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哪一位有大成就的老板,不是從管理開始的?
用人的藝術,圍繞的核心就是合理、有效、創造性地使用好人的才智。當然“人才”這個概念含義是相當廣泛的.對不同時代的人來說,“人才”的內涵也是不同的。比如,漢代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就可能被認為是人才,被推舉做官。但到隋唐以後,隻有通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秀才,才能被認為是人才。但是,無論什麼時代,都有“得一人則興,失一人則亡”的道理。漢高祖劉邦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呼籲,曹操則要“任天下智力”,唐太宗李世民則說“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於一人之慮?”元英宗則說:“朕思天下之大,非朕一人思慮所及。”所以,這些人都能廣選天下賢才,創造輝煌的時代,使天下太平。
當然,人們可能都明白要用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事務,但卻不知道怎樣用,加之不能避免嫉賢忌能的不良心態,所以,用人問題一直就是非常大的難題。中國古代所積累的豐富的用人經驗,可以幫助我們這些後來人來解決這個難題。
當前,中國社會正在大踏步進入國民經濟增長的轉型時代,經濟生活在人們的整個生活中也越來越重要。商業經營和企業管理成為這個時代最為激動人心的領域。而在商業經營和企業管理中的用人之道也同樣是其中的關鍵環節。也就是說雖然商業經營和企業管理,對中國人來說是較新的活動領域,但是,人才是其成功的資本,這一原則卻沒有變。
中國社會目前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變革的時代是一個需要人才、也創造和產生人才的時代,許多事業需要有才能的人去開創、去領導,許多的領域需要有才能的人去探索和冒險,許多複雜的局勢和關係需要有才能的人去創造性地應付,許多糾結已久的難題需要有才能的人去快刀斬亂麻般地解決。
從小到大,我們周嗣都有一些非常出色的人,他們好像都是天才,身上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魅力。或是在學業上出眾;或是在事業上如日中天;或是過著眾人稱羨的富裕生活;或是在情場上一帆風順。總之,他們在人生旅途中無往不勝,愈發襯出我們的平庸,好像他們天生就是幸運的人。
其實,這是一個錯覺。那些春風得意的人無論是智力還是外貌,與我們並無大的差別,在資質方麵也很普通,上天並沒有對他們格外地眷顧。
是什麼讓這些平凡的人成了人中精英?真有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嗎?答案是肯定的。深入到那些所謂的佼佼者之中,不難發現他們身上的確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特質:他們有著敏銳的眼光,他們有著果斷的行動能力。他們把握住了人生中的每一次機會,在平庸中脫穎而出,從此出人頭地。而總結其成功的精髓,可以發現一條根本的規律,那就是善於謀劃。
其實,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其成功的道路上,都有其獨特的、能促使其成功的用人之道,而這正是每一個在商場上希望成功的領導者都必須努力去尋求和掌握的。
我想每個人都很清楚,僅僅靠物質上的資本就希望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那隻是夢想。把物質資本用活並使它增值的,隻能是人的才智,如果缺少才智,這筆資本就會很快被別人挖去。
學會並領悟識人、用人、馭人以及激勵和讚美的奧秘,踏著實踐的修煉與體悟,就可以走出一條成功的領導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