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鬆花粉的醫療保健作用(三)(3 / 3)

第六節改善循環係統

一、防治貧血、促進造血功能

研究表明,鬆花粉有利於促使受創骨髓盡快恢複功能,能加快造血組織的修複和造血細胞的新生,對保證造血功能的正常運轉發揮積極作用。

人體中,血液把營養輸送給全身各個組織,幫助收受廢料,同時血液還將新鮮的氧供給各組織器官。在血液中,紅細胞直接關係到氧的輸送。紅細胞主要由水和血紅蛋白構成。血紅蛋白通過肺髒時,和氧結合成為氧化血紅蛋白,把氧輸送給各組織,又和二氧化碳結合,變成還原血紅蛋白,並進入肺循環。血紅蛋白是由骨髓製造的,並需要鐵元素的協助發揮有效作用,更需借助於銅、錳、鈷、鋅等元素和維生素(C、B6、B12)等,如果這些礦物元素和維生素供應不足,血紅蛋白的生成將不充分,人體就會出現貧血狀態。而鬆花粉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和維生素,這些元素都具有抗貧血功能。同時鬆花粉又向骨髓細胞提供酶、輔酶、核酸等物質,能促進機體造血物質的合成,加速機體造血功能的複原,對腫瘤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造血機能低下有著重要的治療作用。

二、增強心腦血管彈性

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人群中血清總膽固醇平均值低於西歐各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較低。但到80年代以後,心腦血管疾病呈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導致,如食用含糖量高、動物脂肪多的食物以及吸煙、大量飲酒、很少運動等均會導致“富貴病”,引起血脂代謝失常。

對於血脂的狀態要有客觀評價,如果血脂高,還要具體看高的是哪一種血脂成份,比如膽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之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壁的彈性減弱,管腔變窄,因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吸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將其輸送到肝髒進行代謝。鬆花粉中的多種營養物質都能參與脂代謝及抗氧化過程,而且鬆花粉中的黃酮和芸香甙(Vp)能增強毛細血管彈性。

三、降血脂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鬆花粉之所以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其主要機理是鬆花粉中含有多種有利於降血脂的有效成份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黃酮對降血脂的作用

黃酮可抑製脂蛋白的氧化,顯著降低人體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鬆花粉中所含的黃酮對凝血因子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故表現出較好的抗凝血作用,此外鬆花粉中的黃酮化合物還可降低血管內皮細胞羥脯酸代謝,使內壁的膠原或膠原纖維含量相對減少,利於防止血小板粘附凝集和血栓形成。它還與維生素c協同作用,增強血管壁彈性,防止脂質沉積,延緩和阻斷高脂誘發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

(二)維生素對降血脂的作用

鬆花粉是天然的多種維生素濃縮物,含量豐富,種類齊全。在降血脂方麵,主要是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5、維生素B6和β-胡蘿素等。

1.維生素E:作為體內的抗氧化劑,可以抑製過氧化脂質的合成,減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提高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的活性和降低三酰甘油、β-脂蛋白及其比值。還可抑製不飽和脂肪酸的減少,使血液中膽固醇的流動通暢,促進毛細血管增生,改善血液循環,阻止膽固醇及中性脂肪沉積於血管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2.維生素C:可以擴張血管壁和毛細血管,能降低血清膽固醇,溶解斑塊中的鈣和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研究表明,由於維生素C參與膽固醇代謝,當維生素C不足時,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的比例下降,使膽固醇積累。補充維生素C後,膽固醇積累就減慢。此外,維生素C可在體內將膽固醇轉變為能溶於水的硫酸鹽而增加排泄量;維生素C也參與肝髒膽固醇的羥化作用,形成膽酸,從而降低膽固醇含量。

3.維生素B5(煙酸):是輔酶的組成成份,它能抑製三酰甘油酶活性,從多方麵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促進中性膽固醇經腸道排泄,緩慢地減少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並能促進肝髒脂肪的分解代謝和膽汁的分泌,從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4.維生素B6:它以輔酶形式參與體內蛋白質代謝,當其含量不足時,蛋白質代謝受到影響,其中的蛋氨酸可轉變成高半肮氨酸,這種物質過多時,可損害動脈內膜,使血液中膽固醇、三酰甘油等血脂物質沉積於血管壁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充足的維生素B6能有效地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5.β-胡蘿卜素:英國皇家布朗普頓全國心肺研究所邁克爾·奧列費教授通過實驗研究,提出了心髒病病因新說,認為是膽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結果,大量的研究資料證實,采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E防治心血管疾病,可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