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後記(2 / 2)

縱覽海外的新移民作家,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哈金,這個麵容憨厚的北方漢子,用他筆下的風暴一次次橫掃美國主流文壇,他在文學上的苦行,儼然就是一個朝拜珠穆朗瑪峰的聖者。北島,經曆過“詩”的風暴過後,從容地遊走在海外的散文世界,先是為“流浪者”而歌,如今他那午夜的歌聲,更在為過去的時代立碑。嚴歌苓,奇特的生命不斷開出“奇葩”,她用筆鋒“鑽井”,立誌在無人煙的地方鑽探出“人性”的噴泉。張翎,心靜如水,俯瞰眾山,一步步走在自己的“山”上,終相信“水”能克“山”。虹影,超越了國界的女兒,杜鵑泣血,以身祭之,為華語文壇探尋著關於生命的“個體”價值。查建英,上世紀80年代海外大陸“留學生文學”的開荒者,其超越性的思想與才情,一舉奠定了新時代文學浪潮的藝術起點。盧新華,攜“傷痕”轉換人生,浴中西“淬火”之煉,越“紅塵”升騰為“道”。蘇煒,從“椰林知青”到“耶魯才子”,80年代一路走來,釀曆史風雨為歌,化“西風”為文字裏的甘泉。李彥,獨立北國,冷看風雪,地火奔流,先以英文小說出手,回歸漢語依然超凡脫俗。範遷,笑傲江湖,麵海揮毫,魂依“五四”人衣缽,神遊在天堂地獄之外。沈寧,銜國共風雲而生,負百代門風而往,筆墨重則人泣,筆墨輕則人驚。程寶林,少年詩名,蕩水擊舟,中年揮舞“雙劍”,“雙劍”一指中文和英文,二指小說和散文。陳謙,天賦其中,意外為文,身在“矽穀白領”,心在文壇烽煙,意在將海外女人的命運演繹到底。薛海翔,命中注定“飛人”,而且跨海,早期為“移民文學”開山鋪路,後期隱身熒屏,在影視文學中樂作弄潮兒。張慈,從灼熱的雲南紅土地走出,傳奇的經曆更成全了倔強和率性,驚鴻一筆《浪跡美國》,天空從此一道永不消失的彩虹。闕維杭,理性與感性的奇妙組合,二十年“寫真美國”,寫出一個完整的時代。

在此,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介於出版的時限緊迫,全書的篇幅須不斷壓縮,更還有聯絡上的困難,遂造成還有很多有貢獻的作家未及收入,如在“新移民文學”草創期卓有貢獻的周勵、曹桂林、陳燕妮、王周生等。還有一些作家則是因為已經在《文庫》中列了專輯,如劉荒田、少君、施雨、宋曉亮、融融等。

掩卷之際,想到文學的成長,其實是來自一個民族文化靈魂的成長。而文化的延伸,則來自人的漂流。幾千年來,中國人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移居海外,也因此開始了心靈的真正流浪。於是,新一代的海外移民文學,一方麵是帶著她生命移植的鑽心痛苦,另一方麵也是帶著她麵對新世界的冷暖驚喜,向讀者迎麵走來。他們渴望“超越鄉愁”,渴望在“家”“國”“族”的文化傳統中反思和突破,他們最終的理想是在異質文化的分裂對峙中尋找到“個體人”的“生存自由”,在“邊緣”狀態的獨立中尋找自己新的文化認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陳瑞琳

2010年7月27日

於休斯敦綠苑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