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藝術是時空兼容的藝術。它既是在時間延續中的空間藝術,也是在空間展現中的時間藝術。作為時間藝術,它主要是通過縱向的表現,承擔著敘事的功能;而作為空間藝術,它主要是通過橫向的展示,承擔著表意的功能。正是這縱橫交織的雙向結合,構成了聲畫統一的造型語言,從而也使得電視藝術成為一種完整的藝術形態。
造型語言,是指對生活紀實麵畫給予藝術的超越和升華,具有較強的繪畫性、雕塑性和可讀性,給觀眾以立體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寓意深刻,聯想豐富,內涵充實,藝術衝擊力強。造型語言與有聲語言相結合,構成能夠滿足觀眾某種窺視欲的獨特的屏幕語言形態。
既然如此,電視藝術的創作者在從事藝術創作的時候,首先應該具有一種造型意識,培養起一種造型思維,才能運用並創造出手法新穎、構思獨特的屏幕造型語言。
造型語言的本質意義在於它的美學內涵和情感外延的直接體現。因此,造型語言不僅具有客觀現實的再現性,更具有主觀內涵的表現性。造型語言的表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幾種:
觀念造型語言——通過獨特的屏幕造型語言,含蓄地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觀念。觀念造型語言的運用範圍極廣,凡主觀的、表現性的造型,均可納入觀念造型語言之列。
象征造型語言——通過屏幕上特定的景物或物體,表現創作者的思想,促發觀眾的聯想和想象,深悟其中蘊涵的意念。電視藝術創作中的隱喻、對比、雙關等,均具有某種象征性。
心理造型語言——通過特定的屏幕造型語言,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模糊造型語言——造型語言在思想內涵的表達上,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隻給觀眾一種朦朧的意識,目的是激發觀眾的聯想和想象,引發觀眾再創造的能力。
四、鏡頭語言:電視語言的基本構成形態
鏡頭,電視攝像機上的光學部件,是使光輻射聚焦、影像成像的透視組。
攝像機從開機到停機連續一次拍攝的畫麵為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所拍攝的人物或景物,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切斷的痕跡。鏡頭可以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傾吐感情,所以構成電視語言的基本敘事單元和表意單元。
鏡頭語言有多種運用方式:
推鏡頭——攝像機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拍攝,其畫麵效果表現為同一對象由遠至近,使觀眾有視線前移的感覺。推鏡頭可以在一個鏡頭內了解到整體與局部,主體與後景、環境的關係;可增強畫麵的逼真性和可信性,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拉鏡頭——攝像機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拍攝,逐漸遠離被攝主體,觀眾的視點有向後移動的感覺。其目的是不讓觀眾有開門見山、一覽無餘的感覺,而是依次擴展視野範圍,並在同一鏡頭內漸次了解到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造成懸念、對比、聯想等藝術效果。
搖鏡頭——在拍攝一個鏡頭的過程中,攝像機位置不動,隻有機身做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畫麵則呈現出運動構圖。搖鏡頭可逐一展示景物,產生巡視環境、揭示動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烘托情緒與氣氛等多種藝術效果。
移鏡頭——攝像機沿水平麵做各個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麵,多為動態構圖,造成巡視或展示的視覺感受。移鏡頭可以較好地展示環境,表現人物,傳遞思想。
跟鏡頭——攝像機跟隨運動的被攝體進行拍攝。它既可以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可交代運動主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係,使主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性,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麵貌。
此外,還有俯鏡頭、仰鏡頭、甩鏡頭、長鏡頭、縱深鏡頭等。
鏡頭在電視藝術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表現作用。電視藝術在運用鏡頭語言時不是不加選擇的、無目的運用的自然主義。電視藝術之所以被稱為藝術,要看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質,並且具有特定的美感。因為任何藝術都是與美聯係在一起的。電視藝術創作者應該充分、恰當地調動鏡頭語言,使其煥發出藝術的光彩。
五、編輯語言:電視藝術的合成語言
所謂編輯語言,就是對原始素材進行鑒別和選擇,根據作品思想內容的要求,將其重新排列、組合,經過一定的編輯處理,使其成為傳遞統一思想感情的合成語言元素。
電視藝術的編輯語言種類有很多:
(一)時間編輯
現實生活的時間表現為一種無法改變的時光流程,而且是一種無形的、不斷流動著的過程。但是在電視藝術作品裏,時間可以被壓縮、省略、延長或擴展,甚至可以將現在時空或過去時空自由地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時間流程,表現全新的思想和情感。
(二)空間編輯
屏幕上的長方形畫框,本身就是對廣闊的現實空間的選擇和省略,它打破了人眼正常視域的限製,根據創作者的意誌,被分割成不同視點、不同景別的局部。通過這種局部空間的重新組合編輯,被分割的局部與整體的現實時空聯係起來。屏幕與處理空間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是再現空間,一是創造空間。
1.再現空間
即通過攝像機的記錄和運動特征,再現物質的直觀行為空間,從而使人產生真實的空間感。
2.創造空間
這是一係列記錄著真實空間片段,經過選擇、取舍,重新組合構成的新的空間形態。具體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是直接的空間跳躍,簡化了敘事過程;一種是利用空間對列,把兩個不同空間同時發生的事情並列在一起,使兩者之間產生強烈的情緒效果和戲劇效果。
以上所說的時間編輯、空間編輯,它們的依據是什麼呢?當然是作品的結構形態。如果作品是以時間流程為依據的縱向結構,當然要用時間編輯;如果作品是以空間變化為依據的橫向結構,當然要選擇空間編輯。所以離開了作品的結構框架,任何編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電視編輯要遵循蒙太奇的剪輯、組接規律:不僅要準確地找好剪輯點,運用各種不同的組接方式,使畫麵組接得順暢、自然、貼切,而且要用蒙太奇語言、蒙太奇語法,形成新的蒙太奇句式,完成傳達新的信息、新的思想、新的情感的創作任務。
六、特技語言:電視藝術的特殊語言
所謂特技語言,是指利用電子特技手段對圖像進行特殊處理或實現鏡頭轉換的方法,是傳遞思想、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特殊語言形態。特技語言通過改變畫麵影像的正常形態,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強化作品的思想情感。
電視特技的製作方法有很多,通常是在切換台上對需要的幾個開關按一定次序操作。首先選擇要進行混合的圖像,再選擇混合方式開關,然後操縱拉杆電位器的手柄,到圖像的混合比例的位置。有的特技設備可以使四個圖像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麵上,但這種操作比較複雜,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和技術水平。
常用的特技語言有:
(一)快切
快切是電視節目製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切換方式。在圖像切換時,兩個攝像機拍攝的畫麵沒有任何混疊、交錯和漸變等特技效果,而是從一個畫麵立即變換成另一個畫麵。快切可以傳遞新的思想意念。
(二)疊化
疊化是視頻切換的一種技巧性轉換特技。具體體現為上一個鏡頭消失之前,下一個鏡頭已逐漸顯露,兩個畫麵有若幹秒重疊的部分。疊化是色度信號作為鍵控信號,控製電子切換的切換時間,使演播室拍攝的圖像中對應於幕布色調的地方由背景圖像來填充;或將兩種圖像信號加到特技混合器上,用色鍵開關控製,便可以得到演員正處在背景圖像前的畫麵。
(三)定格(凍結、靜幀)
在專業用錄像機上重放活動圖像時,如果磁帶停止走行而讓磁頭反複拾取某一幀的圖像磁跡,熒光屏上就會顯現出相應畫麵的靜止圖像。這種定格或靜幀與淡出和淡入方法的同時運用,目的是使兩幅沒有聯係的畫麵,首先具有內在的邏輯關係,深蘊、含蓄地傳達出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摳像(色鍵)
摳像,英文稱作“Key”,意思是吸取畫麵中的某一種顏色作為透明色,將它從畫麵中摳去,從而使背景透出來,形成二層畫麵的疊加合成。這樣在室內拍攝的人物經摳像後與各種景物疊加在一起,形成神奇的藝術效果。現多用於虛擬演播室的節目製作。
(五)慢鏡頭
在電視節目製作中,以正常速率進行攝錄,以低速率播放的鏡頭,稱之為慢鏡頭。慢鏡頭可以造成電視畫麵中的主體運動變慢的藝術效果,產生一種飄逸感及彈性的動力美,經常用於展示某種瞬間動作或製造神秘、虛幻、怪誕的氣氛等。
總之,凡是屏幕上出現的特技都應該形成一種語言,傳遞一種新的思想、情感。不具備語言屬性的特技,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七、符號語言:電視藝術的普遍語言元素
美學家蘇珊·朗格有句名言:“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造。”如果這是對藝術所做的又一科學論斷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說:“電視藝術亦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造。”
所謂電視符號語言,是指屏幕上直接展現的圖像和聲音所構成的符號,以及由這一符號所顯示的意義,能夠深沉、含蓄地傳達出某種觀念、思想、感情。
要想深入研究什麼是符號語言,以及符號語言是如何抒情、達意,發揮其語言功能的,則需要了解兩組重要的符號語言術語,也就是符號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構成條件和手段。因為,符號畢竟是人創造出來的科學的美學形態。
(一)“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都是索緒爾語言學的術語。索緒爾認為,任何語言符號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所謂“能指”,是指構成語言表達的方式,即被視覺和聽覺感知的具體物質形態。所謂“所指”,是指以“能指”為中介,所表達的語言內容方麵的觀念形態。
“能指”和“所指”的構成特征和表意方式。
這裏,當符號作為一種電視語言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準確地選擇和確立“能指”和“所指”的課題。作為電視符號語言的“能指”和“所指”,選擇時應具備如下兩個條件:一是,作為符號語言,它的某些特點和關係必須具有使之可能成為既可以構成具體“能指”,又有明確“所指”,有著鮮明的內在邏輯聯係和感情聯係的符號;一是,作為符號語言,它既應該是創作者可以在其間投射自己情感的特殊物質,又應該是受眾可以從中感受到相應情感並產生某種聯想和想象的特殊物質。
試想,電視屏幕上所展現的一切符號不都是由物質所構成的“能指”麼?而每一個具體的“能指”又都表現著特定思想意念的“所指”。這樣,符號當然也就構成了電視藝術傳播思想、表達感情、交流信息的重要語言形態。
(二)“符碼”和“編碼”
如果說“能指”和“所指”是個體的、單一的,那麼,“符碼”和“編碼”則是係統的和整合的。所謂“符碼”,是指傳達一組信息時,不同符號係統的變化規則和保證參加交流過程的人能夠理解的約定性規則。同一種“符碼”,具有係統性、同質性和連貫性。所謂“編碼”,則是指由符碼係統所傳遞出的整體思想情感信息的總和。“編碼”具有係統性和整合性。
為了更清楚地認識“符碼”和“編碼”的特征及其作用。
這樣,在電視符號語言的運用中,也就提出了如何選擇和編排“符碼”和“編碼”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藝術地處理好“符碼”和“編碼”的偶然性和約定性相統一的特點。這是因為,在電視藝術的結構中,局部的圖像和聲音的形態設置是相對的,它們具有在規定情境氛圍中的某種偶然性;此外,作為電視符號的圖像和聲音係統還受到貫穿線索、前後結構、風格流派、文化心理的限製,故而具有較強的約定性。而隻有處理好符號的偶然性和約定性,“符碼”和“編碼”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語言作用。
總之,符號語言是電視藝術的一種重要語言形態,隻有認真地研究和把握它的語言規律,對符號語言的選擇和運用更加自覺,電視藝術作品才會因其語言的豐富多彩而更具有美學的品格。
八、文字語言:電視藝術的準確語言元素
文字本身是人類早期的重要語言形態,它一直延續到電視藝術作品之中,一般體現為各種形態的字幕,亦稱為屏幕文字。
所謂文字語言,主要是指電視畫麵上疊印的字幕。它可以增強畫麵的信息量,對畫麵所傳遞的信息具有說明、補充、擴展、強調的作用,常用於介紹畫麵中的人物身份、姓名,說明時間、地點。屏幕文字應以精練語言做準確的說明,力求簡潔、醒目,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透過對電視語言係統的、全麵的剖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電視藝術的語言,絕不是某種單一的語言形態,它是多種語言元素的複合體,故而形成一整套相互交織、組織嚴密的電視語言係統。正因為電視語言係統極為豐富多彩,使得它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遙遙領先於其他藝術部類。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將電視藝術的語言稱為“全能語言”。惟其如此,作為電視藝術的創作者,就不能像文學家那樣,隻掌握文學語言就夠了;也不能像廣播藝術家那樣,隻掌握有聲語言就行了。電視藝術的創作者是電視時代的藝術家,先進的科學技術迫使我們必須掌握、運用並創造由畫麵語言、有聲語言、造型語言、鏡頭語言、編輯語言、特技語言、文字語言所構成的全部電視藝術語言係統,隻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符合電視文化時代要求的電視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