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戰役,德軍坦克和步兵配合默契,向蘇軍縱深進行穿插迂回,蘇軍67.3萬人被德軍俘虜。蘇軍損失慘重,但被圍蘇軍的戰鬥使蘇軍統帥部得以鞏固莫紮伊斯克防線。
中央集團軍群自開戰以來,俘虜的蘇軍和繳獲或者擊毀的戰爭物資數量大得驚人。在北方和南方集團軍群戰區的情況也差不多。
德軍認為蘇軍的兵力和武器快接近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蘇軍俘虜告訴德國人,今年這麼晚發動莫斯科攻勢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莫斯科眼看就要落入德國人手中了,德軍充滿了信心,上自博克元帥下至普通士兵都認為很快就要進入莫斯科了。
希特勒為此建立了特別工程兵指揮部,其任務是炸毀克裏姆林宮。德國宣傳部甚至報道說,東線的戰爭基本結束,蘇軍已經被殲滅。
德國官兵難得這麼高興,他們以為戰爭就快結束了。因為自從1941年6月22日以來,他們打了一個個的大勝仗,他們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順著被破壞的道路,從德國一直打到達莫斯科附近。大部分官兵是靠兩條腿走來的,靠馬運輸的,僅僅行軍這一項就令他們感到頭疼。
10月中旬,中央集團軍群各部隊開始向莫斯科前進。在德軍和莫斯科之間,隻剩下莫斯科防禦陣地了。德軍官兵都沒發現這是一塊特別難啃的“硬骨頭”。他們以為,一旦通過了防禦陣地,莫斯科就屬於德國了。
莫斯科是蘇聯最大的城市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交通中心。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的中部,莫斯科河兩岸,同伏爾加河有河道相連接,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莫斯科位於蘇德戰線的中央位置,北通列寧格勒,南連斯大林格勒,往東則掩護著烏拉爾後方基地。同時,莫斯科是蘇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鐵路網四通八達。
莫斯科是蘇聯主要的工業基地和軍火生產中心。失去莫斯科將對蘇聯人民和軍隊的作戰意誌產生巨大衝擊,嚴重削弱蘇聯軍隊和人民戰勝德國的信心。可以說,莫斯科得失與否,確實是影響蘇德戰爭結局的關鍵性一戰。
1812年,拿破侖占領莫斯科,焚燒了這座城市,俄國名將庫圖佐夫率領的俄國軍民打敗了拿破侖,迫使其倉皇撤退。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於1918年3月10日將首都由列寧格勒遷往莫斯科。
此時,德軍正逼近莫斯科,這座偉大的城市將接受最為嚴峻的考驗。斯大林堅決不肯撤離首都,蘇共中央政治局、國防委員會、最高統帥部和蘇軍總參謀部作戰組也嚴禁離開莫斯科。最強大的“納粹之矛”將遭遇最厚重的“北極熊盾”。
4.所有方向都在戰鬥
在1941年10月的艱難日子裏,負責保衛莫斯科的西方麵軍發出了告全軍書:“同誌們!在我國麵臨嚴重危險的時刻,每個軍人的生命應該屬於祖國。祖國號召我們成為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堵住法西斯匪幫通往親愛的莫斯科道路……”
10月19日,國防委員會號召莫斯科人民要不惜一切代價,配合紅軍,誓死保衛莫斯科。在莫斯科最危急的日子裏,全體人民積極響應號召,表現出了一種“臨危不懼、氣壯山河,誓與敵人決一死戰”的英雄氣概。
莫斯科人民豪邁地說:“敵人在哪裏進攻,我們就在哪裏殲滅他們!我們要在紅場上為列寧而戰鬥,決不讓納粹的血手玷汙列寧的陵墓!”
人民群眾的巨大支持,使前線的指戰員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給予他們進行莫斯科保衛戰的巨大鼓舞。
朱可夫後來深有感觸地說:“當我們談到莫斯科保衛戰的英勇戰績時,我們所指的不僅僅是軍隊英雄的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的戰績。在西方麵軍以及在爾後各次戰役中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完全是首都及莫斯科軍民團結一致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國、全體蘇聯人民對軍隊和首都保衛者進行有效支援的結果。”
但是,當時由於德軍過於強大,朱可夫指揮西方麵軍向後撤退了,莫斯科的危險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