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學習主宰我們的未來(1 / 3)

朱熹曾經說過:“無一人不學,無一事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未來的世界是給有學習能力的人準備的,隻有學習的人才能具有更大的競爭力,給企業創造價值保住自己的飯碗。飯可以一日不吃,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每個人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主宰自己的未來。

學習才是最好的鐵飯碗

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葉聖陶

根據媒體報導,對於日益嚴重的失業潮,人力專家預估,失業族群已由中高齡基層性質勞工擴展至白領青壯年族群。所以大家都在緊張自己的飯碗是否保的住?下一個被開除的是不是自己?即使擁有傲人文憑,會不會麵臨著四處求職而不得的地步?說實在話,即使擁有優異的學曆背景,或者擁有豐富的技術實力和實戰經驗,這些都不能保證你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工作一輩子。如果你的知識庫與時代不融合,你就會被剔除出去。隻有自己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才能夠保證自己跟社會同步,才不會被公司開除。所以,學習才是最好的鐵飯碗。

比爾·蓋茨說:“你可以離開學校,但你不可以離開學習。”確實如此,為了能夠擁有一個鐵飯碗,我們應該把學習當作我們的工作方式,把學習變成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行終身學習。現在的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這就意味著“學力時代”即將代替“學曆時代”。所以衡量職業人水平的標準,已經不能依據證明學校教育知識水平的文憑,而是在實踐工作中能夠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變化,迅速掌握知識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高低將取代文憑的作用。

朱熹曾經說過:“無一人不學,無一事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隻有進行終身學習才能夠讓自己擁有一個鐵飯碗。在職場中,主動換腦去適應社會、適應環境的人是企業最需要的人,他們是企業的稀有資源。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這樣的人總是非常受歡迎,他們的職位不但能保住,而且有可能節節攀升。相反,那些麵對知識折舊越來越快、信息量日趨膨脹的社會,不知道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轉變自己的思維觀念的人很可能很快就被嫌棄,同時也會被社會所淘汰。人作為高級動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動腦筋。

歌德曾經說過:“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學習是一種樂趣,人生更是天堂;假如不學習,人生就是地獄。有人一提到學習就不屑一顧,好像他已經飽讀詩書、滿腹經倫,無需再學習了。也有人談學色變,對學習很頭痛,不願學習、害怕學習進而逃避學習,為什麼?我覺得他是不知道怎麼學,沒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們每一個必須明白命運是操之在自己手中,那麼讀自己就是其中一把重要的鑰匙。學習的真正精義在於培育自己的能力,把各種資源有效轉化,產生最大效能。因此讀自己可說是個人成功的核心專長,不僅是身體、頭腦、心靈的學習,還包括各種創造性的學習,可說是多彩多姿的學習,透徹讀自己,將發現自己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美國著名企業家艾柯卡之所以能夠成功,便在於他時刻銘記剛參加工作時分公司經理的話:“你要記住,馬更有力氣,狗更忠誠。你作為人類的唯一長處就是你有一個智慧的腦子,你能夠創造新的價值這是你唯一能超越它們的地方。”

人不能隻局限於自我的學習,必須透過人際互動、組織手法、借力使力,來提升學習的速度與效果。有一句話說,“站在別人的肩膀,可以看得更遠”,就充分說明善用別人長處與資源,善於讀別人,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更大成長。

可讓人順勢成長,人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磨煉成長,環境對人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對環境的認識要明確其層次——國際化的競爭環境、企業內部競爭環境、社會環境等,對於環境之趨勢變化如有正確的解讀能力,可從中獲得許多成長的啟示與動力。麵對環境的不斷變遷,我們若想不被時代的大潮所淘汰,就要把學習當做一種信仰,通過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提升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站在時代的前沿。終生學習是每個人經營生命的重要途徑,在今日動蕩變化激烈的年代,終生學習所代表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積極的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刻快速學習及學以致用。

查理芒格是美國投資界的大腕,是老師中的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投資聖人,也對“終生學習”的理念著迷,堅持“獲取智慧是人類精神上的義務”的信條。

查理的高等教育戲劇性地從密西根大學數學專業開始,從哈佛法學院結束。年輕的查理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著了迷,對物理學的無限發展空間所陶醉。大學二年級就去空軍服役。在軍隊進修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熱力學和氣象科學。退役後,已經成家的查理決定繼續學習。

芒格2007年在USC法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說:我活這麼久,見到了不計其數的人獲得成功。這些人或許天資不是最佳,他們甚至不是最用功的,但是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睡覺的時候要比早上起床的時候要進步一些,特別是當你長時間堅持學習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芒格說:我沒有看到有人能快速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名偉大的投資者。遊戲規則就是不斷學習,你會喜歡學習的過程。如果你要想成為一名投資者,你將對那些自己沒有親身體驗過的領域進行投資,如果你不進行持續的學習,其他人就會超越你。

終生學習不但是一生中不間斷的學習,打破自我設限,進行無限學習,而且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的每一個當下的用心學習。學習不僅是為了適應目前的工作需要,還要為你未來的職業目標而學習。職場中沒有永遠的紅人,隻有不斷地學習新知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才能在工作中成長。學習是一個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知識創新的過程,我們每個人必須有能力在自己工作和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以使自己的觀念、知識體係跟上時代的變化。

終生學習的能力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是我們在職場中永不落敗的法寶。我們要把學習當做一種信仰,用對新知不懈的追求來升華自己的靈魂、實現人生的價值。從一定意義上講,你的學習生涯決定著你的職業生涯,為了未來的發展與成功,你別無選擇,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被激烈競爭的大潮所淹沒,才能保持主動的地位,勇往直前,才能夠由此擁有一個鐵飯碗。

飯可以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時不讀

青春與信心同在,衰老則與疑慮相依;青春與自信共存,衰老則與恐懼為伴;青春與希望並行,衰老則與灰心結緣。

——羅馬哲學家 辛尼加

《本草綱目·禽部》裏有關於烏鴉反哺的記載:“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說,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喂養它的母親。在我們人類社會中,青年人也需要反哺老年人,但不隻是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反哺——尊老、敬老,作為一種理應承當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存在,現在青年人反哺老年人更多的是文化反哺,是雙方共同學習的過程。

對於青年人來說,對老年人進行反哺是通過學習老年人的生活智慧對自己在思想上進行升華的過程。老年人的生活的智慧象一本無字的書,青年人需要本著“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學習態度,認真讀好老年人這本書。

在反哺過程中,老人是施教者,構建起年輕一代成長根基,使之吸取他們的經曆中豐厚的營養;青年人通過學習和實踐將老年人的智慧財富轉化為社會的現實財富。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為1.7人,占總人口的13.26%,同比上升2.93個百分點。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

近年來,我國的老齡化趨勢明顯,周圍的老人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器官開始老化:血壓下降,聽力下降,新陳代謝能力減弱等。硬件的退化進而帶來軟件的遲滯,老人的思維能力開始下降,接收外在信息的能力大不如以前,對外界事物反映遲鈍,思想容易僵化。麵對社會時時出現的新事物,他們很容易與社會發展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