引產的一些常識
引產,指由於胎兒或孕婦的某些原因而必須采用特定方法使子宮出現收縮現象,並結束妊娠的一種過程。
在臨床上比較常用的引產法,主要有前列腺素引產法、催產素引產法、人工破膜引產法。其中,後兩種方法較為多見。具體操作為,產婦取婦產檢查位,並將外陰部消毒。醫生在掌握了產婦的骨盆和子宮頸成熟狀況以後,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進入宮頸管內,使宮頸口擴大。隨後,醫生用針刺破胎膜,以便羊水流出。不少產婦在破膜後便能出現宮縮現象,若破膜後一個小時內仍未出現宮縮,醫生會采用靜脈點滴催產素引產。
引產有風險嗎
引產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措施,雖然其宗旨是為了減輕孕婦和胎兒的痛苦,但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大體來說,引產可能遇到的情況有:
1 產道受損:在進行引產的時候,子宮收縮很強烈,而宮頸口較小且彈性不強,因而產道有可能出現後穹隆、陰道撕裂、宮頸口裂開等不良後果。
2 子宮破裂:如果沒有對胎兒進行仔細檢查,確認其是否畸形,就有可能造成胎兒下降時受到阻礙且無法通過陰道娩出,從而引起子宮破裂。通常子宮破裂口常位於子宮下段。
另外,在引產過程中,如果催產素使用不當或過量,導致宮縮劇烈,使宮頸口無法完全張開,也會造成子宮破裂。
哪些情況需要引產
有慢性腎炎的孕婦:患有慢性腎炎的女性在妊娠後會使腎髒負擔變得更重,容易引發很多並發症,嚴重影響胎兒的生產和母體的安全。一旦出現這種病症,孕婦應及時引產。
胎兒宮內死亡:當孕婦感覺不到胎動時,應馬上到醫院檢查。一旦確定胎兒已經死亡,應立即引產。
羊水太多:一旦羊水太多,孕婦的子宮底就會急速地升高,對孕婦的胃部形成壓迫,並導致心髒移位。此時,孕婦就會出現心悸、無法休息和吃東西等狀況。如果經檢查確定,由於羊水太多而導致孕婦出現惡性循環、胎兒畸形的話,那麼也應及時引產。
畸形胎且不容易存活:通過超聲波檢查,檢測到胎兒已發生嚴重畸形、無法繼續存活時,也應馬上引產。
產婦需要了解的常識
心理特點
分娩的過程充滿了緊張與喜悅,一般而言,產婦會有以下生理特征:
產婦的血壓會升高,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血糖也會相應地升高,全身的肌肉會處於緊張狀態中。
產婦的內分泌係統產生變化,特別是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發生改變,或導致產婦腎上腺素的分泌物變多,從而致使產婦不能很好地收縮子宮,不利於分娩。
除了生理上的異常,產婦的心理狀況也有異於常人。一般產婦會表現出焦急、憂慮、害怕、壓抑等心理應激反應。通常,適度的焦慮能夠增強產婦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
了解會陰側切
不少初產婦在分娩時,會陰部較緊,容易阻礙寶寶的出生,並導致寶寶受到嚴重性的外傷。這時,醫生就會適當地切開會陰部,不僅有助於產婦順利娩出寶寶,還能有效地避免產婦出現因會陰部受傷而引發的骨盆底鬆弛等並發症。
一旦產婦出現下列情況,就需要做會陰側切手術:
會陰部彈性不足、會陰口較為狹窄、會陰部患有炎症和水腫等;
寶寶過大,胎頭位置異常,分娩時胎頭容易受阻;
在子宮頸口已經完全張開後,胎頭仍然很低,胎兒缺氧症狀明顯、胎心率異常或跳動不均勻、羊水混濁或者有胎便摻雜醫生會建議產婦及時實施會陰側切術。
學習減輕分娩疼痛的方法
在分娩時,產婦應盡量忍受產痛,實在無法忍受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減輕分娩疼痛:
熱敷:將一個盛滿麥麩的布料袋子放在微波爐裏加熱幾分鍾,然後置於產婦背部,能夠有效緩解產婦因宮縮而引起的疼痛。通常,這個麥麩袋能夠保溫一個小時左右。
采用正確的呼吸方式:在每次宮縮加劇和變弱的時候深深吸一口氣,然後將氣呼出並放鬆全身。然後,孕婦應采用嘴巴呼氣、鼻子吸氣,並放鬆嘴以及兩頰肌肉,如此反複進行。在兩次宮縮間隙,孕婦應注意休息。
心理方法:分娩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產婦要學會一些減輕疼痛的方法。如可以不斷為自己加油,增強信心,使自己的情緒處於最佳狀態,這有助於提高產婦對產痛的忍耐力;也可以不停地給自己暗示以及美好的想象,如可以想著自己的宮口正慢慢地打開,陰道在漸漸地擴展,胎兒在不停地下降;還可以暗示自己很快就能與寶寶見麵了。
了解分娩的時間
當預產期來臨後,孕婦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多久才可以將寶寶生下來。不過,分娩時間的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一般地講,從孕婦有陣痛感至胎兒出生,初產婦(生第一胎的孕婦)大概要用13~17個小時;經產婦(曾分娩過孩子的孕婦)大概要用7~9個小時。然而,這個數據僅僅是一個大致平均數,一旦具體到某一個孕婦,就會各有不同。
通常,影響分娩時間的主要因素有兩個,即產婦的產力和產道。其中,產力即產婦收縮子宮、並把胎兒分娩出的力量,對於第二個產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產道即產婦骨盆的大小、宮頸管、會陰部的狀況等。
如果產婦的身體素質較好,且產前適度進行散步、運動以及做孕婦體操,那麼產婦分娩時的產力會相對強一些。
了解產程
醫學上一般將孕婦的生產過程分為三個產程,從孕婦感到有規律的宮縮開始,直至寶寶和胎盤娩出為止。
在第一產程(即宮頸擴張期)中,從產婦出現5~6分鍾左右的規律性宮縮至子宮頸口完全張開(即張開10厘米);
在第二產程(分娩時期)中,從子宮頸口完全張開至寶寶娩出,初產婦大約在1個小時內就可完成,經產婦則需要1~2個小時才可以完成;
在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中,大部分產婦大約需要5~15分鍾就可將胎盤娩出。不過,有的產婦或許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但不會超過半小時。
產婦應該了解一些生產的常識,為即將到來的生產做好準備。
了解待產時的突發狀況
產婦在醫院待產時,任何狀況都有可能發生。通常,這些突發狀況包括以下內容:
胎兒窘迫:如果寶寶心跳頻率降低,很可能是胎兒臍帶受擠壓、胎兒解胎便、胎頭降低受到骨盆擠壓等原因所致。這時,醫生應給產婦吸氧、輸液。一旦胎心音還是異常,醫生會馬上為產婦做剖宮產手術。
麻醉意外:對於采用無痛分娩或剖宮產分娩的產婦而言,產婦在進行一定的麻醉後極有可能會發生對麻醉過敏或其他意外情況。一旦出現,醫生應采取緊急措施進行搶救,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險。
胎頭骨盆不相稱:當胎頭過大或產婦的骨盆過於狹窄時,產婦的子宮頸無法完全張開,胎頭的下降也受到阻礙。此時,醫生也會立即為產婦實施剖宮產手術。
常見意外的處理方法
見紅的處理辦法
受到宮縮影響,胎頭會逐漸下降並進入骨盆中,胎膜也會漸漸地與子宮壁剝離,從而導致血管裂傷而流血,即人們常說的“見紅”。流出的血液一般呈現粉紅色或褐色,較為黏稠,也有可能是分泌物中淡淡的血絲。通常,在陣痛開始前的24個小時內,孕婦會出現見紅的症狀,也有一些孕婦會在分娩前幾天或一個星期之前就反反複複地出現見紅。
假如孕婦流出的是淡淡的、少量的血絲,那麼孕婦無須太過擔心,隻需留在家裏繼續觀察即可。而且,此時,孕婦應注意休息,不要操勞過度,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假如孕婦流出的是鮮紅的血液,並多於經期時的流血量,或者同時有腹痛感,那麼孕婦就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診斷。
肚子痛的處理辦法
提到肚子痛,很多孕婦都十分擔憂,害怕分娩時不但很累,而且還要經受肚子痛的苦楚。實際上,產婦可以借助一些東西來幫助自己放鬆心情,最重要的是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另外,丈夫及其家人應給予產婦最大的安慰,努力讓產婦的心情保持愉悅。
此外,產婦應學會自我減壓法,不要給自己製造壓力。一旦肚子痛,產婦就應該說出來,讓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在產婦心理壓力減輕之後,疼痛的敏銳度也會降低。
破水的處理辦法
不論是否到了預產期,也不論是否出現宮縮,隻要發現疑似破水的現象,準媽媽都應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便確認是不是真的破水。
另外,準媽媽發現自己破水時,應馬上采取一些應急措施。
一旦有跡象表明破水,準媽媽應馬上躺下休息,不要站著活動,哪怕在前往醫院的途中也要采用躺臥姿勢。而且,為了防止羊水流出過多或者發生臍帶脫垂,準媽媽可以用墊子墊在臀部,並在外陰部放置一片衛生棉球。
同時,準媽媽此時應避免洗澡,更不要在陰道內放置任何東西,以保持陰道的清潔。準媽媽還應多喝水,每天按時測量體溫。在破水發生24小時後,準媽媽可以進行白細胞監測,以便檢查是否受到感染。
此外,準媽媽應避免做劇烈運動,也不要再提或拿重的物品,更不能長時間行走、跑步和去人群擁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