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十萬火急(1)(2 / 3)

蘇軍西北方麵軍從預備隊第27集團軍抽調空降兵第5軍和機械化第21軍前往陶格夫匹爾斯地區封閉突破口,對德軍北方集團軍所占登陸場發起反突擊。

但是,由於蘇軍的倉促防禦並不穩固,第27集團軍未能阻止德軍北方集團軍的猛烈攻擊,反而被迫放棄陶格夫匹爾斯,向韋利卡亞河方向後退。

被嚴重削弱的蘇第8集團軍於7月1日放棄裏加,向愛沙尼亞方向撤退。第11集團軍被德軍北方集團軍擊潰後,處於無人指揮的狀態,亂糟糟地向謝別日和涅韋爾方向撤退。這樣一來,蘇軍防線在普斯科夫方向重新出現缺口。

6月30日,斯大林下令撤銷庫茲涅佐夫上將的西北方麵軍司令職務,由原第8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來接任,由瓦杜丁中將任參謀長。

然而,蘇軍第27集團軍仍未頂住德軍第4裝甲集群的強大突擊,開始向奧波奇卡方向撤退,於是,奧斯特羅夫方向失去掩護。

7月6日,從蘇統帥部預備隊調來的機械化第1軍和2個步兵軍還沒有進入普斯科夫和奧斯特羅夫地區,德軍北方集團軍先遣部隊就已經占領了奧斯特羅夫。7月9日,德軍北方集團軍奪取了普斯科夫,從而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門戶。

為了肅清普斯科夫和奧斯特羅夫地區的突入之敵,7月9日,蘇軍將預備隊調來的3個軍編成新的第11集團軍,在普斯科夫接近地和新勒熱夫西北地區與德軍北方集團軍展開激戰,掩護列寧格勒方向的蘇軍部隊。

蘇軍第27集團軍從西德維納河且戰且退,在韋利卡亞河至伊德裏察河一線組織防禦。蘇軍第8集團軍同方麵軍主力失去聯係,隻好向北邊戰邊退,10日退到派爾努、塔爾土一線。蘇軍波羅的海艦隊受到嚴重的威脅,被迫撤離利耶帕亞、裏加灣諸港口,駐防塔林。斯大林決定由伏羅希洛夫出任西北方向總指揮部總司令。

截止到7月10日,蘇軍西北方麵軍陣亡7萬餘人,受傷1萬餘人,平均每天傷亡4845人。蘇聯喪失了立陶宛、拉脫維亞和俄羅斯聯邦的部分領土。

德軍北方集團軍向前推進了400-450公裏,進逼蘇聯的西北重鎮列寧格勒。希特勒決定要把列寧格勒夷為平地,“以免我們不得不在整個冬天養活那裏的居民”。大量的德軍不斷向列寧格勒逼來,隨著夏天一天天地過去,列寧格勒的前景越來越不好。

7月初,列寧格勒方麵軍由原來的30個師銳減至5個兵員足額裝備齊全的師,其餘的師隻有原兵員的10-30%。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從巴倫支海到芬蘭灣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從6月底起,德軍挪威集團軍和芬蘭卡累利阿、東南集團軍,21個師又3個旅,對蘇軍第14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右翼發起攻擊。

由於蘇軍早有準備,最終擋住了德、芬兩軍的進攻,打破了德軍統帥部迅速占領摩爾曼斯克和破壞摩爾曼斯克鐵路的計劃。

到了7月中旬,德、芬兩軍隻向前推進25至30公裏,被迫停止進攻。7-8月,德軍北路占領了列寧格勒州的大部分地區。

8月20日,氣勢洶洶的德軍已繞過盧加河防線。8月21日,德軍的幾個師迅速向列寧格勒推進。8天後,德軍攻占托斯納。經過激戰,德軍又占領了重要的鐵路交叉點姆加。自此,列寧格勒與蘇聯其他地區的鐵路聯係就此中斷。

9月8日,德軍突入拉多加湖南岸,占領什利謝爾堡,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陸上封鎖。之後,德軍開始收緊夾住列寧格勒的巨鉗,用大炮轟擊,用飛機轟炸,企圖以此來消磨蘇聯人的抵抗決心。此時的西北方向總指揮部司令伏羅希洛夫以為一切都完了,跑到火線上去,希望被德國人打死。9月10日前後列寧格勒的防禦幾乎是一片混亂。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即9月13日清晨,朱可夫率領他親自挑選的三個助手:霍津、科科佩夫和費久寧斯基飛往列寧格勒。

朱可夫是在一片混亂中到達這個危急地區的,他的到任迅速扭轉了列寧格勒瀕於崩潰的防禦局麵。

為了籌劃在這座被圍城市周圍重新建立防禦工事,打破德軍掐住脖子的局麵,朱可夫每天都進行大量難以想象的工作。同時,他作為方麵軍司令員,還肩負著給自戰爭以來屢戰屢敗的蘇軍戰士灌輸信心的重任,鼓舞他們頂住德軍的進攻。這在當時非常重要。

於是,朱可夫爭分奪秒地開始了他的工作。朱可夫堅持調離一些關鍵性的人員,讓熟悉他的人在身邊工作。

朱可夫將一些軍官召到司令部,簡短的談話之後,決定留任與否。對留任的,朱可夫將他的指令簡單而堅決地下達,然後說明失敗的後果(以交付軍事法庭或槍斃相告),促使讓這些軍官不折不扣地完成作戰任務。對他認為不適合繼續留任的人,一段簡短的談話後,朱可夫將他們送往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