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政府對工人勞動時間、勞動力資源的配置和組織領導提出了新規定。蘇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蘇聯人民委員會成立勞動分配委員會。其職能為:按照防禦戰的需要,分配全國勞動力和吸收更多的人進入工廠。
蘇聯人民委員會為使各加盟共和國人民委員會、邊疆區(州)執行委員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授予各加盟共和國人民委員會、邊疆區(州)執行委員會調動職工工作的權力》的決定。
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的工人及其領導機關人員可以調往軍工廠工作,但軍工廠的工人及其領導機關人員嚴禁調往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為使戰時計劃得到堅決的執行,蘇共中央擴大了人民委員會在進行經濟動員中的權限和自主權力。
蘇聯政府在戰爭初期將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蘇軍戰敗所帶來的損失,同時使蘇聯的軍工生產維持一定水平。此舉保證了軍隊的需要,並在很大程度為蘇軍轉入積極的防禦奠定了基礎。
6.開展外交活動,共同對付德國及其幫凶。
在作好國內抗戰工作的同時,蘇聯政府力爭英美等國的援助,參加國際反法西斯同盟。蘇聯最大限度地孤立德國,增加打擊德國的國際力量。
蘇聯政府在加強後方動員工作的同時,對敵後鬥爭非常重視。
1941年6月29日,蘇共中央在動員蘇聯全部力量和一切手段對付德軍侵略的綱領性文件中,要求蘇聯人民在德占區廣泛建立遊擊隊,與德軍展開鬥爭。蘇聯政府要求淪陷區人民到處開展遊擊戰,炸毀淪陷區的橋梁、公路,搗毀電報電話器材、焚毀倉庫等。蘇聯政府要求淪陷區人民使德軍及其“幫凶”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沼。
7月3日,斯大林在廣播講話中命令淪陷區的人民全部動員起來,使德軍及其“走狗”死無葬身之地。
蘇聯政府組織敵後鬥爭,使德軍被迫兩線作戰。為了支援蘇軍的正麵防禦,蘇共中央於7月18日發布了《關於在德軍後方組織鬥爭的決定》。
1941年下半年,18個地下州委、260多個地下地委、地下市委、地下區委和各種地下黨機構,在淪陷區組建了2000多支遊擊隊,人數達9萬多人。廣大群眾積極開展各種抗敵活動,使德軍及其“走狗”處處挨打。
2.希特勒南北分兵
1941年6月22日,德國與其“幫凶”侵略蘇聯,蘇聯軍隊接連戰敗。德軍用閃擊戰戰術快速突擊,其裝甲集群以鉗形方式推進。德軍先分割蘇軍,再徹底殲滅蘇軍。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快速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向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推進,而中央集團軍向莫斯科方向推進。蘇軍的防線漏洞百出,傷亡慘重。
8月上旬,德軍占領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的大門被德軍打開。8月4日早晨,古德裏安來到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所在地羅弗伊鮑裏索夫,親自向希特勒彙報戰況。這是戰爭爆發以來,古德裏安第一次看到希特勒。
希特勒的軍事會議是在司令部裏舉行的。出席的人有希特勒及其副官長希孟德、博克元帥、霍特、古德裏安和陸軍部作戰處長豪辛格上校。
每個人都需要單獨發表意見,事先誰都不知道別人說什麼。會議期間,博克、霍特和古德裏安一致主張應加緊進攻莫斯科。霍特說他的第3裝甲集群要到8月20日才能繼續進攻。古德裏安說他的第2裝甲集群的最早進攻日期為8月15日。
每個人發表完意見後,希特勒開始發表他的意見。他說列寧格勒附近的工業區是德國急需奪取的目標。他認為莫斯科與烏克蘭之間,誰最重要,他很難作出割舍。他說有好幾個原因使他想先占領烏克蘭:第一,南方集團軍群已經在烏克蘭建立了勝利基礎;第二,烏克蘭的原料和農產品,對德國日後的經濟發展和戰爭都有很大的幫助;第三,克裏米亞是蘇聯轟炸羅馬尼亞油田的空軍基地,必須鏟除那個基地。
希特勒建議在冬季剛開始時,再去進攻莫斯科和哈爾科夫。而對於古德裏安、博克和霍特認為最主要的戰略問題,在那天的會議中並未確定下來,為此3個人要求希特勒盡快確定。當天的會議還討論了一些十分瑣碎的問題。例如,古德裏安向希特勒提出不撤出艾爾雅突出地帶,因為他需要以它作為進攻莫斯科的跳板,但這個問題會議也沒有確定下來。
當古德裏安飛回第2集團軍群司令部時,他決心自己做好進攻莫斯科的準備。
8月5日,古德裏安視察了第7步兵軍防線。他乘車沿著莫斯科公路前進,希望把德軍包圍圈南麵的所有缺口都堵好。
半路上,古德裏安視察了第15步兵師的一些部隊,找到第15步兵師師長。兩人詳細討論了進攻莫斯科的問題。古德裏安又去第197步兵師的師部,第197步兵師師長對古德裏安說,包圍圈不可能完整,因為蘇軍的炮火能夠控製莫斯科公路。
古德裏安來到第4裝甲師防線,發現第35坦克團的坦克都已撤走。古德裏安馬上用無線電通知第24裝甲軍的軍部,命令他們派兵堅守莫斯科公路。古德裏安又來回到第7步兵軍的軍部,該軍第23步兵師出動了一個搜索營去阻擊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