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學出版社和本書責任編輯孫秀麗女士的關心和幫助下,承載著一代名醫張兆智諸多學生和全市乃至浙中大地的中醫藥界同仁的願望,堪稱金華地區中醫界的重要中醫書籍暨紀念文集《情懷中醫精誠婦科——紀念一代婦科名醫張兆智誕辰100周年》,終於出版了。這使我們可以告慰在九泉之下的先父的英靈,也使我們對關注此書出版的社會各界人士有了個圓滿的交代。

本書是在黨中央與國務院提出繁榮文化市場和醫改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出版的。編輯本書的目的是較係統地整理、繼承、弘揚張兆智從醫60餘年,解除成千上萬患者的痛苦與造福女性同胞的高超醫術;弘揚張兆智醫師精誠律己,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高尚醫德,是一個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得民心者萬事順。在此書編輯過程中,得到了多方支持與參與。

首先,是張兆智醫師的眾多學生,將保存三四十年甚至半個多世紀的張兆智醫師的遺著、醫案、單方、驗方及信函送到編委會,而且積極投入張兆智醫師殫精竭慮撰寫成的《中醫婦科經驗錄》等遺著的校正工作。像學生現任浙江師範大學醫院院長的黃航華同誌,在預防甲型H1N1流感爆發的季節裏,他的工作任務是相當繁忙而艱巨的,但他主動承擔了複印打字、校正的任務,不僅犧牲了雙休日,而且每日都工作到深夜。學生樓樟友同誌帶病堅持工作,在母親病危搶救、逝世與繁忙的治喪中,還是見縫插針地校正《中醫婦科經驗錄》與婦科醫案等。學生潘才娟,雖已古稀之年了,為撰寫紀念文章,三番五次地加以修改。年已78歲的學生施長鬆,和擔任浙江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研究員等職務而工作繁忙的學生徐珊,花了極大的精力,寫出了有價值、質量較高的紀念文章。年初,外甥女許虹為了聯係出版社,在繁忙的學校工作中,幾次抽身前往出版社協商有關出版事宜。許多親屬更是重擔在肩,在崗整天忙忙碌碌,還積極寫出了情真意切的紀念文章。

二是,在征集張兆智醫師的業績,特別是他的年譜(大事年表)的征集中,有關單位的同誌都是一路綠燈,提供線索,提供方便,大家都說編寫張兆智醫師業績的書非常重要,他們都盡力協助。征編年譜篇(大事年表)嚴格遵循求實存真、秉筆直書的治史原則,重檔案忌孤證。100條大事年表來自有關檔案,來自張兆智生前給學生的信函,來自在縣、市政協學習會議上的發言與心得體會文章,來自親朋好友兩人以上的回憶。

三是,社會各界人士,特別受張兆智醫師診治後恢複健康的病友與熟悉張兆智醫師的朋友們,得悉要編輯此書的信息後,上門反映有關情況與提供有關資料。百年老店九德堂董事長張乾鳴先生對該書的編輯、送審、出版非常關心,他幾次提出要為該書的編輯、出版助一臂之力。大家一致認為,編輯出版此書重要,意義深遠。

四是,張兆智醫師是羅店醫院的創始人之一,對醫院的發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也是他終生工作的地方。醫院領導張誌文、周紹金為編輯、出版該書做了很大的努力。特別是對這次隆重紀念張兆智醫師誕辰一百周年的活動予以全力支持。

上述編輯的遺著與從不同角度寫的紀念文章及大事年表,將張兆智不平凡的一生鮮活地輝映在醫壇上。特別是張兆智殫精竭慮寫成的《中醫婦科經驗錄》、醫論醫案、單驗方選介,雖然不多,但內容廣翰而精深,是浩如煙海的醫藥巨著中的一粟,是極其寶貴的曆史遺產。

從張兆智醫師的業績中充分展示了他愛國、愛黨、愛民、愛崗的高尚思想,充分表現了他的親情、友情、人情及對工作的熱情。

總之,編輯出版本書是為加快中醫學創新發展的進程添磚加瓦,是先輩醫家的夙願;亦是張家一門三位名醫(張仲山、張華山、張丹山)、三個後代(張科進、孫巧、張科發)繼承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是張氏家族的一件大事。

本書還榮幸地請到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先生和金華市分管衛生工作的副市長林一心先生作序,在此衷心地感謝!對承印該書的浙江雙溪印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金華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範兆明先生及其印業有限公司的員工們致以衷心的感謝、真摯的祝福。對給予封麵封底設計多次建議的金師附小美術教研組長洪建軍同誌致以衷心的感謝!對封麵題字的金華市老年書法協會會長方元同誌致以衷心的感謝!封麵張兆智醫師的照片係金華日報社攝影記者貝光峰的作品,在此我們致以衷心的感謝!由於編輯時間匆匆,加上我們水平有限,不足之處盼望中醫藥同仁和先生女士們指正。

編委會主任兼主編張丹山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