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第七輯 人間極品,會撒嬌的男人(1)(2 / 3)

一、人物:王菲,某男人。地點:某知名咖啡廳

男人與王菲約定時為下午六點,他看了看時間,都已經七點多了。他兩手指焦急地敲打著桌子。王菲坐到男人對麵,臉上沒有一絲笑意,伸手端著咖啡就喝,喝完,她說:“在路上看到一個流浪歌手唱歌,覺得唱得挺好,就看了半個多小時。然後,一路趕來,還真渴了。”

男人一下明白了,在她心裏,流浪歌手比赴約還重要。他有意說:“你瞧,現在都七點多鍾了。”王菲懶懶地說:“七點?七點怎麼了?”

男人見她如此頑劣,於是,稍有些氣憤地就要告辭。當男人邁著步子走到門口,王菲又將他叫了回來,她麵無表情,悠著嗓門說:“要走,也先把單給買了吧!”

二、人物:王小丫,某男人。地點:某知名咖啡廳

王小丫看了看時間,六點已經過去一半。王小丫在心裏胡思亂想,想到男人可能在路上遭到什麼不幸,她輕輕打了打腦袋,淡淡地笑了,抿了口咖啡,把思緒收回來。

男人姍姍而至,坐在王小丫前麵。正要開口,手機響了,然後一陣長談,從通話內容上看,應該是洽談生意。男人不時向她投來歉意的目光,王小丫大方地擺手示意沒關係。

通話完後,王小丫先體貼地說:“你這麼忙,還出來,耽誤你時間了,真不好意思!”男人被她的體貼與真誠深深地打動。

他們聊得很好。王小丫的幽默也常讓男人開懷大笑,他們像兩個淘氣的孩子,在咖啡廳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

出門分開時,王小丫從包裏掏出一份禮物送到男人手裏。男人驚喜地看著禮物,幸福地回過神來,王小丫已絕塵而去。

之後,王菲仍自我地生活著,而王小丫已經在愛河中撲通撲通了。

王菲是男人的克星,男人在她麵前無語,也無脾氣;王小丫是男人的救星,她用自己的鳳趣、大方、體貼,化解了男人的尷尬,贏得了男人的歡心。

王小丫是一顆開心果,讓男人開懷,王小丫是一瓶紅酒,讓男人不醉且開胃;王菲是一顆堅果,讓男人犯愁,王菲是一瓶烈性白酒,讓男人大醉且傷胃。

遇上王菲,男人要西裝革履,不苟言笑,談愛如談判;遇上王小丫男人可以一身休閑,開懷大笑,言而無忌,不會擔心她會耍脾氣,她隻擔心讓你會不開心。

從傳統對妻子的要求上看,王小丫以絕對優勢壓倒王菲。但是,王菲的“頑”也能給人另外一種美。男人都有一種幻想,希望王小丫這樣的女人做自己妻子,王菲這樣的女人做自己的情人。王菲可以給男人帶來無法想象的驚奇與浪漫。她特立獨行,不計名份,不在乎天長地久,隻要高興,冒天下之大不韙也無所謂。如果,偶爾與她有些打鬧,這不正好消除男人婚姻生活的困頓嘛。

若用“婚姻”造句,試想:

王菲說:男人是敵手,孩子是戰利品,婚姻則是兩人戰爭的犧牲品!

王小丫說:婚姻是塊蹺蹺板,不論男上女下,還是女上男下,都好玩!

女人味不是看出來,而是品出來的,就像一杯上好的茶,唯有品,才解其中味。

有女人味的女人不愁嫁

什麼是美?先哲反複定義得出的結論卻是:美是難的。什麼是女人味?我想定義的結果也應該是難的。每個人對女人味的理解都會不一樣。我們無法把所有人對女人味的理解,濃縮成一個簡單的定義。

我覺得女人味,是經過風霜洗禮後的一種平靜從容,那些長相豔麗的女子,通常我都覺得她們不具有女人味。女人味不是看出來,而是品出來的,就像一杯上好的茶,唯有品,才解其中味。

蔡琴、張曼玉、林憶蓮都頗具女人味。透過她們的一笑一顰,都可以品嚐到。蔡琴身上透露出一種近乎於母性的柔情,因此,蔡琴讓男人近視;張曼玉在電影中,不用說話也能獲獎,我想,這正是人們對她女人味的讚許與欣賞吧,因此,張曼玉需要男人一定程度地仰視;林憶蓮是那種不妖冶,略帶一絲幽怨,卻也顯得清新脫俗的女人,因此,男人可以與她平視。

她們身上的女人味,是在時光中打磨得來的,別人模仿不了,學習不來。

朱德庸的妻子馮曼倫也極具女人味。她原來在台灣《聯合報》做主編,但為了朱德庸的漫畫事業,她把工作辭掉後,一心打理著煩瑣的家事。

朱德庸是個心智“早熟”,但在人際交往上卻顯得“發育不全”的男人。無論他到哪裏,都需要太太馮曼倫相伴。妻子不在,他就不知道如何回答別人問題。有妻子作陣,他卻可以滔滔不絕。

在漫畫中,朱德庸極盡諷刺婚姻之能事,而自己的婚姻卻是如此美好,這似乎讓人不好理解。或許,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就是妻子太有女人味了,讓他因噎廢食了。因此,在他的漫畫中,女人刻薄有餘,溫柔不足;暴力有餘,魅力不足。

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剛去美國不久的留學生。文章說,在華人聚集的舊金山地區,那些按中國傳統審美標準評判的中國“醜女人”,卻被美國男人奉為至寶。對於那些長相不好的中國女人卻可以釣到金龜婿,作者頗為不解。

難道是美國男人美醜不分?一段時間,作者與美國人交往多了後,才找到問題答案:原來美國男人,他們更注重女人內在的東西,那些長相平凡的女人,往往能從身上流露出一種非凡的氣質,她們與人交往大多表現得自然、大方。而那些長相豔麗的女子,為人處事更顯得矯揉造作。在崇尚自由、內蘊的國度裏,普通女人特別的氣質,自然容易打動人心了。

有個例子就十分有力地證明了老外們的思考方式。為什麼在中國被視為“醜女”的呂燕卻能在法國時尚界視為驚奇之美呢?這正是得益於老外更注重氣質意蘊。換而言之,就是女人味。

一日,女友告訴我,她認識的一個四十來歲的女人嫁給了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我說這事並不稀奇。她說關鍵是那個女人長相一般,而且還帶著一個孩子。我問女友,那個男人看中女人什麼呢?

女友回憶後,說:“平時與那個女人交往,感覺她還是挺有女人味的。”據此看來,女人味真是法力無邊,讓有錢男人也競折腰了。

失去女人味的女人就像鮮花失去了香味一樣可憐可悲。如果說青春少女是一首浪漫的詩歌,節奏明快,旋律生輝,恰似春光明媚;那麼,中年女性則應該是一篇抒情散文,情愫悠悠,蘊涵深邃,令人會心耐讀。“青春無法把握,失去了無須慚愧,而女人味卻是一種精神,把它丟失了則全是自己的錯!”珍惜女人味,讓女人自己變得美“味”無窮。

為了讓女人味得到更多推廣,為了女人能夠在女人味中受益更多,我們需要提供一些知識好讓她們去學習,以漸漸地培養出自己特有的“味道”。現在,我就給她們開個藥方,希望女人對症下藥,把自己打造成最具女人味的女人:

一、不論是何種身份的女人,都要記得不要大大咧咧,不要想“風風火火闖九州”。矜持有度才是純汁女人的特質。

二、不要認為漂亮的女人就一定有女人味。女人味是從內到外的真情流露,女人味刻意模仿不來,女人要想增強女人味一定要注意內外兼修。

三、有味的女人懂得“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的規則,具有以少勝多的智慧;憑借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之優勢,盡現至善至美。

四、我們知道再名貴的菜,它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在烹調的時候必須佐以薑蔥才出味!女人也是這樣,妝要淡妝,話要少說,笑要可掬,愛要執著。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都要好好地“烹飪”自己,使自己秀色可餐,暗香浮動。

如果,女人想要將男人牢牢地控於指間,就要先端掉他們的硬盤,男人少了硬盤,就像活水少了源頭,就像電腦少了芯片。沒有芯片的電腦隻是一堆廢鐵,而沒有硬盤的男人,也終會軟成一癱爛泥。

厚道男人硬盤裏的秘密

《手機》的上映改變了“厚道”一詞的命運,一夜間,厚道由原先的褒義“升級”成了貶義。此後,“厚道”仿佛成了一瓶硫酸,隻要哪個詞沾上它,就會讓整個詞組“滋滋”冒煙,變得麵目全非。“厚道”遭遇男人,使“男人”也變得更多韻味更具中國特色了。

電腦硬盤是探知男人秘密的一個通道。在論壇閑逛,通常可以看到“經典XX,永存硬盤”的跟帖。硬盤是男人不上鎖的抽屜,男人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一股腦地往裏塞。因此,想要了解男人的心,就要先了解男人的硬盤,掌握了男人的硬盤,就像打蛇打到了七寸。

那麼,厚道男人的硬盤裏又會存些什麼?

美女圖是厚道男人硬盤裏的長住居民。厚道男人硬盤裏的美女可不是網上那些“資源共享”的美女,硬盤裏所存的都是他們經過長期“踩點”,獲得的第一手“情”報。硬盤上的美女是厚道男人奮鬥的目標,美女宛如一把把標尺,丈量出“厚道”男人的生存價值。

美女是厚道男人生活中的一個“基本點”,美女圖也就自然占據了厚道男人硬盤的中心位置。當厚道男人麵對女友、妻子出現“審美疲勞”時,當厚道男人“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時,他們就會偷偷地調出這些圖片,憧憬一下“陽光燦爛的日子”,好讓自己漆黑的夜裏有一盞“靚”燈。

有了“與時俱進”的目標,厚道男人要鑽研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於是乎,如何增強厚道男人魅力的知識就成了硬盤裏的另一個重要成員。

裝扮是一門大學問,也是厚道男人獲取女人青睞的第一道坎。

試想如果一個男人,連起碼的裝扮知識都不懂,像潘長江在小品中飾演的,有“皮爾·卡丹”的“洋裝穿在身”,因得不到合理搭配,也就成了“卡爾·屁丹”了。

厚道男人會天天在硬盤裏汲取大量的信息。因為,他們要知道什麼樣的西裝與皮鞋搭配才得體,什麼樣的領帶與襯衫放在一起才顯和諧;他們要明白什麼場合穿西裝,什麼場合穿商務便裝,什麼時候可以休閑裝出場。

厚道男人覺得光知道搭配還不能顯得“魅力擋不住”,他們還要對一些名牌服飾了如指掌,要可以說出某某品牌的服飾源自於哪個國家,及主要的設計理念是什麼。當厚道男人把這些信息轉化為能量爆發出來時,再高貴的女人也會經不住誘惑了。

女人喜歡風趣幽默的男人。厚道男人出語如果太厚道,那就得不到女人的好感,女人的需求就是男人的行動指南,厚道男人就要努力去實現“幽默”。因此,厚道男人“批量”下載笑話、搞笑短信等到硬盤裏。隻要他們把硬盤中的段子,在合適的場合“抖”出來,保證能讓女人笑翻。

完成了外“包裝”,厚道男人“不厚道”的尾巴翹出了“牆外”,並不代表厚道男人萬裏“情”征就此結束。厚道男人還麵臨一項嚴肅而重大的任務,這項任務容不得半點閃失,如稍有閃失就可能落得個陪了“夫人”又折“情人”的下場。這項技術是所有“厚道”男人都應該當學習,並好好掌握的,那就是反偵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