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必要工具。語言,也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直接反映。電視藝術要反映社會生活,塑造藝術形象,揭示人物心態,傳達思想感情,當然也離不開語言。正如英國美學家羅賓·喬治·科林伍德所說:“如果藝術具有表意性和想象性這兩個特征,它必然會是一種什麼東西呢?答案是:‘藝術必須是語言’。”
然而,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的思維活動越來越複雜,人們需要表達的感情也越來越豐富,這就必然導致語言表現係統的日趨多元化。特別是當人類進入“電視文化”這一高度文明的曆史新時期,那麼也就必然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的電視語言。這種電視語言,不再是一種單一化的語言形態(如文學的文字語言、廣播的有聲語言),而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由多種語言因素所構成的、綜合性極強的語言係統。恰如法國美學家羅蘭·巴特所說:“不同的文明發展了供它自己使用的不同的語言。”
這樣,當我們談及電視藝術語言的時候,則是指一種廣義的“語言”,絕不再是一種狹義的“言語”。
所謂電視語言,是指凡能夠表達出思想或感情,並使接受者獲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諸如畫麵、聲音、造型、鏡頭、編輯、特技、符號、文字等都可以構成電視藝術的語言,並成為電視藝術語言係統中的重要語言元素。
當然,電視藝術語言中的不同語言元素,它們又承擔著各自不同的表意職能。正如羅賓·喬治·科林伍德所說:“我們用音樂表現的情感決不能用言語來表現,反之亦然,這一點是更加清楚而正確的。音樂是一種語言體係,而言語又是一種語言體係,各自都絕對清晰、絕對準確地表達自己所表現的東西。但是它們所表現的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情感,每一種情感都適合用各自的語言表現。”
電視藝術主要是由畫麵和聲音所組成的聲畫藝術,這也就決定了電視藝術的語言係統主要包括畫麵語言、有聲語言、造型語言、鏡頭語言、編輯語言、特技語言、符號語言、文字語言等。正是這一切語言元素,構成了電視藝術龐大的語言係統,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全能語言”的新時代。這樣,電視藝術才有條件細致入微地、惟妙惟肖地反映和表現人類社會的大千世界,使人類步入一個全方位感知的新世紀。
電視藝術的語言係統,作為一種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如其他任何語言的表意形態一樣,帶有鮮明的規定性。否則人們就無法接受這種語言,達不到交流信息、傳遞情感的目的。因此,“個人既不能自己創造它,也不能自己改變它;它根本上是一種集體的契約,假如一個人想要表達的話,他就必須遵守它的全部規則。況且,這種社會產物是自發的,就像遊戲有它自己的規則一樣。”因此,電視藝術的創作者必須遵循規律,反複實踐,才能真正地把握和運用它。
一、畫麵語言:電視藝術的本體語言
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的媒介,它是由廣播發展而來的。盡管廣播和電視都是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但是傳播的手段卻不盡相同:廣播,它的傳播手段主要是有聲語言;電視,它的傳播手段主要是畫麵語言。也就是說,廣播隻能訴諸人們的聽覺,通過聽覺感知人類社會信息;電視不隻訴諸人們的聽覺,更重要的是訴諸人們的視覺,人們不僅可以聽到而且可以看到人類社會傳播的信息。這恰恰是電視優於廣播、遠比廣播先進的地方。故而,從廣播到電視,這是人類社會信息傳播的一場大革命。
信息傳播,當然需要重要的媒介物,這就是語言。但是,傳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媒介所使用的語言之不同:廣播主要依靠有聲語言;電視主要依靠畫麵語言。盡管電視有時也需要有聲語言的介入,但那隻是作為畫麵語言的一種輔助手段。所以說,在電視屏幕上可以存在沒有聲音的畫麵,卻不可能存在不見畫麵的聲音。這就足以說明:無聲的畫麵仍然可以構成電視藝術作品;而無畫麵的聲音則根本與電視絕緣。盡管聲音在電視藝術作品中發揮著重要的表意功能,但歸根結底,脫離了畫麵本體,聲音的質能歸屬和美學價值終將無所依附。所以說,沒有了畫麵,也就沒有了電視。電視藝術是通過電視進行傳播的一種新興藝術樣式,故而它必然通過畫麵語言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所以,畫麵,也就構成了電視藝術的本體語言。
所謂畫麵語言,主要是指電視藝術家用以構成視覺形象的各種因素和方式,體現創作構思的各種手段和技法的總和。這其中主要包括構圖、光效、色彩、影調等諸多語言表述方式。
(一)構圖語言
構圖是畫麵的基礎,畫麵是構圖的表現形式。沒有構圖,也就沒有了畫麵。構圖本身就能傳遞思想、表達感情,故而構圖也是一種語言。
構圖語言,主要是指被攝對象在畫麵中的位置和空間以及由此構成的視覺形象所傳遞的思想和感情。一幅屏幕畫麵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主體、陪體、環境和空白。所謂主體,是指畫麵中所表現的主要對象。這對象,既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在構圖時要利用一切表現手段使主體鮮明、突出,因為它是思想情感的主要體現物。所謂陪體,是指畫麵中為了突出主體、說明主體而起到烘托、陪襯作用的物體。在構圖中,它具有均衡畫麵、美化主體和渲染氣氛的功能。所謂環境,是指由對象周圍的人物、景物和空間所構成的畫麵背景。環境在構圖中除具有突出主體的功能外,尚有說明時代、交代時空、表現氣氛的作用。所謂空白,是指畫麵上除主體之外的那些空白部分。它一般是由單一的色調組成的,形成與實體對象之間的空白。空白可以更好地襯托主體對象的客觀存在。
電視藝術的畫麵構圖,雖然可以分解為主體、陪體、環境、空白等部分,然而在一幅畫麵中,它們往往是組合在一起來表現內容、構成形象的。所以,在畫麵構圖中,必須做到和諧、均衡,才能充分地表現出完整的語言形態。攝影理論家朱羽君說:“一幅畫麵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穩定、和諧、完整。但藝術作品的均衡不等於對稱和平均。因為對稱和平均雖然容易取得均衡的效果,但常常平板、呆滯,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而藝術上的均衡是變化中的均衡和心理感覺上的均衡。”
(二)光效語言
有人說:“影視是光與影的學問,沒有燈光也就沒有電視。”的確,電視畫麵本身是由光、電的相互轉化形成的:光轉化為電子,再轉化為不同的光點,組合、排列在電視屏幕上,顯現出一幅幅完整的電視畫麵。光的性質、成分、角度、層次、強弱、明暗所體現的千差萬別的變化,構成了極為豐富的光效語言。電視藝術的創作者運用這種獨特的光效語言形態,表現環境氣氛,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思想內容。光效作為一種語言形態,在電視藝術創作中承擔著重要任務。
1.記錄時序
在電視藝術的創作中,光效是體現時序的重要語言因素。電視藝術作品正是借助於屏幕上光影的變化,將時序的特征鮮明地表現出來,增強觀眾的形象感知。
2.描寫環境
通過光效語言的不同運用,可以創造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光效語言可以描繪出環境不同的特征,以增加畫麵的生活氣息和藝術真實感。
3.塑造人物
光效也是塑造屏幕人物形象的特殊語言形態。通過光效語言的不同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更具有立體感,當然也更加電視化。
4.表現感情
光效語言可以渲染、烘托和描繪人物的思想情感,引起觀眾的聯想,產生豐富、深蘊的藝術感染力。
(三)色彩語言
色彩,也是一種語言,而且是電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所謂色彩語言,是指色彩的藝術表現和合理配置是電視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同線條、光效、影調相融合,構成了十分和諧的電視色彩語言。在電視藝術創作中,色彩語言可以烘托人物性格,渲染環境氣氛,充實電視藝術作品的具象內容。
色彩的本質是光,色彩是光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說,沒有光,也就沒有色。一束白光,透過三棱鏡,則分解為一條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色光帶。正是這五彩斑斕的七色光,組成了我們這個無比絢麗的彩色世界:藍的天,白的雲,綠的樹,紅的花。正是這各具鮮明特征的七色光,為人們展示出一個含蘊、深沉的情感世界:紅色,給人以激情;橙色,給人以溫暖;黃色,給人以飄逸;綠色,給人以生命;青色,給人以嚴峻;藍色,給人以深沉;紫色,給人以溫馨。這種從生活中形成的對於色彩的經驗和聯想,使得色彩成為電視藝術一種重要的語言表述形態。
1.描述自然環境
色彩語言是形象地、直觀地描繪自然環境的最好語言形態,真正可以做到“有聲有色”,將觀眾帶入真實的藝術情境之中。
2.抒發深沉感情
色彩是富於感情的。色彩語言的細微變化,可以述說人物微妙的心理波動,表現人物的思想情懷,構成人物情感的某種象征。色彩語言可以直接刺激人們的感官,喚起人們對生活中色彩感受經驗的聯想,成為衡量感情的語言尺度。
3.確定情緒基調
色彩語言是變化多端而又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這便構成了色彩語言的基調。所謂基調,是指光線結構、色彩安排、環境氣氛等造型手段在電視藝術作品中所構成的給觀眾的總體感受。它體現創作者為電視藝術作品注入的貫穿情緒。這種貫穿情緒一旦滲透至每幅畫麵中,就會產生一種統一的、吻合主題思想的情調視覺,從而將觀眾的思緒和情感帶入預期的藝術境界之中。
(四)影調語言
影調,主要是指畫麵的明暗處理,是一種更細膩的語言形態。電視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現出來的明暗層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對比,構成了電視藝術的影調語言。影調語言也是構成屏幕可視畫麵的基本因素,是處理造型、構圖以及烘托氣氛、表達情感的重要語言手段。
影調語言是物體的結構、色彩、光線效果的客觀再現,是創作者的創作意圖、表現手段的直接體現。在電視藝術作品中,光線條件、拍攝角度、取景範圍的選擇以及其他技術手段的運用,直接影響著影調語言的形成。影調語言在表現作品的題材、樣式、情節、節奏等方麵具有巨大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在電視藝術作品中,影調語言主要有如下的表現方式:影調層次,指景物或影像的明亮程度,依據影調的明暗程度,可分作亮調、暗調、中間調;影調反差,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差別,依據影調的明暗差別,可分為硬調、軟調、中間調;影調對比,指景物或影像所表現出的明暗對比。
總之,影調語言具有鮮明的造型和表情作用,由明暗的程度、差別、對比所形成的影調語言,可以對觀眾的視覺和情緒產生不同的影響,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應。恰當地運用影調語言,可以創作出悅目的藝術形象,造成剛或柔、歡樂或抑鬱的情調,有助於烘托主題、渲染氣氛,表達創作者的思想意圖。
二、有聲語言:聲畫藝術的重要一翼
電視藝術又被稱為聲畫藝術。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畫麵語言是電視藝術的本體語言之後,絕不能忽視有聲語言在電視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電視播音員、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視解說者所運用的語言形態,均為有聲語言。況且,觀眾在觀賞電視藝術時,不僅用眼睛看,而且用耳朵聽。國外研究資料表明:人對外部事物的感知,80%來自視覺,20%來自其他感官,其中主要是聽覺。所以,有聲語言在電視藝術創作中的運用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縱觀綜合藝術發展的曆史,戲劇藝術經曆了從表演到對白的藝術道路,電影藝術跨越了從無聲到有聲的藝術曆程。正是由於有聲語言的介入,才使得戲劇和電影走上了成熟發展的道路。電視藝術借鑒並繼承了戲劇和電影的成功經驗,一起步便踏上了一條捷徑——直接步入聲畫合一的藝術時代,成為較為成熟的藝術樣式。
在電視藝術作品中,畫麵語言和有聲語言在思想情感的表達上有著鮮明的分工:形象的、具體的東西,交給畫麵語言;抽象的、理念的東西,交給有聲語言。
那麼,什麼是電視藝術的有聲語言呢?所謂有聲語言,主要是指在電視屏幕上,凡是能夠表情達意的一切聲音形態,諸如人聲、音樂、音響等,統稱為有聲語言。
電視藝術作品中的有聲語言大致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為人聲語言,一為音樂語言,一為音響語言。正是這三種形式的有機組合,構成了電視藝術的有聲語言係統。有聲語言係統在反映社會生活時所形成的綜合聽覺形象,構成了屏幕上的聲音形象。聲音形象既有具體的可感性,又有抽象的概括性。從某種程度來說,畫麵語言畢竟是有限的,而有聲語言則是無限的。電視藝術的創作者正是在分析、選擇、提煉創作素材並加以藝術處理的過程中,創作出與畫麵語言的內容、動作、情緒相符合並具有特殊含義的聲音形象。
(一)人聲語言
人聲語言構成了電視藝術作品中的主要有聲語言形態。所謂人聲語言,是指屏幕上的人物在表達思想和情感時所發出的各種聲音,諸如言語、啼笑、感喟等。這些有聲語言是電視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人聲語言除了有表達邏輯思維、傳遞各種信息的功能之外,憑借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的不同,具有情緒、性格、氣質等形象方麵的豐富表現力。恰如著名聲學專家周傳基所說:“人聲是指人的發聲器官聲帶所發出的一切聲音。其中主要的當然是作為人類交流的手段——人的話語。人聲的音色、音高、節奏、力度,都有助於塑造人物性格的聲音形象,然後才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形象。”
在人聲語言的具體運用時,應該分清楚:哪些人聲語言是從其他藝術借鑒來的?運用時要盡量地將其“電視化”。比如,人物的對白、獨白、旁白、心聲等語言形態,本來是戲劇、電影創造的,帶有鮮明的“舞台腔”和“電影調”,它們對戲劇、電影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並不太適合於電視,運用時應該將其轉化為“電視化”的語言形態,力求使其生活化、日常化和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