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了沒有?”
“還隻作出了兩句哩!”
“兩句什麼呀?說出來我聽聽!”
假秀才念道:
雪壓竹子駝,飄搖似飛蛾。
陳細怪慪不過,朝假秀才吼道:
風吹屁股冷,有屎快些屙!
“續得好!續得好!”假秀才連聲稱讚,立刻從茅廁出來了。
小豕如何覓兮
清朝鹹豐年間,河南永城縣北鄉鄭店有個姓胡名卞的秀才,生性迂腐,動輒吟打油詩,借以賣弄斯文。
有一天晚上,他家小豬拱破豬圈從後院跑出去了。次日早晨,他妻子發現後,到處尋找,不見蹤跡,於是叫胡卞趕緊寫個尋豬招貼。胡卞稍稍思索,搖頭晃腦地邊吟邊寫道:
家住永城北兮,鄭店。
秀才我姓胡兮,名卞。
有個小豕出亡兮,後院。
至今已一夜兮,未見。
誰捉住了它兮,來獻。
謝汝銅錢兮,兩串。
君子言既出兮,兌現。
拙荊喜欲狂兮,設宴。
胡卞頭不停地搖,口不停地哼,手不停地寫,腿不停地抖。他妻子在旁早已聽得不耐煩,一手抓起秀才尚未完成的招貼,扯了個粉碎。
胡卞一看十分生氣,但他氣而不餒,接著又吟道:
可恨汝婦人兮,沒見。
悲歎無斯文兮,遭賤。
素手猛撕扯兮,如電。
招子粉而碎兮,雪片。
外人無從知兮,斷線。
小豕如何覓兮,請便!
秀才妻子聽後,哭笑不得:“什麼兮兮兮,就你會兮!”胡秀才十分氣惱,沉著臉說:“孔子曰:‘唯婦人與小人為難養’,真不錯,你婦道人家懂什麼,這是騷體詩賦,不是隨便可以兮出來的,不信,你就兮一兮看看。”
秀才妻子不以為然地說:“什麼騷體臭體的,你聽我慢慢兮來!”說完,學著胡卞的腔調吟道:
滿口斯文兮,胡卞!
臭長裹腳兮,討厭!
一事無成兮,笨蛋!
千說萬說兮,不變!
陋習難以改兮,可恨!
朽木不可雕兮,可歎!
吟罷,氣衝衝地獨自出門找豬去了。
寫招貼本該語言通俗,秀才卻一兮再兮,賣弄斯文,惹來妻子的責怪和挖苦!
大雪紛紛皇家瑞
明代在某郡城郊的小店裏,住著幾位避雪小住的客人。一連數日大雪飄飄,店客們閑居聊天,其中有位秀才見雪片飛舞,便吟詩一句:
大雪紛紛落地。
有位小官吏聽了馬上湊趣:
都是皇家瑞氣。
一個鄉紳續上一句:
再下三年何妨。
而一個要飯的乞丐聽到後。十分惱火:
放你娘的狗屁!
這四句打油詩,看來是則笑話,但他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階級、不同地位的人的心聲。
扯謊歌
古代有流傳一首《扯謊歌》,摘錄如下:
太陽落坡坡背坡,聽我唱個扯謊歌。
扯根茅草三抱大,吊起太陽往上拖。
半天雲裏安磨子,推得月亮轉哆嗦。
白雲高頭搭灶火,抓把星宿下油鍋。
一腳踏倒五根樹,兩拳打破太虛穴。
王母娘娘來找我,將她瓊漿當水喝。
玉帝氣得吹胡子,牛郎樂得笑嗬嗬。
扒塊石頭來燒火,水上浮萍放茅坡。
兩個跳蚤比大腿,兩個虱子比耳朵。
兩個和尚來打架,頭發抓成亂雞窩。
作者故意把無說成有,或者顛倒、誇大事實,把互相矛盾的事理並列到一起來說,無中生有,使作品幽默生趣。
才女救夫
相傳古代有一位才女,她騎著毛驢和丈夫一起進城,因毛驢受驚,撞了縣官的八抬大轎。縣官大怒,沒收了她的毛驢,並要打他丈夫40大板。才女苦苦為其夫求情。
縣官說:“人們都說你是才女,出口成章,如果你能當堂做詩表示8個‘不打’之意,又不提一個‘打’字,老爺就還你毛驢,不打你丈夫。”
才女問道:“但不知老爺以何為題?”
縣官見天已黃昏,便捋著胡須說;“就以‘夜’字為題吧。”
才女略加思索便朗聲吟誦道:
月移譙樓更鼓罷,漁夫收網轉回家,
賣藝小店去投宿,銀匠熄爐正喝茶,
獵人山中縛死虎,飛蛾團團繞燈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謀生涯。
毛驢受驚碰尊駕,望求老爺饒恕他。
縣官聽罷,知道前8句都暗含一個“不打”,而且詩句合轍押韻,又順理成章,不由得拍案稱讚。高興之下,隨即還了才女毛驢,並赦免了她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