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電視是孩子識字讀書的好幫手(1 / 2)

茶餘飯後看電視已經是每個家庭不可缺少的晚間娛樂節目。如果家長放心,電視也能成為教孩子識字的好幫手。

小祥應3歲的時候,中央電視台正播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我們一直和她一塊看,邊看邊當解說員。望著打打殺殺的場麵,她常問:“他們為什麼不團結?為什麼要打仗、殺人?”她媽媽告訴她:“為了當皇帝。”“什麼是皇帝?”“皇帝就是國王。”她讀了很多童話,知道國王的含義。

為了配合看電視,她媽媽特意買了兒童版的《三國演義》,拿著她的小手一字一句地讀,電視演一回就讀一回,保持進度一致。隨著對人物和故事情節的熟悉,她漸漸不滿足一天一回的進度了,於是我們就讓她自己讀,不認識的字、不懂的句子就問。在家人的輔導下,3歲的小祥應也能讀《三國演義》了。

有時候電視演到關鍵的地方就結束了,要等到明天的“下回分解”,這時小祥應就會眉飛色舞地提前告訴我們結果。她知道的很多人物和故事情節有些比電視劇還要詳細,這時大家都會給她由衷的讚歎,她也因此感到了讀書的好處和樂趣。在讀“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她問:“我也姓孟,我和孟獲是親戚嗎?孟獲也是孟子的後代嗎?”她知道自己是“亞聖”的後代,所以遇到同姓總找出聯係來。

那段時間,每次家人相聚,總喜歡逗著她講三國。她便模仿電視書場說書人的樣子,往茶幾後麵一站,煙灰缸當驚堂木往茶幾上一拍,還故意咳兩聲清清嗓子,那裝腔作勢的樣子格外滑稽,常把家人逗得捧腹大笑。笑聲、掌聲都是對她的鼓舞。她的故事越講越熟,越講越好,特別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講得最生動。因為熟讀三國,記憶力又好,她的許多語言都是書上的原話,這不禁使我們連連驚歎:孩子的記憶力真是潛力太大了!

3歲孩童讀三國,其實也沒什麼神秘的,她會和讀童話一樣去認識人物,了解故事。特別是邊看電視邊讀書,對理解人物和故事情節更具有特殊的功效。小祥應4歲半熟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其中電視劇幫了很大的忙。電視劇播完很長一段時間了,她還經常說起梁山好漢,並情不自禁地唱上兩句:“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讓人覺得既好笑又好玩。

小祥應能讀四大名著是個案。小小年紀能讀大部頭的書固然好,但也沒有必要刻意讓每個孩子都來效仿。不過,有一個事實可以肯定:早期識字閱讀能使孩子早日具備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知識不等於能力,但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知識。

早期識字的孩子都是小書迷,如果到書店去逛,不買幾本書,是走不出書店大門的。

一次,我們一家去書城,小祥應非要買《獅子王》的連環畫,因為看過電視片。由於書的價格很貴,我們就不想給她買。獅子王“辛巴”可是小祥應崇拜的偶像,她抱著書就是不放,最後竟然以眼淚要挾:“媽媽,求求你,你用給我買好吃的錢買這本書還不行嗎……”惹得一旁的營業員都同情地幫腔:“孩子既然那麼喜歡,就買唄,很多家長想讓孩子看書都不知要費多大的難哪!”最後小祥應以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