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神童慧語篇(2 / 2)

當時,隻見此人拿畫的手在顫抖,臉紅漲得猶如豬肝。父親被人罵作禽獸,還有不氣的道理!解縉覺得出了一口氣,心中非常痛快。

正當此人要發作時,解縉指著畫像說道:“我的詩還沒寫完,這四字是每句詩的第一個字。”說罷,從桌上提起筆,續成一詩:

圖公之像,畫公之形,

禽中之鳳,獸中之麟。

來人見解縉把他父親比作鳳凰和麒麟,頓時回嗔轉喜,付了潤資,把畫像取走了。他不知道這是一首嵌字詩,其關鍵隻在“圖畫禽獸”這4個字。

解縉白話詩

明代的解縉14歲就考中進士,後來當了翰林學士。這解縉從小不但聰明,而且詼諧。有一天,下了大雨,街上路滑,解縉不小心摔了一跤,旁邊的人哈哈大笑。

解縉站起來,開口便念出首白話詩來譏笑他們:

春雨滑如油,

下得滿街流。

跌倒解學士,

笑煞一群牛。

幼童題畫

明代江夏人吳偉,號小仙,以畫聞名於時。明武宗賜號“畫狀元”。他幼時家貧,被賣到富家為伴讀,七歲入私塾,曾作小畫一幅,上題詩曰:

白頭一老子,騎驢去飲水。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

楊升庵旅吳

據說楊升庵中狀元不久,聽說江南一帶文人以“自古江南出才子”為由,對他不服。他決定去江南各地一遊,以觀江南才子如何。

行前,他命書童先行做好安排。吳人得知消息,便議定通過書童一試楊升庵的才學。

至書童抵吳之日,江浙文士聚集一堂,設宴款待。席間,文人學士紛紛向書童敬酒,且有意激他做詩。書童以無題相辭。眾學士請他由蜀乘舟至吳一事為題。書童滿口應允,且就席前端著酒杯,口占一絕雲:

紕筢一葉舟,咿呀順水流,

乒乓幾橈板,喲嗬下揚州。

眾文士邊聽邊記錄,但書童是用四川方音吟這首詩的,文人們對“紕筢”、“咿呀”、“乒乓”、“喲嗬”等詞語既未聽清,也寫不出,又不好問,彼此麵麵相覷。他們隻得滿口稱讚:“吟得好!吟得好!”於是服了楊升庵。

海棠詩

書吏是過去官署衙門中專管寫例行公文的小官,所寫例行公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甚至有一套專用的詞彙。如說“命令你”,就用“著爾”;說“為什麼”,就用“緣何”;說“急速”,就用“火速”等。

有一個書吏想讓他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每天都教他兒子背誦公文的程式、套語,弄得他兒子暈頭轉向。有一年春天,他家院子裏海棠樹開花較遲,這書吏讓兒子寫一首海棠詩,結果使他哭笑不得:

庭前一株海棠樹,緣何至今不發芽?

著爾東風齊助力,火速明朝便開花!

三步詩

北宋宰相寇準7歲時在賓客酒筵前,以華山為題,賦詩助酒興。小寇準邁開三步,一首五言絕句便脫口而出: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寥寥數語,道出了西嶽華山的雄偉峭拔。

女孩七歲做詩

唐朝,有個7七歲的女孩子很會做詩。武則天聞知此事,立刻召見她。女孩的哥哥就把她送到京城。武則天出題讓女孩當麵作詩,果然做得又快又好,武則天很喜歡她,便要把她留在宮裏,讓她的哥哥獨自回家。

臨別那天,武則天讓女孩寫詩送別哥哥。女孩看見遠處雲霧蒙蒙,近處秋風吹動,黃葉紛飛,天空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飛過,想到馬上就要同哥哥分離,不禁流下眼淚,隨口吟道: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詩中流露了對家鄉的向往,對親人的留戀,對離別的傷感情緒,武則天聽了很同情,就讓女孩和她哥哥一起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