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節 “閃光卡片”向胎兒傳遞“語言之畫”(2 / 2)

日語中的元音“ア(啊)”“イ(依)”“オ(喔)”,對孩子來說是容易發的音。“ウ(嗚)”“エ(埃)”是難發的音。容易發的音也較容易記住。大多數嬰兒最初發的音都帶有“ァ”“イ”“オ”這幾個元音。我的大女兒蘇珊最初說的詞“オツパ”和緊接著會說的詞“キリー”,就反映了這一點,她沒有發帶“エ”元音的詞。

在教胎兒語言時,可以先教帶有“ァ”“イ”“オ”元音的詞,“ウ”“エ”最好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再教。輔音容易記的是“カ(卡)”行假名和“タ(它)”行假名。

五十音圖上的平假名教完後,接著教帶濁音符號和半濁音符號的平假名,然後是片假名,再下麵是英文字母的大小寫等。

學習英文字母的數量也是每天2~5個,大寫教完了,再教小寫。到了該教胎兒英文字母的時間,我就雙手捧著腆起的肚子說:“來,我的好孩子,現在開始學習,好好聽著,今天教A、B、C、D、E五個字母。”

在教“A”時,我一邊聯想著一頂尖尖的帽子,一邊從上往下努力勾畫其形象,然後選擇一個以A開頭的單詞進行學習。像“Apron”我就講:“圍裙就是媽媽做飯時圍的布,今天媽媽用的是一條帶有大花的圍裙。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圍裙,到你能吃飯會燒飯的時候,媽媽也給你縫一條漂亮的圍裙。”在反複正確地發音、練習字母時,像這樣選擇容易形象化和好發音的單詞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這樣的學習,孩子自然就把“A”這個字母記住了。

我在教英文字母“F”時,首先說“這個紅字是F”,接著想象在一片平靜的水麵上醒目地映出紅色的F字形,然後用意念把它像沉入水底一樣牽引到腹中來,我把它深深地看在眼裏,並用手指一邊臨摹它的筆劃,一邊告訴蘇珊F是什麼形狀:“畫一豎杠,右邊生出一長一短兩隻手,還記得前邊教過你的E嗎?形狀就像E下麵缺一橫一樣。”

然後我重複幾遍F的正確發音,再讀幾個以F開頭的單詞,像Flower(花)、Fun(喜悅)、Fair(公平的)、Full(充滿)、Favorite(喜歡的東西)等,並且一麵解釋這些單詞的意思,一麵逐個一筆一劃地寫在白紙上,來代替蘇珊記住它。也就是說,蘇珊能通過我的眼睛和大腦,來識別文字和數字並把它們記住。

教胎兒認字的學習方法

斯瑟蒂克的經驗告訴我們,隻要方法得當,胎兒也是可以學會認字的,不過她教孩子們學的是日文與英文,這兩種文字都與中文有巨大的差別,中國的母親該如何教胎兒認字呢?編者認為可以這樣做:一麵正確發音,一麵用手指臨摹字形,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字的色彩上以加深印象。可能最開始母親對怎樣清楚而有效地向胎兒表現文字的形狀和單詞的意思會感到過困惑。不過也不用有很大的壓力,用不著解釋得如同語言辭典裏寫的那麼準確。因為如果母親改變了自己的語言習慣,使自己特有的語言變得死板,如同書麵語一般嚴謹,那麼胎兒的“接收機”反而會失靈,所以隻要用平時胎兒聽慣了的語言來解釋就可以了。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從簡單的“山、水、日、月”等象形文字學起,然後漸漸變得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