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最後的戰鬥(2)(3 / 3)

至此,每日雙方斷斷續續進行了3天的海戰終於宣告結束。

在這場持續3天的激烈海戰中,美軍一共被擊沉兩艘重巡洋艦、6艘驅逐艦,被擊傷1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他們順利的向瓜島運送了6000人的部隊以及重裝備和給養。

日軍共被擊沉兩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4艘驅逐艦、10艘運輸船,被重創1艘運輸船,被擊傷6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他們運送的1.35萬人和1萬噸物資中隻有2000人和5噸物資被送上了瓜島。

★瓜島爭奪線的轉折

這是雙方爭奪瓜島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海戰。

這次海戰中,每日雙方的主要目的都是向瓜島運送援兵和物資,並阻止對方的增援。其中,美軍的運輸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日軍不僅付出了很大代價,而且所運輸人員和物資有很多都損失掉了,他們企圖增援瓜島的計劃也再次落空。

通過這次海戰,美軍獲得了瓜島海域的製海權,且瓜島地區的製空權早已被其所掌握。而日軍的聯合艦隊在海戰中又一次損失巨大,日軍的海上力量元氣大傷。

山本五十六認為海軍再也無法承受以如此巨大的代價去支援陸軍的作戰了,於是,從此以後他便不再派巡洋艦以上的水麵艦隻前往瓜島,隻使用驅逐艦利用夜間運送少量人員與物資,這進一步加劇了瓜島上日軍的困難處境。

美軍則正好相反,在海戰結束的第二天,即11月16日,他們又將原先在新幾內亞的一批部隊送上瓜島,大大加強了瓜島的軍事力量。同時,範德格裏夫特還認為勝利已經在握。

日本海軍少將田中賴三,作為這次海戰中日軍增援編隊的司令,他在自己的日記裏認為:“為最後一次大規模增援所做的努力已經結束了。”

這次海戰也是瓜島爭奪戰的一個重要轉折。對於美日雙方而言,海戰的勝利就預示著瓜島爭奪戰的勝利。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哈爾西中將在這次海戰結束後表示:在此之前,日軍一直隨著自己的意願而行動,在此之後,日軍就隻能隨著我們的意願行動了。

美國海軍總司令金上將也認為盡管美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但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解除了瓜島所受到的嚴重威脅。金上將建議總統和國會晉升哈爾西上將軍銜,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於是,11月26日,哈爾西晉升為上將。

哈爾西向全體參戰將士發出“幹得漂亮!”的嘉獎電。範德格裏夫特也向海軍的勝利發來了賀電:“海軍陸戰隊第1師全體將士高舉經過炮火洗禮的鋼盔,謹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羅斯福總統在卡拉漢和斯科特兩將軍的追悼會上宣稱:“這次戰爭的轉折點終於到來了!”

美軍在瓜島以北海戰的巨大勝利,和同盟國的其他勝利幾乎一起到來。

1942年11月的前兩個星期對同盟過來說是十分輝煌的:

11月3日,英軍在阿拉曼擊敗了德軍隆美爾元帥指揮的“非洲軍團”;

11月8日,同盟國在北非成功的實施了代號為“火炬計劃”的登陸行動;

11月17日,美軍和澳大利亞軍向新幾內亞群島布納、戈納的日軍發起反擊;

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開始反攻,包圍了德軍精銳的第6集團軍。

以上所有的勝利,使1942年11月初,成為了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關鍵的轉折時期。

3.“項鏈運輸”,最後的海戰

日軍在瓜島以北海戰中遭到巨大失敗,但日軍大本營仍不甘心。

從11月起日本不斷加強南太平洋地區的兵力。他們在拉包爾成立第8方麵軍,由今村均中將任司令,下轄第17軍和第18軍,第17軍負責所羅門群島方麵作戰,第18軍負責新幾內亞方麵作戰,並從本土調來了第6飛行師團加強第17軍,決定以陸海軍協同行動,先壓製所羅門群島方麵的美軍航空兵力,再運送部隊和補給上島,然後奪回瓜島。

11月26日起,日軍對東南前線行使全麵指揮權的今村要求瓜島的部隊堅決頂住美軍的反擊,堅守現有陣地,堅持到援軍到達。

此時,瓜島上日軍所麵臨的困難,最大是來源於饑餓。

日本海軍由於在瓜島以北海戰中慘重損失,山本不願再派出大型軍艦進入瓜島海域,他隻接受驅逐艦采取夜間偷運的“東京特快”運輸方式。而這樣運送的補給遠遠不能滿足島上士兵的需要,實際供應量隻能維持標準定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由於長期補給不足,島上官兵體力消耗殆盡,食品的極度匱乏,甚至連蚊子都成為日軍的美味佳肴。島上熱帶疾病流行,傷病員因為缺乏藥品,開始大量死亡,更是加劇了日軍的非戰鬥減員。每天因為得病和饑餓而死的人,多達百人。

照此發展下去,不需美軍發動進攻,日軍就將會被饑餓和疾病所消滅,為了維持島上部隊的戰鬥力,日軍竭盡全力確保物資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