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軟,一手硬,一手放權,一手監督,隻有這樣,領導才算深諳放權之道。
要做到防止、放任所帶來的弊害,企業領導的用人原則應當是:
①力戒沒有信任的委任;
②力戒沒有責任的委任。
因此,惟有信任的委任,才能切實可行。
揭秘任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企業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企業用人,不是求全責備,而是人盡其才。因此,我認為:無才之人最多使企業發展不起來,而不忠之人卻能使企業走上滅亡之路,廣結良緣才能使企業穩步發展,知人善任,必可使企業不斷壯大。
周恩來對葉挺堅信不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下屬也不例外。當下屬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某件事的時候,作為領導不要立即懷疑下屬判斷的對錯。畢竟,你也是在用自己的標準評判下屬!
正確的做法是:當下屬的標準和你的不一樣時,首先要信賴下屬。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期,如果毫不顧忌地表現自己,那是很危險的。因為,你在無形之中,可能將自己的情緒及前途,斷送在別人手裏了,稍稍不留意,就會被別人扯後腿。
但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終究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上的,如果事事猜疑別人,那麼,將很難與別人建立良好的友誼,自己也會變成一個不被信任的人。
信賴對方,才能贏得對方的敬意。即使偶爾被出賣了,隻要你是正直且寬宏大量的,最後的成功會證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叛逆是發生不了作用的。所以信任別人,正是一個人成功的鑰匙。
尤其,在同一個工作崗位的人際往來,互相信賴、互相聯係,是工作順利的基本條件。因為缺少了信賴,團體將沒有辦法同心向共同目標邁進,當然更談不上所謂“苦幹”的敬業表現了。
廣州起義失敗後,葉挺化裝潛入香港,由於中共廣東省委偏聽一部分人的錯誤意見,指責他對起義“消極、動搖”,並給予了他留黨察看的處分。葉挺不服,堅決不同意這種不符合事實的責難和處分,1928年到莫斯科後,又寫出書麵報告提出申訴,但共產國際中國部的負責人繼續對葉挺冷淡處之,使他投訴無門,加上失敗情緒的影響,使他十分懊喪,獨自離開莫斯科,同共產黨脫離了關係。周恩來知道此事後,千方百計找到葉挺,嚴肅批評了他的悲觀情緒,動之以情地說:“我們總不能放棄革命不幹啊!幹革命,成功不必自我。”一番話,使葉挺十分感動,受到極大教育。周恩來不因葉挺此般波折動搖了對他的信賴,依然關心著他的黨籍問題,一直到1944年3月,還堅定地:“我們應該給葉挺申冤!”並向毛澤東作了彙報。“皖南事變”後,葉挺在獄中表現得十分堅強,出獄後的第二天就打電報給毛澤東和周恩來,再次要求入黨。毛澤東親筆回電:“欣聞出獄,萬眾歡騰,你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二十餘年的奮鬥……茲決定接受你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葉挺再次獲得寶貴的政治生命。
古語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周恩來深諳其中的真諦。周恩來用人看本質,看大節,看主流,不求全責備。尤其是對賢者,能赦小過,不計前嫌。因此納賢任能,敢納有才能也有缺點和過錯的人。這一點不僅要求領導者要具備坦蕩無私的博大胸懷,而且要有辯證的思維方式與思想方法。
今日的社會,一個人無法辦到的事,由幾個人分工合作,就能發揮很高的效率。企業組織本來就是小團體與小團體的結合體,假使構成這個結合體的每一分子都彼此猜疑,這個團體必然渙散而不堪一擊。
有些人天生猜疑心就很重,心裏常會想:“是不是會被別人趕上呢?”
或者是:“這件事恐怕是有人在我背後扯後腿吧?”這類人,是無法當主管的,即使他其他方麵的才能很突出。
要成為一個主管人才,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信任你的部屬,尊重他的個性、欣賞他的創意。這種尊重與欣賞可以使你工作行事無往不利。不能信賴別人的人,會使生活中充滿猜疑,自己做事情不順利,連帶會使受猜疑的人自暴自棄。如果是一個有才華的主管,猜疑心太重還可能使自己壯誌未酬而身先死。
信賴部屬的標準,並不是懷疑自己的標準,而是對下屬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