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希拉和圖拉一帶的作戰中嚴重受挫的德軍撤退時,德軍第2坦克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之間出現了一個大缺口。1941年12月17日傍晚,該缺口竟寬達30公裏。
朱可夫決定利用這個缺口大做文章,蘇軍向利赫溫、蘇希尼奇兩地發起攻勢:第50集團軍、第49集團軍奉命發起突襲,去收複卡盧加市;近衛騎兵第1軍奉命通過結冰的奧卡河後,其主力進攻尤赫諾夫市,切斷德軍從卡盧加向西的退路;第10集團軍進攻科澤利斯克市、蘇希尼奇市;航空兵的任務是支援進攻的地麵部隊。
卡盧加戰役是圖拉進攻戰役結束後不久準備的。朱可夫要求各級指揮官、司令部和政治機關加快采取措施完成進攻所必需的兵力部署。蘇軍政治機關利用蘇軍在圖拉進攻戰役中所表現的英雄主義為榜樣,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軍隊的進攻士氣。
12月17日晨,蘇軍大舉進攻。第50集團軍的步兵第154師、坦克第112師、騎兵第31師和圖拉工人團冒著大雪,經過3晝夜推進了90公裏,到達卡盧加南郊。德軍投入了警衛團、步兵第31、第131師部隊,並投入第20坦克師和第137步兵師,加強了防禦力量。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長期患有嚴重的胃病。由於德軍在莫斯科城外戰敗了,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他不得不放棄指揮權,由克魯格接替。克魯格於12月18日離開第4集團軍,接管中央集團軍群。
蘇軍先頭部隊攻入卡盧加城內不久,與蘇軍主力的聯係被德軍切斷了。蘇軍先頭部隊進行了艱苦的巷戰。12月30日,蘇聯第50集團軍和第49集團軍左翼各兵團攻下卡盧加。
蘇軍近衛騎兵第1軍、第10集團軍和遊擊隊密切配合,通過了奧卡河。至1942年1月5日,到達洛巴諾沃、普列捷涅夫卡、祖博沃、蘇希尼奇以東一帶,占領奧多耶沃、利赫溫、別廖夫、科澤利斯克等市。
蘇軍殲滅了德軍5000多人,繳獲火車38輛、車廂300節、重卡282輛、輕卡52輛、坦克25輛、火炮38門。蘇軍還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收複卡盧加後,蘇聯西方方麵軍左翼與中央各集團軍之間的聯係得到了加強。
西方麵軍防線向西推進了120-130公裏,有力地牽製了德軍戰役預備隊,減輕了莫斯科大反攻的壓力。
蘇聯政府對外宣布,德軍包圍莫斯科的企圖已經失敗。蘇聯報紙刊登了贏得莫斯科會戰勝利的紅軍將領們的照片,他們分別是朱可夫、列柳申科、庫茲涅佐夫、羅科索夫斯基、戈沃羅夫、鮑爾金、戈利科夫、別洛夫和弗拉索夫。其中,朱可夫的一張大照片位於中央,周圍是其他將領較小的照片。
正如蘇聯所說的,強大的蘇聯反擊部隊在空軍的有力支援下,越戰越勇,到1942年1月初,已經完全擊潰了竄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德軍被迫後退了100-250公裏,從而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
當蘇軍發起反擊時,正在受凍挨餓的德軍不得不在沒有足夠冬季裝備的條件下垂死掙紮,傷亡慘重,根本阻止不了蘇軍的攻勢,德軍防線到處出現了危機。
德軍不得不承認 “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並且準備將部隊撤往庫爾斯克-奧廖爾-勒爾-線作為德軍的“冬季陣地”。
在莫斯科城下的激戰中,德軍的損失是毀滅性的,希特勒向莫斯科發動的“台風”攻勢遭到失敗。
在莫斯科戰役勝利的鼓舞下,最高統帥斯大林決定乘勝追擊,發動全國大反攻。斯大林說:“德軍由於在莫斯科附近的失敗而驚慌失措,而且他們過冬的準備很差,現在正是我們轉入進攻的最好時機。”
斯大林的意圖是:以西方正麵為主攻方向,消滅德國中央集團軍的主力,奪回斯摩棱斯克;在北方,消滅列寧格勒附近的敵軍,解除敵人對列寧格勒的包圍。
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利用德軍失去進攻勢頭的有利時機,在西方、西北和西南戰略方向發起總攻,並以西方正麵為主攻方向,向德軍及其仆從軍發動了全線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