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發生腦動脈硬化,與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及血糖控製不理想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積極控製血糖、保證血糖保持在穩定的理想水平,是減少腦血管病發病的重要條件。
此外,血脂和血壓對腦血管疾病也有重要影響,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一樣是誘發此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所以,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必要時應進行藥物治療,使血脂、血壓控製在正常範圍內,才能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戒煙、戒酒、多運動,將體重控製在標準水平,避免肥胖。
六、如何預防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並發症之一,可以引起患者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預防糖尿病眼病的發生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患者須將血壓、血脂控製在正常範圍之內,通過治療,盡量保持血糖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
2.定期到醫院檢查視力和眼底,如果發現視力下降或視野缺失,應進行進一步詳細檢查。
3.糖尿病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
4.已經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在運動時,要選擇不太激烈的種類,如散步、健走、太極等,應避免劇烈運動及潛水等活動。
七、如何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在防治糖尿病神經病變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控製血糖
早期嚴格控製血糖、保持血糖在穩定的水平,這是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關鍵。對於病情較輕、沒有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而言,調整飲食結構,製定合理的食譜和熱量標準,對減少和延緩神經病變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2.消除誘發因素
誘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有害因素很多,如高血壓、高血脂等。這些因素易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因此要將血壓、血脂等控製在理想水平。
3.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環,有利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預防。
知識答疑3
發生不同程度低血糖應如何處理
由於糖代謝的紊亂,糖尿病患者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低血糖。如果不及時糾正,低血糖症狀逐漸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
一、輕微低血糖應如何處理
如果患者出現輕微的低血糖感覺而神誌清醒,應立即測一下血糖。如果血糖低於4.0毫摩爾/升,可以馬上吃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水、方糖、餅幹等,可以迅速緩解低血糖,十幾分鍾後就會正常。吃完15分鍾後,再測一次。如果仍然較低,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米飯或饅頭、豆腐幹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發作。如果食用含糖食物沒有改善,情況惡化,應立即就醫。
二、嚴重低血糖應如何處理
如果低血糖情況嚴重,患者已經出現神誌不清,應立即去醫院注射葡萄糖。經口喂食物已經沒有作用,而且容易導致患者嗆咳。對於一些因口服降糖藥導致低血糖的患者,經治療蘇醒後,仍有可能再次出現低血糖,需要密切觀察4~5天。
知識答疑4
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預防低血糖
低血糖與糖尿病相反,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低於正常水平。成年人的血糖低於2.8毫摩爾/升時,就是血糖過低。低血糖發生很快,且迅速加重,主要表現為饑餓感、虛弱乏力、四肢麻木、嗜睡、發抖及頭暈,還會有突然情緒及行為改變。
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的危險性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出現的急性症狀,如果長期反複發作,患者對低血糖反應不能及時發現,當血糖低到某一程度時,患者就會昏迷。如果此時還沒有及時補充葡萄糖,超過6小時就會造成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非常危險的。預防低血糖的發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預防低血糖的要點
合理使用降糖藥
預防低血糖的發生,首先要做到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藥物過量是發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患者應該經常檢測血糖,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用量,尤其是並發腎病、肝病、心髒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定期更換注射部位,防止產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
良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定時、定量,作息規律,戒煙戒酒,都有助於預防低血糖。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患者應在正餐之間加餐,最好是從正餐中勻出部分食品加餐時食用。時間可以選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
堅持監測血糖
監測血糖可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尤其是對於無症狀或症狀輕的患者。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低血糖常發生在夜間,因此應睡前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適量加餐。
做好預防措施
糖尿病患者應該隨身帶一些提升血糖的食物,如糖果、餅幹等,以備低血糖時急用。還應隨身攜帶急救卡片,注明自己的姓名、診斷、電話、用藥等,以便發生昏迷時及時治療。
知識答疑5
糖尿病患者應養成哪些健康生活習慣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防治糖尿病並發症、控製血糖是一件長期的任務。除了積極治療之外,還應該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健康的生活習慣
規律的生活節奏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要盡量規律,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減少熬夜次數。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合理安排飲食、運動的時間。
堅持有氧運動
糖尿病患者應堅持適度運動,以輕度或中度的有氧運動為主,並根據喜好來選擇運動種類。如快走、慢跑等都較適宜。
定期做體檢
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該至少做一次全麵的體檢,尤其是檢查視力、眼底,查24小時尿白蛋白和神經係統體檢等,即便盡早發現並發症並進行治療。
不偏食,不挑食
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患者應培養以粗糧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瘦肉,少吃肥肉、油炸食物的飲食習慣。粗茶淡飯比大魚大肉更健康。
注意個人衛生
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發生感染,而且更難治愈,因此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比如患者要勤洗澡、勤換衣,注意口腔衛生,預防牙周病、口腔感染;保持陰部清潔,預防尿路感染和濕疹;每天洗腳,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戒煙戒酒
吸煙壞處多,尤其會使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心肌梗死、下肢脈管炎和足部壞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飲酒會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或引起低血糖並掩蓋低血糖症狀,促使意外情況的發生。
知識答疑6
糖尿病並發心髒病保健時應注意什麼
很多糖尿病患者並不是死於糖尿病,而是死於其並發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並發心髒病,是指患者在糖類、脂肪等代謝紊亂的基礎上發生的心髒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並發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患心髒病的機會約為一般人的3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糖尿病並發心髒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危害是多方麵,其中之一便是病程後期會出現心腦血管方麵的並發症。讓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發生的。
導致糖尿病並發心髒病的因素
胰島素分泌異常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內胰島素並不缺乏,而是處於高胰島素狀態。較高的胰島素會誘導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誘發並加重心血管病。
血小板功能異常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小板功能亢進和凝血異常的情況,會促進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受到高血糖影響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動較大,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可破壞動脈血管內皮,導致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受損傷的動脈內皮上,使冠狀動脈血管變硬、變窄,最終導致冠狀動脈血流不暢,從而誘發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冠心病。
脂類代謝紊亂
體內各物質的代謝是互相影響的,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糖代謝紊亂,脂類代謝也常紊亂,出現血脂異常的狀況。血液中過高的脂類(甘油三酯、膽固醇、β-脂蛋白)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之後會進一步引起血管管腔變小、管壁彈性減退,從而發生各種心髒病。
二、糖尿病並發心髒病的主要表現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