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學習要激發孩子的興趣(2 / 2)

後來總算被我找到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文教材,它是漸進式的,加速和加深都非常緩慢,整整有30本薄薄的課本。王乃慶讀了兩年半的時間才把這30本書都背會。

這當中還必須注意的是,父母親的責任非常大——尤其是母親。因為自從我們買了這套書之後,親戚朋友因為我們的介紹——大約有20人左右——也買了這套書。

可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小朋友把這套書讀完,大部分都是讀了一本之後,就把這套書擺著當裝飾品,然後父母可能會安慰他:“等你長大了再學吧!你現在還太小。”

可見,同樣的一套書,不同的人使用,差別還是很大的,而我認為造成這個差別的最主要原因在“媽媽”。

我們都必須了解,小孩子的玩心是重的,在學習上要做到讓他完全主動,可以說根本不可能。以王乃慶來說,他的活潑、好動使得他很難自己靜下來去讀英文,所以需要媽媽從旁引導、鼓勵和幫助。像他媽媽會說:

“王乃慶,你昨天的英文讀得怎麼樣了?會了多少?”

“喔?不行哦!那要看你今天讀不讀?”

也就是說運用各種不同的小技巧讓他很愉快地讀書,然後養成習慣。

開始的半年裏,他媽媽幾乎每天都會說:

“喂!王乃慶,你該讀讀這一篇了吧?”

“王乃慶,你該讀一篇英文了吧?”

王乃慶有個極大的特點——算得上是優點吧——那就是他很固執。比如說,他媽媽告訴他:“王乃慶,你每天早上8點鍾開始讀一篇英文,讀半小時也好,1小時也好,隨便你。”這個建議隻要他第一次接納了,就不會改變,要是你讓他下午再讀,他會反問:“為什麼?為什麼要我下午再讀?”他通常會堅持到底。所以一年365天,除了過年——年初一到初五,以及禮拜天,他沒有斷過讀英文。

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

神童之父王則敏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天下所有的父母:教孩子必須講方法,不可強求,更不能揠苗助長,應注意培養興趣,適度給以提示而後順其自然發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比什麼教育方法都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找到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這樣做:

1.要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特點的方案,在不知道孩子有什麼興趣的時候要善於發現興趣:周末和節假日,與孩子一起進商店、逛公園,或到樹林裏散步,留心孩子感興趣的商品、書籍、景物等。

2.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寫字、畫畫、讀書、做紙工、修理日用品、做家務……在與孩子共同活動的過程中,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便會表現出來,家長就能及時地發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