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節 與胎兒共享自然和社會知識(1 / 2)

除了給胎兒讀幼兒畫冊和講故事外,家庭中的日常瑣事,諸如:爸爸為什麼刮胡子,媽媽為什麼化妝,肥皂為什麼起泡沫,吹風機為什麼能把頭發吹幹,喝熱湯和熱咖啡的舌頭與嘴唇的感覺,洗澡做飯時感到的水溫及鍋燙的手感……

總之,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覺,我或我的家人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有什麼感想,說了些什麼話,所有這些我都用自己的語言講給胎兒聽,甚至這個月的煤氣用多了,或鄰居家的貓生了4隻小貓等這類事,也成了我胎教的內容。

我認為對胎兒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絕不能把給孩子講解一件件事情看做是負擔而懶得去做。況且這也是一般常識課,可以讓胎兒預先掌握生活中的智慧和一般常識,以便出生後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同時這也是母子共同體驗生活的一個方法。

當然,作為常識的一個方麵,向胎兒講述超出生活範圍之外的事物也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們製定了一個外出散步的日程。

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以及每天的下午,我們主要是為胎兒傳授自然科學知識而外出散步。有時我和約瑟夫一起去植物園和動物園,有時帶飯盒去野營,有時去看湖中的野鴨和天鵝,有時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這對我來說是十分愉快的時光。

散步不僅有利於孕婦的身體健康,也可以為進行胎教的母親提供了解社會的場所,散步中能教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人們生活的情況、居住的環境、維持社會的機關和設備、不同季節裏自然界的變化、動植物的生態情況等等。

隻要身體和氣候條件許可,我盡量外出,創造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為擴大學習範圍,我每次都稍微改變一下散步的路線。這樣眼前出現的事也不會一成不變,從接觸的人物、裝飾、櫥窗的商品、花的顏色、變幻的天空等事物中間,我總能發現一些新鮮和感興趣的東西。

還有,這一個個事物不同於幻想或書本內容,它們均是能用五官來感受的生動的教材。在把這些內容講給胎兒聽時,應將你用五官捕捉到的事物,再依靠你的語言和感覺傳遞給胎兒。

例如,碰到池塘與河邊釣魚的人,你就可以給胎兒講釣魚的方法、魚的形狀以及魚是怎樣遊動的。要想講述魚兒上鉤時你的高興勁兒,以及魚活蹦亂跳的樣子,最好是親自動手摸一摸那還在蹦跳的魚。我的4個孩子都非常喜歡魚和其他動物,一點兒都不害怕它們,這一定是因為我在懷孕時,丈夫約瑟夫多次帶我一起去釣魚的緣故。

再如,在動物園看到獅子時,你就把它那威嚴的、慢騰騰地走路的樣子用語言描繪出來。如果是雄獅,就把它那些直立的毛發、兩米多長的身軀、震撼人心的吼聲等特征都講給胎兒聽。如果有關於獅子的畫冊和照片的話,回家以後再進行補充說明,或者將故事展開。

比如,野生的獅子是在什麼環境中生活的,是怎樣尋找食物的,母獅子是怎樣養育小獅子的等等。還可以給胎兒讀有獅子出場的童話,若能親自嚐試一下製作以此為題材的幼兒畫冊,不也是十分有趣的嗎?

另外,看棒球、足球、遊泳、體操、網球等體育比賽時,你可以一邊欣賞,一邊給胎兒講解跑、跳、投、遊泳是什麼樣的運動。

為了將更多的知識輸入胎兒的大腦,在散步中,我對任何細小平凡的事情都不放過,全部如實地描繪出來講給胎兒聽:“看,今天的天氣多好!金色的太陽閃著光芒,蔚藍色的天空飄著白雲,這樣的天氣叫‘晴朗的秋天’。看,那裏白色的大波斯菊競相開放,這種花草是屬於菊科,是一年生植物,這花多可愛啊!瞧,那邊一位老大娘牽著一條狗走過來了,是一條長毛獅子狗,有著成卷的白毛,腰和膝蓋周圍的卷毛被剪短了,所以看上去好像穿著時髦的服裝,這種狗的故鄉是法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