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孕期生理心理(二)(2 / 3)

為了保護臍帶,避免受壓,臍帶血管周圍被半透明半固體的膠質所包圍著。由於臍帶血管比臍帶長,所以臍帶血管屈曲、充盈,使臍帶多處隆起。

臍帶是胎兒與母體相連的生命線。臍帶平均長度為50厘米,短於30厘米為過短,長於70厘米為過長。臍帶過短可因本身長度不足所致,也可由正常長度的臍帶因附著位置較高或臍帶繞頸、繞身而相對過短。臍帶過短,在分娩時由於胎兒下降,臍帶被拉細、拉斷,而出現胎兒宮內缺氧、臍疝,或使胎兒下降受阻,形成滯產、胎盤早剝、子宮翻出等並發症而危及胎兒生命;臍帶過長,是發生臍帶纏繞、打結、脫垂的主要因素,出現這些情況,均可阻斷臍帶血流,致使胎兒缺氧甚至死亡,

臍帶往往在生產時才能出現異常,因此,產時要細心觀察胎心情況,及時發現胎心異常,配合B超及胎心監護檢查,及時結束產程,解救胎兒。

1在妊娠的不同時期,羊水來源各不同:

(1)早期妊娠,羊水主要來自母體血清,經胎膜進入羊膜腔。胎兒血液循環形成後,水分可通過胎兒皮膚,成為羊水的來源之一。

(2)中期妊娠以後,胎兒尿液排入羊膜腔,胎兒會吞咽羊水,使羊水量平衡。此時胎兒皮膚已角化,不再是羊水的通道。

(3)晚期妊娠時,羊水的運轉除胎尿的排出及羊水的吞咽外,又增加了胎肺吸收羊水這一運轉途徑。

總之,形成羊水的因素較多,母體和羊水之間的轉換是通過胎兒間接進行的。羊水量隨妊娠時間的不同而變化,妊娠8周時,羊水隻有5。10毫升;妊娠20周,羊水達400毫升;妊娠34~38周,羊水約1000毫升;足月妊娠時,羊水約800毫升;妊娠過期羊水量明顯減少。一般羊水少於300毫升為羊水過少,等於或超過2000毫升為羊水過多。

2羊水是妊娠期間所不可缺少的,它有如下作用:

(1)保護胎兒。羊水使子宮膨脹,為胎兒提供適當的活動範圍,使胎兒在子宮內可做呼吸運動及肢體活動,以助胎兒發育,防止肢體粘連、畸形或關節固定等。羊水還可以使胎兒與外界環境隔離,以免感染。

(2)緩衝外來的壓力。羊水可緩衝外界壓力,以減少胎兒的直接損傷,同時可保護臍帶避免受壓,以防止胎兒缺氧。

(3)保持恒溫環境。使胎兒在恒定的溫度下進行代謝、生長、發育。

(4)調節胎兒體液平衡。當體內液體多時,可隨尿排至羊水內;如體內水分少時,胎兒可吞咽羊水作為補充。

(5)促進產程。臨產子宮收縮時,宮腔內的壓力由羊水傳到宮頸,以擴張宮頸口及陰道,可避免胎兒頭部直接壓迫母體組織引起母體軟組織損傷。

(6)檢測胎兒宮內情況。羊水中含有豐富的胎兒代謝產物,可用於測定胎兒宮內情況,如性別、血型、胎兒成熟度、胎兒畸形、遺傳病等。

約一半以上的孕婦在閉經40天到3個月左右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厭油膩及炒菜味、偏食、挑食、發困、乏力、怕冷、頭暈等症狀,這些統稱為早孕反應。

早孕反應輕重不一,少數孕婦嘔吐頻繁,吃什麼吐什麼,甚至喝水也吐;嚴重時可吐膽汁,嘔吐物帶血,體重明顯下降,精神萎靡、脫水、酸中毒(尿有酮體),可影響孕婦的健康。

一般認為,早孕反應的原因與早期胚胎絨毛所產生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密切相關,妊娠一旦終止,反應即可消失,此外,與孕婦的精神狀況有關,遇不良刺激、精神過度緊張等均可加重早孕反應。妊娠劇吐則屬於病理妊娠,應去醫院檢查。

一般來講,早孕反應對孕婦及胎兒影響不大,不需特殊治療。但少數孕婦早孕反應嚴重、持續時間較長者,還是會給孕婦及胎兒帶來一定影響的。因為隨著胎兒的長大,需要的營養也就越多,而孕婦因為惡心嘔吐,加之進食不多,使進入體內的營養量大為減少,不得不動用貯存在體內的原有營養來應付孕婦本身及胎兒發育的需要,這就不利於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嚴重者可因脫水、酸中毒而危及孕婦及胎兒生命。

部分孕婦在孕早期(孕6周左右)出現嚴重的早孕反應,有持續性嘔吐,甚至不能進食、進水,此稱為妊娠劇吐,中醫稱為妊娠惡阻。按嘔吐的嚴重程度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

1晨吐。僅在清晨有惡心、流涎或輕度嘔吐,此為妊娠早期常見的一種情況,不影響日常工作。

2中度嘔吐。惡心嘔吐加重,且不限於晨間發作,經治療後症狀即可控製。

3惡性嘔吐。因持續性嘔吐而導致酸中毒及電解質平衡失調,或肝功能異常。此類患者須立即住院治療以控製代謝紊亂。

妊娠劇吐與妊娠早期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高低有關,還與孕婦的神經穩定性、家庭和工作環境、精神和心理狀態等有密切關係。因此,孕婦應在未懷孕前了解有關妊娠各階段的知識,保持心理上的平衡狀態,為生一個聰明可愛的寶寶做好一切準備。

除此以外,孕婦應保證充足的營養及合理的飲食結構,解除各種思想顧慮,少食多餐或隨意飲食,可進食高蛋白質、高糖類等。如嘔吐劇烈,不能進食者,應速到醫院接受治療。一般大多數孕婦都能較順利地度過這段時期。

子宮與受孕的關係非常密切。正常情況下,子宮好似一個倒懸在骨盆中央的“梨”,由許多肌肉、韌帶、筋膜等組織維持著稍微向前傾斜的位置。子宮位置可因體位的變換而改變,但這種子宮位置的改變是不會影響受孕的。通常,子宮後屈可致不孕,尤其是由於慢性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引起的子宮牢固粘連性後屈位,更可引起不孕。

子宮位置不正時,可造成子宮腔與陰道之間通路角度的多種變化,甚至可引起子宮頸內口狹窄,從而影響和阻礙精子順利地進入子宮。同時,不正常的子宮位置還會間接牽拉子宮兩上角的卵巢,從而影響到卵巢的血液循環,造成卵巢內分泌和排卵功能障礙而引起不孕。

因子宮位置不正引起的不孕,經婦科醫生手法整複或手術擴張宮頸管後可治愈。也可在婦科醫生指導下,做膝胸臥式的體位操,並配合以適當的性生活體位(如墊高臀部),有可能增加受孕機會。

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後的不孕,是較常見的不孕類型,如果伴有閉經,則更複雜。在婦科門診發現,約有1/3的不孕婦女,在婚前或婚後有過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史,其中自然流產後不孕和閉經的發生率較人工流產高3~4倍。究其原因,可能是流產後感染引起輸卵管炎性堵塞造成的。因輸卵管是一與子宮相連的細長彎曲管道,是輸送卵子、促成卵子和精子結合以及護送受精卵安然抵達宮腔的通道,如果發生阻塞,必然影響受孕。而流產後的繼發性閉經或月經量減少,則可能是由於強力的刮宮造成子宮腔粘連所致。子宮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地方,這裏所發生的病變同樣也會導致不孕。

妊娠全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l2周前稱為妊早期,l3~28周為妊中期,28~40周為妊晚期。

妊早期的主要生理變化是閉經,在停經6周左右出現頭暈、嗜睡、惡心、厭食、泛酸和嘔吐等早孕反應。此時驗尿妊娠試驗呈陽性。妊娠後子宮略增大並變軟,盆腔充血,小腹可能略感不適,乳頭出現色素沉著。妊娠反應的程度因人而異,且與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如不想要孩子,突然發現懷孕了,精神緊張、煩躁、多慮都會加重妊娠反應,此時心理特點主要是緊張,擔心胎兒是否會畸形或胎兒的性別,還擔心嘔吐、吃不下東西是否會影響胎兒發育等。其實不必多慮,應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情緒。妊娠反應嚴重者需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