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傳統電視新聞應對新媒體的發展策略(1 / 3)

新媒體的普及逐漸改變著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擠壓了人們接觸傳統電視的時間,促使電視觀眾群體的特征和質量發生變化,不少技術先哲預言,傳統電視將隨著網絡的發展走向消亡。但是正如保羅·萊文森在《數字麥克盧漢》提出的“補償性媒介”理論中所說的那樣:“任何一種後繼的媒介,都是一種補救措施,都是對過去的某一種媒介或某一種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補救和補償。”任何新的媒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有它獨特的一麵,不會輕易滅亡。所以傳統電視新聞的當務之急是應該針對新媒體的挑戰及時提出新的發展策略。其實新媒體在挑戰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壟斷地位的同時,也為電視產業升級提供了巨大的契機。電視新聞必須適應新媒體帶來的技術、理念、機製的變化,對原有的發展策略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媒體生態環境。

一、主動創新

如何順應數字新媒體時代的受眾訴求,重新發掘自己的媒介優勢,變被動為主動,走向新生,這已經成為傳統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應對的挑戰。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節目應該把主動創新放在重要的位置。

1.電視新聞的理念創新

首先,電視新聞人要轉變自己的心態。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電視都占據傳媒業的優勢地位,電視新聞更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很重要的來源。但是麵對新媒體的衝擊,電視新聞人要看到自己的短處和新媒體的長處,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故步自封。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要創新,就不能隻看眼前,眼光要放長遠。電視新聞要創新就要關注電視的發展方向,尤其是下一代電視的發展。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視聽新媒體研究所所長董年初認為下一代電視有四個方麵的內容,即下一代電視就是數字電視;下一代電視是單向+交互的電視;下一代電視是無所不在的電視;下一代電視是全業務的電視。電視新聞的創新也要結合這幾個方麵的發展來考慮。最後,電視新聞創新要把受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當前的傳播理念已經不是“我讓你知道什麼”,而變成了“你想知道什麼我來告訴你”,時時刻刻都把受眾放在第一位。新媒體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功,原因就在於新媒體的某些功能、某些傳播方式契合了受眾的需要,電視新聞的創新也要多從受眾角度考慮問題。

2.電視新聞的內容和形式創新

第一,電視新聞內容創新。首先,新聞選題要創新。電視新聞的選題在整個新聞的製作流程中至關重要,決定了新聞價值,也關係著新聞的成敗。麵對新聞媒體的挑戰,電視新聞的選題要向深度拓展,為了在藍海中突圍,盡量對一個新聞事件,對一個新聞選題進行多方麵的拓展,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其次,整合新媒體的內容,為我所用。不可否認,新媒體確實在某些方麵具備電視媒體所沒有的優勢功能,電視新聞完全可以利用新媒體所具備和開發的各種可能性為自身的發展服務。當前的新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是民眾意見的晴雨表,不但反映了受眾需求也反映了受眾的意見。傳統電視新聞可以關注網絡熱點,關注網民當前的議題,從更貼近民眾的角度選擇要報道的新聞。而且也可以整合網民的意見,在電視新聞中加以體現,隻有民眾關心的新聞,其傳播才有市場,也才有效果。在這方麵,央視新聞頻道的《24小時》做得非常出色。該欄目的特點之一就是充分考慮網絡時代人們收看電視新聞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此外,江蘇衛視的《新聞夜宴》、央視財經頻道的《新聞觀察》等,都不約而同地加入了網絡元素,通過受眾跨媒介參與的方式擴大節目的受眾群,進而提升了節目影響力。第二,電視新聞形式創新。首先,新聞內容講述方式的改變。電視新聞要吸引受眾的觀看就一定要注意外在表現方式的改變,同樣的新聞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現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其次,電視新聞中增加互動。在電視新聞中加大互動成分,可以使新聞傳播更為迅速,覆蓋更為廣泛,氣氛更加融洽,反饋更加及時。

3.電視新聞的管理創新

首先,整合資源,推動不同媒介信息“大編輯部”生產模式的升級。美國佛羅裏達州第四大報《坦帕論壇報》(TheTampaTribune)的母公司美國媒介綜合集團(MediaGeneralInc.),2001年初在該報建立了以跨媒介新聞收集、加工、製作為職能的新聞生產中心,製成的新聞產品在相互合作的媒體間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發布,充分整合不同新聞媒介的自身優勢以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降低內容生產的管理成本和費用。目前“大編輯部製”也在我國的各大媒體推行,比如央視的新聞中心,建立了央視新聞生產的樞紐DESK——“新聞指揮係統總值班室”,承擔戰略大腦和戰術樞紐的雙重任務。作為戰略大腦,DESK需要超越係統日常運作,對下一階段的重大報道戰役設定好目標、理念和風格,同時還要對整個頻道的發展戰略、新節目形態研究做到高瞻遠矚;作為戰術樞紐,要做好日常節目的選題策劃、人員安排、播出控製和監控評價。在突發事件時,要迅速承擔起整個新聞中心的報道組織和協調,提供信息支持,綜合調度、分配前後期的所有資源,使報道布局有效、合理,完成對突發事件的全方位報道。

但是,這種模式也有自身的弊端,就是前後方的不協調,前方采集的新聞往往不是後方編輯部真正想要的。解決這種困難的方法就是推動“大編輯部製”的升級,讓電視新聞編輯成為新聞生產的真正主導者。電視台新聞編輯的職能除了傳統的策劃報道和把關播出外,更多的是圍繞新聞事件進行主題化整合,這包括協調相關節目之間、前後方報道之間的關係、關注其他媒體的報道、檢索篩選相關信息以及對重大新聞的包裝營銷等等,盡可能地為受眾提供多角度、多維度的新聞信息和觀點。在目前的新媒體環境中,還應該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向“本台編輯+網絡編輯”的複合型編輯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