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分散英軍的炮火,隆美爾派出“布裏西亞”師的假坦克,吸引了大量的英軍炮火。盡管隆美爾經常去最前線,隨時隨地訓練意大利部隊,使他們能適應現代化戰爭,可惜的是意大利部隊太懶了,假坦克應該經常移動位置,而不應該擺在原地不動。
意大利部隊已經喪失了作戰的信心,隆美爾認為他們是可以原諒的。意大利步兵的武器太落後了,尤其是火炮破舊不堪。他們的訓練離現代化戰爭的標準太遠了,有很多意大利的軍官原認為戰爭隻是一種冒險,他們往往出身貴族和資產階級家庭,現在才發現戰爭的可怕,總想逃回意大利。
當英軍的炮火襲擊意大利部隊的陣地時,意大利官兵都趴在車輛後麵,不管德軍官兵怎樣勸說,他們都置之不理,打死都不肯站起來。
在一片混亂中,沒有人能夠確切地把握哪一方已經取勝了。一名德軍救護人員駕駛救護車來到鐵絲網陣地前,發現一名澳軍士兵正向他瞄準,便走上前去大聲怒罵。他以為隆美爾已經占領了托布魯克,便到前線來照料德軍傷員。澳軍士兵把這位德軍救護人員帶到了戰俘營,讓他照料德國戰俘。
5月4日,為了繼續向前進攻,德軍經曆了開戰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1200多人傷亡。這場戰鬥也是目前為止隆美爾部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
保盧斯命令隆美爾停止進攻。他被傷亡的慘重和戰鬥的激烈嚇壞了,他在回柏林之前,命令隆美爾嚴防死守,直到供應短缺的問題得到解決為止。
德國陸軍元帥布勞希奇發來最後通牒,這位總司令命令隆美爾不準再向托布魯克進攻,隆美爾必須保存實力。隆美爾對被迫停止的進攻感到痛心疾首。不過,不久之後,隆美爾將被證明他同樣擅長防禦,就像他擅長進攻一樣。
1942年夏季,保盧斯(1890-1957年)率德國第6集團軍給鐵木辛哥元帥率領的蘇軍以毀滅性的打擊。希特勒不斷催促蘇聯戰場的德軍向前推進,命令德軍立即進攻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德南方集團軍群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博克元帥被希特勒指派指揮B集團軍群。B集團軍群下轄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B集團軍群進攻伏爾加河。6月28日,B集團軍群占領頓河的沃羅涅什,受到左右兩翼蘇軍的威脅。博克下令固守沃羅涅什,拒不執行希特勒繼續進攻的命令。不久,希特勒解除了博克的職務,派魏克斯元帥繼任B集團軍群司令。
8月21日,B集團軍群進攻斯大林格勒。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因為把裝甲部隊分給了攻擊高加索的軍團,加上補給經常中斷,戰鬥力大大減弱。
這時,A集團軍群司令李斯特元帥因反對德軍進攻高加索而被希特勒免職,希特勒兼任A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參謀長哈爾德意識到了危機,向希特勒提出了善意的警告,結果也被惱羞成怒的希特勒解除了職務。
蘇軍投入強大的兵力,他們利用斯大林格勒城區的房屋和樓房發動巷戰。10月6日,斯大林格勒下起初雪,第6集團軍官兵沒有冬裝,處境更加艱難。19日午夜,羅馬尼亞軍團因抵抗不住處於絕對優勢兵力的蘇軍而逃跑。10月22日,蘇軍在卡拉奇會師並包圍德國第6集團軍,第6集團軍的補給徹底被切斷。
保盧斯致電希特勒,要求突圍。但希特勒聽信了空軍元帥戈林絕對保證空中補給的承諾,因而命令第6集團軍死守。
12月12日,霍特指揮德國第57裝甲軍從科捷什尼科夫地區發起攻擊,企圖為第6集團軍解圍。但第57裝甲軍損失慘重,勉強攻到距離第6集團軍的50公裏處。保盧斯與霍特保持無線電聯係,雙方約定霍特的部隊距第6集團軍18公裏處,第6集團軍就向第57裝甲軍方向突圍。但希特勒仍下令禁止第6集團軍的實行突圍,第57裝甲軍各師無奈撤退了。
1943年1月30日,第6集團軍第14裝甲軍投降。31日,第6集團軍第51軍投降。二戰流血最多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
1944年,保盧斯加入“德國軍官同盟”,公開反對希特勒。1946年,保盧斯前往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作證。1952年,保盧斯從蘇聯的戰俘營被釋放後,定居在東德德雷斯頓。1957年2月1日,保盧斯因病逝世。
3.代號為“英勇”
遠在開羅的韋維爾察看著一張地圖,地圖上標示著所剩無幾的英軍部隊分散駐守在450平方英裏的沙漠中。韋維爾電告駐守托布魯克的莫謝特少將:“在你與開羅之間什麼都沒有了。”
這一點,隆美爾早就意識到了。“非洲軍團”早已向南繞過托布魯克地區,於1941年4月12日攻下巴迪亞,封鎖了利埃邊境的道路,並砍倒和破壞邊境上的電話線。
在沙漠上作戰,就像海戰一樣,搶地盤是沒有太大作用的。最重要的是摧毀英軍的坦克和大炮。在沙漠上,沒有坦克和大炮,任何軍隊都無法勝任現代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