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葉蠅成蟲把卵產在葉部組織裏,幼蟲孵化後潛食葉肉,呈曲折蜿蜒的蟲道,苗期2~7葉受害多,嚴重時蟲道密布,葉片發黃、枯焦或脫落。

番茄斑潛蠅在北京3月中旬開始出現,5月12~19日出現第1個高峰,6月23日~7月1日出現第2個高峰,7月28日~8月18日無蟲。9月15日~22日出現最高峰,10月20日以後蟲口數量下降。該蟲在5月中旬~7月初及9月上中旬~10月中旬有兩個發生高峰期。幼蟲老熟後咬破表皮在葉外或土表下化蛹,25°條件下每頭雌蟲產卵量約183粒。在甘藍上卵多產在真葉上,基部葉片最多,雌蟲偏喜成熟的葉片,由下向上,較有規律,少部分產在子葉上。該蟲在田間分布屬擴散型,發生高峰期,全田被害。

豌豆彩潛蠅在華北1年發生4~5代,以蛹在被害的葉片內越冬。該蟲喜低溫,發生很早,北京3月上旬即見發生,大多數4月中下旬成蟲羽化,第1代幼蟲危害陽畦菜苗、留種十字花科蔬菜、油菜及豌豆,5~6月危害最重。夏季氣溫高時很少見到危害,到秋天又有活動,而且發生期相當長,但數量不大。成蟲白天活動,吸食花蜜,交尾產卵。產卵多選擇幼嫩綠葉,產葉背邊緣的葉肉裏,尤以近葉尖處為多,卵散產。幼蟲孵化後即蛀食葉肉,蟲道隨蟲齡增大而加寬。幼蟲3齡老熟,即在蟲道末端化蛹。

【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疫區蔬菜、花卉嚴禁外調、外運。釋放姬小蜂、反顎繭蜂、潛蠅繭蜂等寄生蜂,這3種寄生蜂對斑潛蠅寄生率較高。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類,可影響成蟲生殖、卵的孵化和幼蟲蛻皮、化蛹等。也可用黃板誘集。

17.油菜根部聚集很多白色蛆樣的蟲子,根組織腐爛,這是什麼害蟲?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這是種蠅的幼蟲在油菜根部危害。危害油菜的種蠅有2種:一是油菜種蠅,別名地蛆,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另一種是蘿卜地種蠅,別名蘿卜種蠅,分布我國北方地區,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至河南鄭州、陝西渭河以北的地區。種蠅以幼蟲蛀食萌動的種子或幼苗的地下組織,導致腐爛死亡。

油菜種蠅:

(1)成蟲體長4~6毫米,雄稍小。雄蟲色暗黃或暗褐色,兩複眼幾乎相連,觸角黑色,胸部背麵具黑縱紋3條,前翅基背鬃長度不及盾間溝後的背中鬃之半,後足脛節內下方具1列稠密末端彎曲的短毛,腹部背麵中央具黑縱紋1條,各腹節間有1黑色橫紋。雌蟲灰色至黃色,兩複眼間距為頭寬1/3,前翅基背鬃同雄蠅,後足脛節無雄蠅的特征,中足脛節外上方具剛毛1根,腹背中央縱紋不明顯。

(2)卵長約1毫米,長橢圓形,稍彎,乳白色,表麵具網紋。(3)幼蟲蛆形,體長7~8毫米,乳白而稍帶淺黃色;尾節具肉質突起7對,1~2對等高,5~6對等長。

(4)蛹長4~5毫米,紅褐或黃褐色,橢圓形,腹末7對突起可辨。

油菜種蠅1年發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長江流域冬季可見各蟲態。種蠅在25°以上,完成1代需19天,春季均溫17°需時42天,秋季均溫12~13°則需51.6天。產卵前期,初夏為30~40天,晚秋為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蟲、蛹死亡,故夏季種蠅少見。種蠅喜白天活動,幼蟲多在表土下或幼莖內活動。

蘿卜地種蠅:

(1)成蟲體長約7毫米。雄蟲暗褐色,後足腿節外下方生有一列稀疏長毛,腹部扁平;雌蟲黃褐色,胸、腹背麵無斑紋。雌蟲、雄蟲前翅基背毛與盾間溝後背中毛大致相等。

(2)卵乳白色,長橢圓形,長1.3毫米。

(3)幼蟲腹部末端有6對突起,第5對顯著大其他突起,並且分成很深的兩叉。

(4)蛹長約7毫米,橢圓形,紅褐或黃褐色,尾端可見6對突起。

蘿卜地種蠅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成蟲8月中下旬羽化,產卵菜苗周圍地麵上或心葉及葉腋上,經5~14天孵化為蠅蛆,迅速鑽入葉柄基部,而後向莖中鑽蛀,幼蟲期35~40天,9月下旬開始化蛹,10月下旬全部化蛹越冬。較重8。月份多雨潮濕,有助成蟲的羽化及幼蟲的孵化。

【防治方法】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防止成蟲產卵。

成蟲產卵高峰期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時防治。預測成蟲通常采用誘測成蟲法。誘劑配方:糖1份、醋1份、水2.5份,加少量辛硫磷拌勻。誘蠅器用大碗,先放少量鋸末,然後倒入誘劑加蓋,每天在成蠅活動時開蓋,及時檢查誘殺數量,並注意添補誘殺劑,當誘蠅器內數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頤1時,即為成蟲盛期,應立即防治。

在成蟲發生期,地麵用5%敵百蟲粉噴粉;也可用21%氰戊菊酯·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40%辛·甲·高氯乳油2000倍液噴霧,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當地蛆已鑽入幼苗根部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

藥劑處理土壤,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畝,加水10倍,噴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後淺鋤;或以同樣用量的毒土撒種溝或地麵,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或結合灌水施入。5%辛硫磷顆粒劑、5%氯胺硫磷顆粒劑,每畝2.5~3千克處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並兼治金針蟲和螻蛄。

藥劑處理種子,當前用拌種用的藥劑主要有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其用量一般為藥劑頤水頤種子為1頤(30~40)頤(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膠囊劑等有機磷藥劑或用殺蟲種衣劑拌種,亦能兼治金針蟲和螻蛄等地下害蟲。

每畝用25%~50%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穀子等餌料5千克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撒種溝中,兼治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18.油菜葉片反麵和心葉中聚集很多黑色、綠色的小蟲,這是什麼害蟲?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這是油菜蚜蟲,主要有蘿卜蚜(又稱菜縊管蚜)、桃蚜、甘藍蚜,俗稱蜜蟲、膩蟲、油蟲等,廣布全國各地。這3種蚜蟲均以成蚜、若蚜刺吸油萊葉片、莖稈及花軸汁液,喜歡密集在葉背麵或心葉中。葉片受害出現褪色斑點,嚴重時發黃卷縮、變形或枯死。嫩莖、花梗受害呈畸形,莢果發育不正常或枯死。此外,蚜蟲還能傳播油菜病毒病。

蘿卜蚜:

(1)有翅胎生雌蚜頭、胸黑色,腹部綠色。粗糙。(2)無翅胎生雌蚜體綠色或黑綠色,被薄粉。表皮蘿卜蚜在我國北方地區1年發生10餘代,南方達數101.有翅胎生雌蚜2.無翅胎生雌蚜代;在溫暖地區或溫室,終年以無翅胎生雌蚜繁殖,無顯著越冬現象;長江以北地區,在蔬菜上產卵越冬。翌年3~4月孵化為幹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幾代後,產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轉移,擴大危害,無轉換寄主的習性。到晚秋,部分產生性蚜,交配產卵越冬。蘿卜蚜的適溫比桃蚜稍廣些,在較低溫度的情況下發育較好,因此,全年以秋季在油菜、白菜、蘿卜上的發生最為嚴重。

桃蚜:

(1)有翅孤雌蚜頭、胸黑色,腹部色淡。

(2)無翅孤雌蚜體色淡,頭部色深,體表粗糙。

桃蚜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10餘代;在南方則可多達30~40代,世代重疊極為嚴重。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菠菜、窖藏白菜或溫室內越冬,或在菜心裏產卵越冬。加溫溫室內,該蚜終年在蔬菜上胎生繁殖,不越冬。翌年4月下旬產生有翅蚜,遷飛至已定植的甘藍、花椰菜上繼續胎生繁殖,至10月下旬開始越冬。靠近桃樹的亦可產生有翅蚜飛回桃樹交配產卵越冬。桃蚜的發育起點溫度為4.3°有效積溫為137日度。

在9.9°下發育曆期24.5天,25°為8天;發育最適溫為24°高28°則不利,因此,在我國北方地區春、秋有2個發生高峰。桃蚜對黃色、橙色有強烈的趨性,而對銀灰色有負趨性。

甘藍蚜:

(1)有翅胎生雌蚜頭、胸部黑色,複眼赤褐色。腹部黃綠色,有數條不很明顯的暗綠色橫帶,兩側各有5個黑點,全身覆有明顯的白色蠟粉。

(2)無翅胎生雌蚜全身暗綠色,被有較厚的白蠟粉。

甘藍蚜在北京、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等地1年發生10餘代,以卵在蔬菜上越冬。翌年4月孵化,先在越冬寄主嫩芽上胎生繁殖,而後產生有翅蚜遷飛至已經定植的甘藍、花椰菜苗上,繼續胎生繁殖危害,以春末夏初及秋季最重。

蘿卜蚜與桃蚜、甘藍蚜繁殖蔓延速度很快,為此應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和化防技術進行綜合防治。蔬菜收獲後要及時清理前茬病殘體,鏟除田間、畦埂、地邊雜草。采用黃板塗黃油誘殺,或用銀灰色反光塑料薄膜驅避。

【防治方法】

用25%種衣劑2號1份與50份油菜種子拌種,或衛福1份與100份油菜種子拌種,控製蚜蟲有效期30天,且可減輕苗期病毒病。

在蚜蟲點片發生階段噴灑殺蟲劑。

19.油菜植株折斷,莖中發現有頭無足的黃色蟲子,這是什麼害蟲?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這是油菜莖象甲造成的危害。油菜莖象甲別名油菜象鼻蟲,分布我國各油菜產區,西北地區危害重。油菜莖象甲主要寄生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蟲在莖中鑽蛀危害,成蟲危害葉片和莖皮,嚴重時受害莖達70%,造成植株倒折。

(1)成蟲體長3~3.5毫米,灰黑色,密生灰白色絨毛,頭延伸的喙狀部細長。

(2)卵橢圓形,乳白色至黃白色。

(3)幼蟲末齡幼蟲體長6~7毫米,紡錘形,頭大,無足,黃褐色。

油菜莖象甲1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油菜田土縫中越冬。翌年油菜進入抽薹期,雌成蟲在油菜莖上用口器鑽蛀一小孔,把卵產入孔中。初孵幼蟲在莖中向上下蛀食危害,有時幾頭或10~20頭在一起,把莖內食成隧道,莖髓被蛀空以後,遇風易倒折,受害莖腫大或扭曲變形,直至崩裂,嚴重影響受害株生長、分枝及結莢,提早黃枯,籽粒不能成熟或全株枯死。油菜收獲前,幼蟲從莖中鑽出,落入土中,在深約3.3厘米處築土室化蛹。蛹期20天左右,後羽化為成蟲。成蟲有假死性。油菜收獲後,成蟲9~10月還危害一段時間後越冬。

【防治方法】

每年2~3月或9~10月成蟲開始活動時,噴灑2.5%敵百蟲粉或1.5%樂果粉劑,每畝2~3千克。

必要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200倍液。

20.油菜葉片上多有孔洞或缺刻,葉麵有頭黑色、體黃色、滿身皺紋及許多小突起的蟲子,這是什麼害蟲?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這可能是菜葉蜂造成的危害。在我國,危害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菜葉蜂有:黃翅菜葉蜂、黑翅菜葉蜂、新疆菜葉蜂、黑斑菜葉蜂、日本菜葉蜂5種。黃翅菜葉蜂分布在全國各地;黑翅菜葉蜂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四川、雲南等省;新疆菜葉蜂主要分布在新疆;黑斑菜葉蜂主要分布在西藏;日本菜葉蜂主要分布在台灣、廣西、四川、雲南、陝西。

菜葉蜂以幼蟲危害葉片,形成孔洞或缺刻,危害留種株花和嫩莢,少數咬食根部,蟲口密度大時,僅幾天即可造成嚴重損失。

Ⅰ.黃翅菜葉蜂:

(1)成蟲體長6~8毫米,頭部和中、後胸背麵兩側為黑色,其餘橙藍色,但脛節端部及各跗節端部為黑色。

(2)卵近圓形,卵殼光滑,初產時乳白色,後變淡黃色。

(3)幼蟲體長約15毫米,頭部黑色,胴部藍黑色,各體節具很多皺紋及許多小突起。

黃翅菜葉蜂在北方1年發生5代,以預蛹在土中繭內越冬。成蟲在晴朗高溫的白天極為活躍,交配產卵,卵產入葉緣組織內呈小隆起。幼蟲早晚活動取食,有假死習性。老熟幼蟲入土築土繭化蛹。每年春、秋有2個發生高峰,以秋季8~9月最為嚴重。

Ⅱ.黑翅菜葉蜂:

成蟲體長6.4~7.8毫米,體黑有光澤,頭、觸角黑色,唇基、上唇黃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黑斑隱在頭後。翅煙黑色,半透明,足黃色。

黑翅菜葉蜂每年發生代數不詳。

【防治方法】

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收獲後要及時中耕、除草,減少蟲源。易受害的油菜、白菜、蘿卜等應盡量早播,躲過幼蟲大發生期或植株已長大,可減輕受害。成蟲發生期,每天可在10~17時用捕蟲網在田間或地邊雜草上網捕成蟲。清晨有露水時噴撒2%殺螟丹粉劑,2千克/畝。在幼蟲發生期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5%伏殺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20%氰戊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醚菊酯乳油、5.7%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對此蟲效果優異,藥效可維持20多天。

21.油菜嫩葉上有很多具黑色硬翅的小蟲子,稍一動蟲子即蹦走,這是什麼害蟲?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

這是黃曲條跳甲。黃曲條跳甲別名蹦蹦蟲、菜蚤、土跳蚤等,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廣布全國各地。黃曲條跳甲成蟲危害油菜嫩葉形成稠密小孔,剛出土幼苗受害可成片枯死,也危害花蕾、嫩莢。幼蟲啃食根部,嚴重時葉叢發黃枯死,且可傳播油菜細菌性軟腐病。

(1)成蟲體長1.5~2.4毫米,黑色小甲蟲,鞘翅上各有1條黃色縱斑。

(2)老熟幼蟲體長約4毫米,長圓筒形,黃白色,各節具不顯著肉瘤,生有細毛。

黃曲條跳甲在黑龍江1年發生2代,我國華北地區為4~5代,上海、杭州為4~6代,南昌為5~7代,廣州為7~8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中潛伏越冬。翌年氣溫達10°以上開始取食,達20°時食量大增。成蟲善跳躍,高溫時還能飛翔,以中午前後活動最盛。有趨光性,對黑光燈敏感。卵散產植株周圍濕潤的土隙中或細根上,幼蟲需在高濕情況下才能孵化,因而近溝邊的地塊多。全年以春、秋兩季發生嚴重,並且秋季重春季,濕度高的油菜田重濕度低的油菜田。

【防治方法】

油菜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

發生嚴重地區用2.5%辛硫磷粉劑處理土壤,每畝3~4千克,可減輕苗期受害。

油菜子葉初期成蟲出現時,噴撒2%殺螟鬆粉劑。

該蟲危害重的地區苗期早防早治,重點消滅成蟲。及時噴灑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殺螟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從田的四周向中心噴霧,防止成蟲逃至相鄰地塊。

防治幼蟲,可噴灑或澆灌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