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詠物寫意篇(2)(3 / 3)

袁枚中過進士,當過知縣,又是詩文大家,交遊甚廣。有位翰林做詩喜歡標新立異,而且自視甚高,他是袁枚多年的好友,憑交情,《隨園詩話》要摘錄他的詩句自不待言。可是這位翰林公的詩作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偏偏醜人多作怪,他的詩集竟有四十幾卷之多。

袁枚是個老滑頭,交情是要講的,但摘錄佳詩雋句的苦差事卻不願幹,按照“有事弟子服其勞”的古訓,把選詩的差事派給了門生周午塘。

周午塘忙得天昏地暗,而收效甚微,就以淘金為喻,寫詩向老師訴苦:

何苦老詞壇,篇篇別調彈。

披沙三萬斤,撿得寸金難。

袁枚畢竟在官場上混過,詩中暗含的邀功之義自然難逃他的法眼,袁於是就以選美為喻,和了一首詩:

消夏閑無事,將人詩卷看。

選詩如選色,總覺動心難。

詩中承認佳詩難得,但認為選詩不像淘金那樣辛苦,而像選美、消閑一樣輕鬆。

白居易的《詩》

唐文宗大和三年三月底,白居易被罷免了刑部侍郎之職,任命為太子賓客,去東都洛陽上任。臨行前,他的老朋友裴度等在長安為他置酒送別,酒酣之際,有人建議以“詩”為題為韻,在座者各寫一首一七體。

白居易的一首是這樣寫的:

詩。

綺美,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隻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白居易的《詩》共55個字,首行隻有一個字。

七步詩

據傳,曹丕剛登上皇位不久,就把他的弟弟曹植叫來,對他說:“你必須在走七步路的時間裏作一首詩,要是作不出來,就處以極刑。”但是曹植還沒走完七步,就高聲朗誦起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豆萁煮豆來巧妙地比喻骨肉相殘,發出了“相煎何太急”的抗議,使曹丕深感慚愧。

紅葉題詩

唐僖宗年間,書生於佑在禦河橋畔,發現了一片題有詩句的紅葉: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他細細地看罷紅葉題詩,也馬上寫了兩句詩,投入了禦河:

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

這片紅葉被題詩的宮女韓翠屏收到之後,愛的種子便在心中萌發。又經過十年的煎熬,二人終結良緣。大喜之日,韓又寫詩一首:

一聯佳句題流水,十年幽思滿情懷。

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詞女之夫

宋代文壇名士趙明誠,一次外出歸家後悶悶不樂,食欲不振,形體日漸消瘦,父親詢問他,他回答說,我夢中見一人對我言道: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

芝麻除草麻,芙蓉開新花。

他的父親聽了大笑,猜出兒子說的是“詞女之夫”四個字。因為趙明誠認識女詞人李清照,雙方一見鍾情,但在封建社會裏婚姻是不得自由的,因而憂鬱成病。他父親當即允了這門親事。

馮玉祥寫護林詩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行軍時不準士兵踐踏林木,駐紮操練時也注意植樹造林。他屯兵徐州時,寫了一首護林詩: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問句詩

全詩為問句的,稱問句詩。如中唐大曆十才子的皇甫冉,有一首《問李二司直所居雲山》的詩:

門外水流何處?天邊樹繞誰家?

山色東西多少?朝朝幾度雲遮?

這首詩借問句,把流水、樹叢、山色、雲彩寫得撲朔迷離,饒有情趣。這樣的問句似問非問,十分隨意。無須回答,也無從回答。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也有一首詩,題為《會賀蘭溪主》,內容是問訊友人移居情況的。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