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慧眼識珠——甄別人才的法則(2)(2 / 2)

事實上,以自己偏愛、偏惡的標準來識別人才的管理者大多心態不正,最根本的在於其為人做事沒有原則,感情用事,隨心所欲。這樣的領導自覺不自覺地以誌趣、愛好、脾氣相投作為惟一的識才尺度,實際上,這是一種把個人感情置於企業利益甚至社會利益之上的錯誤做法。從近處來講,許多與他誌趣不投的有才之士,他視而不見,內心有抵觸情緒,其結果是企業的人才流失。從長遠來看,以個人的好惡識別人才,沒有客觀標準,沒有原則性,在管理上,就會隨心所欲地處理問題,管理製度本身就會失去約束性和原則性,在領導者周圍就會出現一群投其所好的無能之輩左右企業。長此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所以,領導者識別人才時,必須把個人的感情置之度外,拋開自己的愛好與誌趣,以整體利益為重,這才是企業興旺發展之根本。

甄別人才,觀為第一

知人難,但不是不能知。

作為領導者可以向一個隱晦含糊的人,突然提出某些問題,連連追問,直到對方無言以對,可以觀察一個人的應變能力;與人背地裏策劃某些秘密,可以發現一個人是否誠實;直來直去地提問,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德如何;讓人外出辦理有關錢財的事,就能考驗出是否廉潔;用女色試探他,可以觀察一個人的情操;要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勇氣,可以把事情的艱難告訴他,看他有何反應;讓一個人喝醉了酒,能看出人的定力。

有連續不斷之應變能力的人是有謀略的人;辦事過程中不向你隱瞞消息,就可以稱作有信用;使一群人雜然而處。看某個人的神色變化,就能發現其人的種種隱情;或者讓人隨便看各種各樣的東西,可以觀察出他對什麼事情是堅持不變的。仕途順利時看他所尊敬的人是誰;顯達的時候看他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或者在一個人青雲直上時要看他提拔的是些什麼人;富裕的時候看他所撫養的對象,或者看他幫助些什麼人。聽其言,觀其行,可以知道一個人是否仁善;看一個人經常接近些什麼東西就能知道他的愛好;或者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居室,就能大致估計出他的親朋好友是些什麼人,誌向如何。

知人最難之處是辨別真偽。當一個人靜默不動的時候,怎樣才能知道他將如何行動?當一個人不說話的時候,怎能知道他真正想說的是什麼?在他從政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業績?在他賦閑的時候,他的學識如何?這四種情況雖然各不相同,仔細觀察,總能發現他們的不同。所以這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難處。我們所說的難處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陰謀奸詐找理論根據。看風使舵。八麵玲瓏。受了侮辱卻標榜自己如何品德高尚,貪得無厭卻滿口清正廉潔;殘害眾生卻偏說自己多麼仁慈;怯懦無能卻說自己英勇非凡;為人奸詐卻要信誓旦旦;淫蕩好色偏偏裝出堅貞不二的樣子。凡此種種的偽君子,都有一套以假亂真的技巧,會花樣翻新地迷惑人們的視聽。這在普通百姓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然而對於當權者來說,卻是最為痛恨、忌諱的。有德行的人,力求使自己的心靈純潔空靈,虛心平和地待人。任憑世界物欲橫流,但永不動搖端正剛直的立身準則。明白了這些,才算明白了最正確的觀察人的方法。內心有了正確的觀察的方法,對外堅持原則,那些千方百計偽裝的奸險小人就無處藏身了。空口高調誰都會唱,但隻要以實踐檢驗其實質,那麼是非正誤馬上就暴露無遺了。

因此,通過實踐考查人物的真偽,是最高明的方法。

識人之要,要先在於觀人之德。但是,德這東西都很難把它說清楚。簡單地說,德就是要知道做人要有約束,不可以己之欲壞了約束。知約束,則可以為官清廉;知約束,則可以待人以寬容;知約束,則可以對事務作理性的判斷,擇既能利己亦能利人為之;知約束,才能不通敵,不賣友。

所以,觀人以德,就是要摸清楚這人心中有無約束。

俗話說:“人不可無德。”無德之人,自古必是敗事之人。這種人當然是不可任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