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天空和大氣(3 / 3)

地震多發生在什麼時間?

地震的發生與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有一定關係。當地球內部在孕育地震的過程中,地下岩石受到作用力已經接近破裂時,如果此時正好又受到地球和月球的引力,蓄勢待發的地震就一下子爆發了。而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在夜晚比較強,所以地震就多發生在夜間。

你知道地震雲嗎?

地震前天空通常會出現樣子奇特的雲,這些雲與一般的雲有明顯的區別。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很像飛機的尾翼,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另一種輻射狀“地震雲”,是由無數條帶狀雲相交於一點形成的。此外還有類似人兩排肋骨的條紋狀“地震雲”。地震雲的出現,預示著附近將會發生地震。

為什麼會發生海嘯?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但有時“無風也能起浪”。有時盡管海上沒有風暴,卻突然間波濤洶湧,高達數米的巨浪衝上海岸,瞬間侵入海濱陸地,吞沒村鎮,淹沒良田。之後,又退回海中。有的時候甚至幾進幾退,會對海邊的城鎮造成嚴重的破壞,這種現象就是海嘯。

那為什麼會發生海嘯呢?當海底地殼發生斷裂塌陷,海底的地震及火山口噴發都可能引發海嘯。因為海底地殼發生斷裂時,會引起劇烈的震動,產生巨大的波浪,衝向陸地產生強大的破壞作用;而海底火山噴發時,海水沸騰,激起巨大的水柱和海浪,造成海浪滔天的景象。但也有些海嘯是由強大的台風通過海麵時使岸邊水位暴漲,海水衝向岸邊而造成的,這種海嘯被稱為“風暴海嘯”;此外,有時因海底斜坡上的物質失去平衡而產生海底滑坡現象,也能引起海嘯。

海嘯是如何出現的?

海嘯產生的巨浪可能是一個或多個,間隔幾分鍾或幾小時。地麵震動並伴隨突然退潮往往是海嘯發生的先兆。而且海嘯並不總是以巨浪的形式登陸,更有可能是快速漲潮並伴隨著水下旋渦出現,呼嘯著卷起重物,有時甚至會吞沒整個海灘。

海嘯的傳播速度有多快?

海嘯的傳播速度與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嘯的傳播速度一般為每小時兩三百千米到1000多千米。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災害,正在航行的船隻甚至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所以,船隻越在外海越安全。一旦海嘯進入大陸架,由於水深深度急劇變淺,波高會驟增,浪高可達20—30米,這種巨浪往往會帶來毀滅性災害。

海嘯可以預報嗎?

因為地震能引發海嘯,地震波沿地殼傳播的速度遠比地震海嘯波運行的速度快,所以海嘯是可以提前預報的。海嘯的預警主要由地震監測係統提供,在全球地震多發地帶如太平洋沿岸都有完善的地震監測網絡。不過,海嘯預報比地震探測還要難。因為海底的地形太複雜,海底的變形很難測得準確。

為什麼會有四季?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那麼,為什麼會有四季呢?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和公轉軌道平麵有一個夾角,這樣,各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程度就會有所不同,因而,各地的氣候會隨之出現變化,這就產生了四季。

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多,且白晝比黑夜長,所以北半球處於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夏季。而這時太陽斜射在南半球,所以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少,且黑夜比白晝長,因此,南半球處於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當地球繼續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直射在赤道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減少,就由夏季進入秋季。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時,北半球就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卻正好相反,正處於夏季。就這樣,太陽光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循環往複地移動,就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樣劃分的?

在氣象學上,劃分四季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3月至5月劃為春季,6月至8月劃為夏季,9月至11月劃為秋季,12月至下年2月劃為冬季,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不能反映不同地區的季節差異。另一種方法是采用候溫(5天平均溫度)來劃分,即候溫低於10攝氏度為冬季,候溫在10—22攝氏度之間為春秋季,候溫大於22攝氏度為夏季。用候溫來劃分四季,可以使各地的季節差異清楚地反映出來。

為什麼夏天的下午比中午熱?

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熱量很少,大部分熱量是靠地麵輻射得來的。夏天,中午雖然太陽直射地麵,但熱量大都被地麵迅速吸收了。到了下午,大地吸熱速度變慢,大部分太陽熱量被地麵反射到空氣中,空氣的溫度就會不斷升高。所以,夏天下午的氣溫比中午高。

什麼是海市蜃樓?

在平靜無風的海麵、湖麵或沙漠上,我們經常會看到空中突然聳立起亭台樓閣、城郭古堡,很是美麗壯觀,但當你想走上前參觀時,卻發現總也走不到跟前,或者那些景象突然就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隻是幻影,我們把這種幻影稱為海市蜃樓,或叫蜃景。雖然看到的蜃景是虛幻的,但是蜃景裏呈現的景物卻是真實存在於某個地方的。這些景物反射的太陽光被空氣多次折射後,會形成全反射,光線再被反射回大地,就使我們看到了遠處的景物。這時候,空氣其實就變成了一麵奇特的大鏡子,把遠處景物的影子呈現給我們。海市蜃樓隻能在無風或者風力極微弱的天氣才會出現,因為有風的時候,空氣被上下攪動,光線就不能形成全反射,也就不能出現海市蜃樓了。

為什麼海市蜃樓中的景物有時是正的,有時是反的?

海市蜃樓的形成是因為空氣密度的不同,光線在傳播的過程中,入射角或反射角的大小不斷發生變化,最後才有可能全反射形成海市蜃樓。如果下層空氣的密度大,上層空氣的密度小,那麼反射角就會越來越大,導致全反射,這時的海市蜃樓就是正的。相反,如果下層空氣密度小,上層空氣密度大,形成的海市蜃樓就是反的。

我們隻能在海上或沙漠中見到海市蜃樓嗎?

除了在海上、沙漠裏能見到海市蜃樓外,夏天在柏油馬路上也有機會見到這種奇觀哦!柏油馬路的路麵顏色深,夏天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這樣路麵上空的空氣就會有明顯的冷熱分層,下邊空氣熱,密度小,上層空氣冷,密度大,這時就有可能形成全反射,出現海市蜃樓。

地球兩極為什麼會出現極光?

太陽是一個龐大而熾熱的球體,在它的內部和表麵進行著各種化學元素的核反應,產生了強大的帶電微粒流。這些微粒流以極高的速度從太陽射向周圍的空間。這種帶電微粒與地球外圍稀薄氣體的分子猛烈地衝撞就會產生發光現象,這就是極光。那你知道為什麼極光隻會出現在地球的兩極嗎?

原來地球就像一塊大磁鐵,而南極和北極就如同這塊磁鐵的兩個磁極。當太陽發出的大量帶電微粒子射向地球時,這些帶電粒子會受到地球兩極的吸引,擁擠到南極或北極。地球南北極上空因為出現了這麼多帶電粒子,空氣會變得異常稠密,氣體分子與帶電粒子就會不斷地發生碰撞,碰撞的結果就是產生了美麗壯觀的極光。在南極發生的叫南極光,在北極發生的叫北極光。

為什麼說極光是形態各異的?

形態各異的美麗極光有時像一條彩帶,有時像一團火焰,有時像一幅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有時狀如一彎弧光,有時軟如紗巾,隨風飄動。有時出現在地平線上,猶如晨光曙色;有時如山茶吐豔,一片火紅;有時彙聚一起,猶如窗簾幔帳;有時它又射出許多光束,宛如孔雀開屏,蝶翼飛舞。

極光有哪些顏色?

極光的顏色取決於衝入地球磁場的帶電粒子的類型,被撞擊的分子、原子類型,和被撞擊的氣體是否帶電。如果太陽風撞擊到地球大氣層中的氮氣,就會釋放出紅色的光。如果太陽風撞擊到的氮帶電荷,則會釋放出藍色和紫色的光。如果撞擊到氧原子則會釋放深紅色的光。大約在極地96.56千米的上空,太陽風與氧原子撞擊所釋放的白中泛綠的光是最常見的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