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術和地理等方麵的知識,等長大成人之後也能學會。然而,文明禮貌的習慣若不在幼年時代形成,以後就很難培養了。社會上通曉地理和曆史的人很多,而舉止言談甚好者並不多。所以,父母應注意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生下來就是利己的,是個小暴君,對他人的要求多,為他人著想得少。然而,這種性格可以通過教育加以矯正。若從小的時候就教他為他人著想,憐憫他人,孩子絕不會成為利己主義者。
過去,法國有個大官僚問華盛頓的母親:“您是用什麼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如此偉大的人物的?”華盛頓的母親回答道:“我隻是教兒子好好地服從。”服從也是孩子的重要習慣之一。為了使孩子養成服從的習慣,要對孩子講清楚,父母讓他幹什麼,為什麼應該去做;父母不讓他做什麼,為什麼不應該去做。並且讓他們明白,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他們著想的。
說謊是萬惡之源,其害處不消多說。然而,孩子們由於缺乏經驗,又富於想象,有時會說謊,並且也知道這是壞事情。父母不應過分指責,但是要注意矯正。因為從無害的說謊,到欺騙他人的撒謊,它們之間隻差一步。
貪婪雖是孩子的本性,但是,隻要注意教育,孩子很快會成為不自私的人。從女兒小時候起,我就鼓勵她把各種手工藝品送給小朋友,送給貧家子女,以便培養她的慈善精神。同時,從讓她做我的助手開始,鼓勵她為別人幹活兒。
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了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人之所以變成醉漢、賭徒、乞丐和盜賊,都是由於失去了自尊心的結果。父母經常絮叨孩子的過失,就有損於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不正確的。在他人麵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
我讓女兒和我們一起吃飯,把她和大人同樣對待。吃飯時的談話選擇她能懂的話題,平等地交談。有的家庭吃飯時不讓孩子說話,有的甚至不吃飯時孩子也必須畏畏縮縮。這樣做,孩子就不會有任何自尊心。
此外,為了使孩子能自重,父母必須信任他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受到別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還不如信任他們,耐心地說服他們更為有效。我們如果把孩子當壞人對待,他就可能成為壞人。
如何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斯特娜夫人認為相對於讓孩子很小就掌握文化知識,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告訴他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更為重要。若文明禮貌、自尊自重,誠實無私這些品質不能在幼年時形成,以後就很難培養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麵對孩子一些讓父母頭疼的不大不小的壞習慣,怎麼辦呢?其實,要改變原來也很簡單!
1.從改善關係做起。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係上來。比如每天都給孩子一到兩次正麵積極的回應,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給予表揚,用肯定的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