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某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分到單位時,有些勉強,一來到單位就別別扭扭,讓上司和同事也覺得不太痛快。他確實有才氣,但從未得到重用,便不免牢騷滿腹。一些人乘機有意無意地在上司跟前打他的小報告,搞得上司對他心煩,他要調走,上司放他走,但卻因為別的原因,別的單位又不要他了。至今仍在單位裏混,終於別人也不再認為他有什麼才氣,因為他什麼成果也沒有。
所以,如果你懷才不遇,不要抱怨,或者在本單位尋求施展才能的機會,或者換個環境,找到適合於自己的位置。發牢騷百害而無一益。毛澤東說:“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確是有識之論啊!
懷才不遇,對於一個人來說,算是冤屈的一部分。自己滿腹經綸,身手不凡,卻不遇明主,無法施展才能和抱負,當然是令人難堪的。這樣的人心裏容易產生怨恨心理,或牢騷滿腹,或鋌而走險,終究吃虧的還是自己。聰明人知道順時而變,待價而沽,是真金總有閃光的時候,是千裏馬總會遇到伯樂;或者,即使你一輩子屈居人下,仍是你自己沒有本事,沒有讓自己的才能發揮的本事,有什麼抱怨的呢?
隻要有真才實學,終究會為賞識,發出光彩的。不過,在被人賞識重用前,為什麼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命運的安排,隱居以求誌,或者自薦於人,而不是牢騷或抱怨呢?
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
鋒芒畢露者要學會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須知智慧不是一個戴在臉上的華麗麵具,不是老掛在嘴角旁的口頭禪,精明智慧隻應體現在踏踏實實的人生進程中。所以,我們在待人接物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尊重別人,不要動輒就口無遮攔地對別人品頭論足、議論別人的美醜賢愚,不要老揪住別人的小過失不放,須知一個人長得醜些、笨些和犯了一些小過失,多半不是他的過錯。
如果我們不學會尊重各種各樣的人,就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時的口語之快而作意氣之爭,不可因意氣用事而得理不饒人……總之,學會收斂鋒芒,真誠寬厚地待人,掌握話語儲蓄和行動穩重的技巧。所謂“敏於行而訥於言”,也就正是君子“內精明而外渾厚”的多種表現,是不露鋒芒的訣竅。
當然,這些表現都應是自覺的,容不得偽裝的,否則,誰倘若偽裝忠厚的麵貌來欺騙別人,總是難瞞有識之士的。有人認為,不露鋒芒就會埋沒自己的才能和才華。其實不然,不露鋒芒者都有一種實至而名歸的特色。
東晉時,少年的王獻之曾將一個毛筆寫就的“太”字送到母親處炫耀,經一番細看,母親說:“此字僅那一點的功夫才算是到家啦!”獻之聞言,才深感自己的書法功夫與功力方麵都尚欠火候,原來那一點正是他父親王羲之剛添加在他所寫的“大”字上的。此後,王獻之以父親為榜樣,不慕虛聲浮名,依缸磨墨,刻苦練字,把十八缸水都用完了,終成了與父親齊名的大書法家。
曆史與現實中的那些深得不露鋒芒之道者,每每會以喜怒不形於色、少言寡語、平和恬淡的神態和從不嘩眾取寵的態度投入生活,做到為人周到,處事練達從而得到上司的重用而獲得晉升。在這方麵,初涉人世者不妨從多動手、多動腦子、多動耳朵與眼睛,少用嘴巴,避免與人爭強好勝、計長較短做起,從而開始踏實地走上人生的旅程。
敏於事而慎於言
與上司打交道,言行舉止一定要謹慎,鋒芒畢露不好,敬若鬼神也不好。應該把握每個上司的性格,言行舉止如履薄冰,這樣方可全身而退。
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了解上司生活習慣、嗜好等。
2、要時刻注意不可損上司尊嚴,對上司的缺點與建議應以合理的方式提出來。
3、不要過分表現自己,該隱晦的時候還得隱晦。
在上司麵前展現才華,並不是僅靠誇誇其談,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要“敏於事而慎於言”。
我們要充分表現才華,但也要考慮我們麵對的是什麼上司,有時可以含而不露,恰到好處地展示。中華民族的美德是謙遜、謹慎。
當你總想說“我要……”的時候,請說“我們要……”你就會發現你在無形之中打破了隔閡,消除了對方的戒備心理,使你們的關係感覺變得親近。如此別人麵子上舒服,你也就不會有什麼麻煩了。商界“讓利銷售”的宣傳,其真正的含義是“吃小虧賺大便宜”,隻不過後一種說法似乎不雅。事實上,減價一分與人,六或九分歸己,絕沒有做無利生意的。在此無意研究這類生意經,倒是由此得到啟發:把好處讓給別人不一定是壞事。
“我要……”之說可以證明你是個愛表現自己的人,那麼在社交場合就太危險了。因為人們對於總想說“我比任何人都強”的人,存在著自然抵製的心理。這其中,麵子上的冷暖是讓人受不了的主要原因。對於比自己強的人(包括想表現得比自己強的人),極端的例子可以達到“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地步。
自顯才華,使對方麵子下不來,常常不會有好結果。對於明智的人來說,即使有時不是自己所為,也絕不幹一時逞強,使他人麵子難堪的蠢事。
記得有一則國外電視小品,說的是一個恩愛家庭的故事:有一天,妻子紮著圍裙,圍上頭布,準備打掃衛生,拿過吸塵器,發現吸塵器壞了。丈夫走過來,很自信地打開外殼,像是內行般地修起來,孩子們圍在一旁,引以為自豪的眼神中似乎是說:“瞧,爸爸真棒。”
這時,細心的妻子在一旁,無意中發現原來是電源插頭的接線脫落了,她沒有驚動聚精會神的丈夫和孩子們,悄悄地把線頭接上。同時丈夫的“工程”也告完成。他裝上機殼,示意妻子插上電源。開關一按,吸塵器修好了。妻子對孩子們說:“爸爸真行!”可以清楚地看到,丈夫原本無把握的眼神,一下就變得得意了,好像在說:“這點小毛病,絕對不在話下!”
這是一位體貼、聰明的好妻子,她把榮譽讓給了丈夫,使丈夫在孩子麵前賺了麵子。如果他還聰明的話,他應該知道自己除了拆裝外殼外,什麼也沒做,過後能從妻子那裏得到真情,他就會因體會妻子的用心而感激她。從妻子的角度看,她的做法所產生的良效,與“讓利銷售”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喜歡,“君子不奪人所愛”,同理,自己喜愛的東西也不願輕易讓給別人,這也是人之常情。從孩提時起,就會因為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東西而“哇哇”大哭。然而,你已不是小孩了,已經不解“忍耐”的含義,“好東西要讓給別人”,你應該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無論是夫妻間,還是下屬對待上司。
規則29、和上司始終站在同一戰線上
在某報社裏,小劉的才華並不出眾,就連文學底子也說不上深厚,可是他年紀輕輕就做到了副總編輯。很多人都對小劉“坐升降機”式的升遷感到不解,想不通編輯為何要不斷提拔他呢?
這要從五年前報社創刊時受到挫折講起,那時報紙的發行量不高,又牽涉到一樁經濟糾紛案,如果報社敗訴的話,債務賠償就足以讓報社破產。社裏眾多員工,包括很多的部門主任都紛紛求去,當時隻是總編辦公室秘書的小劉堅持留下來,與總編一起為報社存亡奮鬥。
幾個月過去了,債務糾紛案的官司還未了結,報社財務緊縮,連員工們的薪水都發不出來,對於這場官司訴訟能否打贏,總編輯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他對小劉說:
“小劉,我非常感謝你的忠心,但你也知道,報社大概快撐不下去了,你還是另謀高就吧!”
“總編,你要有信心啊!就不定報社能度過此劫呢!不管如何,我都會和你一起堅持到最後。”
又三個月過去了,糾紛案結案,報社這方勝訴。先前的員工又陸續回到報社上班,報社業務才開始好轉。這時,為了增加報紙的發行量,小劉還不辭辛苦地挨家挨戶拉客戶。半年之後,報紙的發行量迅速上升,廣告業務也日漸好轉,報社的利潤不斷增加。總編輯很感謝小劉的忠心,不忘提拔重用,他常拍著小劉的肩膀說:“患難見真情,我總算找到知己了。你辦事,我放心!”
小劉的幸運在於他對事業的執著、對上司的忠心,所以他得到了上司的信任。
企業上司最欣賞的莫過於忠誠可靠的部屬了。一個能力並不出眾的員工可能因為他對公司事業的忠誠而獲得上司的信任,加薪晉升的好處自然會幸運地落在他的頭上。相反那些對公司、劉上司不夠忠心的部屬,無論能力有多麼出眾、才華多麼洋溢,上司也會認為靠不住而不會予以重用。
一個能力越是出眾的員工,如果對公司事業不忠誠,那麼他的才能發揮得越是淋漓盡致,公司可能遭受到的創傷損害也就更嚴重。任何國家、任何朝代對於叛國叛主的行徑都是嚴懲不貸,上司又何嚐不是如此?若非昏頭或被迷惑,即便不將“奸賊”驅逐,至少也會百般壓製使他坐冷板凳。
故事中的小劉與報社、總編同舟共濟是否值得鼓勵呢?因為公司幸運逃過了劫難,小劉才得以幸運晉升;但如果公司不幸倒閉呢?這裏提出一個新問題,當公司麵臨困境怎麼辦?是“樹倒猢猻散”另擇高就,還是堅守“陣地”到最後?
不少人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進行調查後再作選擇。如果公司的困境隻是暫時,可以在短期內緩解,那麼留下來則不失為明智之舉。如果困境無法在短期內擺脫,那麼就不可一味愚忠死守。員工畢竟要供養家庭,沒有薪水又怎麼能做到“死忠”,所謂“軍中不可一日無糧草”!更何況“良禽擇木而棲”原本就是無可厚非之事。
耶穌明知猶大將軍將他出賣了,卻沒有加以責難,即使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也沒有懲罰猶大。世上耶穌隻有一個,他絕不是上司。耶穌寧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大愛胸懷,在上司們身上是絕不會有的,他們對於那些不忠誠的員工,隻有一種處置方法——殺無赦。“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上司自然不會養虎為患。
然而,要使上司相信你的忠誠可靠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上司的人生閱曆豐富,所以就更難相信別人,但大多有“身在高處不勝寒”之感,在心裏總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哼!你裝出一副老實的樣子,我就會輕信你嗎?總認為別人和他親近交往是懷有某種目的、某種企圖,於是將自己的感情封閉起來,別人要想取得他的信任絕非容易之事。
單憑忠誠可靠取得上司的信任絕非不可能。患難時期最能洞悉人心,但哪能有那麼多的患難來聊表忠心呢?“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上司明白你的誌誠,“日久”到底又要多久,難道真要等到花兒都謝了嗎?
其實除了“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外,還有別的法寶。
首先是工作要熱忱主動。上司希望員工們的工作態度認真、積極、熱情、全心投入,如果能夠如此,即使經驗並不是很豐富,才能未必優秀,工作績效也不是很出色,上司還是會賞識這個人。工作熱忱就是要不怕吃苦,把吃苦當成曆練,同時還要有一套做事原則,不能熱情過度,或是流於馬虎。
一架直升機在西雅圖附近飛行時,電路發生故障,所有的導航係統和通信設備都失靈了。由於雲層濃厚且下著冰雹,飛行員無法確定直升機的位置和飛往機場的路線。飛行員看到一幢高高的建築物時,就飛到它的上空盤旋,寫了一條布條,掛到直升機的艙外。
布條上大大地寫著:“我在哪兒?”
大樓裏的人迅速做了回答。他們將一條寫著大字的布條掛到大樓窗外,上麵寫著“你在直升飛機上”。
飛行員微笑著向他們揮手致意,然後從地圖上確定了機場的路線,並安全降落。副駕駛員問駕駛員何以憑著“你在直升飛機上”這句話,確定所在位置?飛行員答道:“我知道那幢大樓必定是微軟公司無疑。因為他們給我的是一個技術上完全正確而實際上毫無用處的回答。”
當然,這是一則很幽默的笑話,卻揭示了一個問題:缺乏熱忱的員工正如笑話中微軟公司的回答一樣,即使才華多麼橫溢,也是毫無用處。對以利益為取向的企業家而言,如果員工對公司事業毫無用處,自然不會白白浪費這筆投資。
其次是要勇於承擔責任。現代人普遍缺乏責任感,而責任感對於公司、家庭、社交圈和社會都無比重要。
當工作出現錯誤,如果你趕忙站出來說:“噢—,那不是我的錯,責任全在於……。”這種辯解對於你本人而言是為了推卸責任,但從上司看來,這種推卸責任的表現是因為你對公司事業缺乏忠誠所致。幾乎沒有一位上司會認為推卸責任的部屬踏實可靠。
對公司負責、對上司負責,是員工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事不關己”的員工,或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混日子的員工,都是缺乏責任感的人。
對於聰明的員工而言,不僅要勇於承擔起自己職務範圍內的責任,而且應積極地尋找並把握促進公司利益的機會。也隻有這種員工,才會有加薪升職的機會,也才是上司心目中值得栽培的好人才。
所謂“覆集之下無完卵”,公司利益和每個員工息息相關。如果公司業務不好,縱然上司想為員工加薪、給獎金、發紅包,也是不可能的。
再則,須識大體,以公司利益的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凡事盡可能以公司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這樣的員工最受上司欣賞。一個公司有財務、業務、人事等諸多部分,隻有在上司的監督和協調下,每個部門、每名員工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公司利益的發展。如果部門之間互相牽製,員工為個人恩怨得失而相互計較,將會如同多頭馬車,朝各自的方向使勁,有時甚至還要暗中設下陷阱,結果使馬車根本無法向前行進一步。
那麼,識大體、以大局為重,是不是就完全不計較個人得失了呢?我想能夠完全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即使有,也不會很多。因為“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對於自身的權益還是要懂得爭取,如何爭取便又是一門學問。
一般人當然是為了要對得起上司所給的薪水,或是為了能夠加薪、得重用而積極努力工作;但是,有些上司對於加薪吝嗇得緊,你如果不開口要求,他就假裝不知道,而且還自認為“我待你不薄”。
向上司要求加薪,首先要把握一個“尺度”,如果貪得無厭,上司也會厭煩。這個“度”實際上是要和你自己的“身價”相等。向上司要求加薪時,你必須講求一些技巧,否則就會落得“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下場,至於這些技巧,我們將於後文專章予以討論。
然而,我們不能單純的斥責上司,因為員工的某些行為會讓上司原本不信任的態度蒙上更加濃厚的陰影,認為此人不可靠。一旦上司對你產生了不信任感,那你的前途就失去了光彩。
比如說,時常請事假、病假或常常早退遲到。雖然人非鋼鐵可以完全不生病,也不可能沒有緊急私人事務須處理,但有時這種通融又確實會引起上司的不悅。雖說按公司的規章製度,請事假、病假扣薪水獎金是小事一樁,但仍會使上司覺得你不夠踏實可靠,對公司和他本人不夠忠誠。
或者,在上班時處理私人事務、打私人電話、相互閑聊或寫私人信件、閱讀雜誌,或是坐著喝茶看報等行為,都讓上司覺得你這個人不忠誠。其實,即使你本分的工作完成了最好也要找點事做,幫同事的忙也行,反正就是不要讓你的上司找到你有偷懶的嫌疑。
再來說兼差和跳槽吧。近年來,兼差和跳槽已不再稀奇,這兩者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員工應當具體而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
兼差的確可以多獲得一份薪水,但上司卻認為這是對公司或他不滿意、不尊重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專業的不忠誠。因為不管你是否利用上班時間做你的兼職,上司都會誤解你是一心二用。同時,他又擔心你腳踏兩條船,有可能出賣公司的情報,挖公司的牆腳,損害公司的利益。如果上司有了這層顧慮,那你想進入公司核心或高層階級的夢想是會落空的。
你想加薪升職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就要努力爭取上司的信任。
請把對公司的忠誠表現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