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銀杏林農高效複合經營的評價體係及效益分析———以泰興市為例(2 / 3)

(四)不同銀杏複合經營模式的空氣淨化能力

複合經營的空氣淨化價值主要體現在對SO2的吸收上。可以看出,由於桑樹對SO2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因此,銀杏—桑樹模式對SO2淨化能力最為突出,達到了每公頃23.96t;而小麥和油菜對SO2的吸收較差,特別是小麥更差,因此銀杏—油菜—花生和銀杏—小麥—花生兩模式之間同樣有較大差距;而對純林和純農模式來說,由於生物量較小,因此,兩者的空氣淨化價值較差,特別是純農模式,僅為每公頃2.08t。總體而言,不同模式下空氣淨化能力排序如下:銀杏—桑樹>銀杏—油菜—花生>銀杏—小麥—花生>銀杏純林>小麥—花生。

(五)不同銀杏複合經營模式的小氣候

小氣候效益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含光照、溫度、濕度和風力等多種大氣候變化條件,但是小氣候指標是一個很難被核算的指標,其原因在於對不同模式來說,由於時間和大氣候條件的變化,森林小氣候通常存在較大的起伏。因此,它難以被核算和貨幣化,但是,並不妨礙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比較有效的利用。本文中主要研究7月份不同模式下的小氣候差異,並選取小氣候中最具代表的溫度和濕度指標來進行評價。

1.林內溫度

各模式和對照組的氣溫日變化軌跡整體趨勢較為一致,呈現單峰變化特點,不同模式的最高點均出現在14:00前後。但是,不同模式間氣溫日變化的日振幅不相同,其中銀杏—桑樹模式氣溫變化幅度最小,小麥—花生純農模式氣溫變化最為劇烈。

夏季高溫對很多不耐炎熱的林下作物生長是不利的,而複合條件下能為植物提供穩定的林內小氣候環境。與小麥—花生模式相比,各模式下的氣溫在9:00~17:00之間均低於小麥—花生模式,說明林間在高溫條件下有較好的降低溫度作用,特別是在14:00日極端高溫發生時,兩者間最大溫差達到了2.59℃。這也為一些不耐高溫的林下作物提供較好的溫度環境。對林分來說,銀杏—桑樹模式對高溫的緩解能力最為突出。在日均溫上,銀杏—桑樹模式僅為32.63℃,而小麥—花生純農模式達到了34.12℃。總體而言,各模式日均溫度變化劇烈程度依次為:小麥—花生>銀杏純林>銀杏—小麥—花生>銀杏—油菜—花生>銀杏—桑樹。

2.林內相對濕度

複合條件下的遮陰能顯著降低林分內的光的強度和溫度,從而對林內相對濕度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整體趨勢上,各模式和對照組的相對濕度呈U形變化。在清晨時分,各模式和對照組條件下的相對濕度較高,而在中午時分,大氣相對濕度較低。與小麥—花生模式相比,其他四種條件下大氣濕度較為相近,且整體高於小麥—花生模式。在17:00之後,複合模式和銀杏純林模式的大氣相對濕度上升非常快,而相對而言小麥—花生模式上升速度不明顯。

在日平均濕度中,銀杏—桑樹的濕度最高,達到了65.55%,而小麥—花生純農模式的相對濕度僅為62.09%,差距明顯。總體而言,各模式在日平均濕度上的高低順序依次為:銀杏—桑樹>銀杏—油菜—花生>銀杏—小麥—花生>銀杏純林>小麥—花生。

第三節 不同銀杏複合經營模式的經濟效益

一、不同銀杏複合經營模式靜態經濟指標

經濟效益評價基於年收入指標和年支出指標,通過對不同模式年收入指標和年支出指標來確定不同模式下的純收入。以1公頃種植麵積為例。

在年經濟收入上,銀杏—小麥—花生模式的年收入最高,每公頃達到了6.321萬元;而同條件下銀杏—油菜—花生模式為6.031萬元;銀杏—桑樹模式為5.033萬元;純林和純農模式的經濟效益更差,分別為3.447萬元和3.467萬元。

在支出上,銀杏—小麥—花生、銀杏—油菜—花生和小麥—花生3種模式的支出分列前3位,主要原因在於:涉及到農業經營的模式中,不僅需要投入更多的勞動力,而且還需要種子費用。銀杏—桑樹和銀杏純林模式在支出上明顯少於其他3種模式,在每公頃的年投入上,僅為0.62萬元和0.41萬元。此外,從支出上也可以看出,銀杏—桑樹和純林模式在化肥和農藥等農資上的花費也低於其他3種模式。

在年淨收入上,銀杏—小麥—花生模式和銀杏—油菜—花生模式最高,而且兩者數據較為接近,分別為5.091和4.851萬元,僅差0.24萬元;而銀杏—桑樹模式排在第三,為4.413萬元;雖然純林模式的收入要小於純農模式,但是,由於在投入上較小,因此純林模式仍比純農模式高0.62萬元,為3.087萬元。

總的來說,複合經營模式的經濟效益在整體上要好於純林和純農模式,而且,即使對複合經營來說,不同複合經營的經濟效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5種模式的經濟效益高低順序分別如下:銀杏—小麥—花生>銀杏—油菜—花生>銀杏—桑樹>銀杏純林>小麥—花生純農。在經濟效益上,就年收入而言,銀杏—小麥—花生的經濟效益最為優秀,而純農模式的經濟效益最差。

二、不同銀杏複合經營模式動態經濟指標

動態經濟指標主要用於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一般針對企業化經營。因此,在對不同模式進行可行性分析時,要以企業經營為出發點,考慮到企業要進行複合經營投資,需要額外投入土地租金。根據泰興市土地流轉金的相關規定,土地租金計算為800元/畝,折合1.2萬元/hm2,而且出於企業會計核算要求,複合模式投資可行性分析僅基於經濟價值,並沒有考慮到生態價值。

投資可行性分析的初始點定位從造林第一年開始,終止時間為第三十七年,主要原因為,泰興市土地流轉的年限僅有37年。

(一)不同複合經營模式投資現金流

在對不同模式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之前,需要先計算不同模式下的現金流。

(二)不同複合經營模式投資可行性指標分析

由於小麥—花生純農模式在第一年收益就高於投資,因此,該模式下,犐犚犚>1。而且,動態投資回收期在不同的基準收益率下均為0,缺乏參考價值,不過同樣說明了純農模式在時間上能迅速收回投資。

在複合模式中,銀杏—小麥—花生模式最為優秀,其內部收益率達到了0.465,遠高於基準收益率(通常為0.1)。而且該模式的動態投資回收期非常短,僅為4.19年,即使在基準收益率達到0.2的情況下,其回收期變化也非常小,僅為4.892年。在淨現值上,該模式的淨現值在基準利率為0.1時達到了14.009萬元,高於其他幾個模式,但是在基準收益率達到0.2時,仍然不如現金流始終為正的純農模式。銀杏—油菜—花生模式和銀杏—小麥—花生模式較為相似,但是從投資來講,前者不如後者。而銀杏—桑樹模式在可行性指標上較銀杏—小麥—花生模式和銀杏—油菜—花生模式差距較大,其內部收益率僅為0.135,遠低於其他兩個模式,而且當基準收益率達到0.2時,其淨現值也為負值。說明該模式將無法回收其原先投資金額,並且在該基準收益率下投資回收期遠遠超過經營年限,從而不適合對該模式進行投資。

對純林來說,樹木生長周期通常較長,因此,純林模式在計算資金時間價值的企業投資行為中是非常不利的。該模式的內部收益率僅為0.064,而且無論在何種基準收益率下,其淨現值均為負值,說明和其他模式相比,純林模式除特殊要求外,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通過對不同模式的投資指標分析可以看出,銀杏複合經營的投資價值要高於純林模式,特別是銀杏—小麥—花生和銀杏—油菜—花生模式,非常適合企業投資;而銀杏—桑樹模式更適合在對生態價值有需求的立地,如城郊結合處、河流附近等,以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價值;而純林模式則並不適合企業投資。

第四節 不同銀杏複合經營模式的社會效益

一、不同銀杏複合經營土地當量比

土地當量比反映土地的利用情況,它是指相對於複合模式和單作而言,一種土地需求的相對量值(黃文丁,1993)。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耕地麵積有限,而且林農爭地現象非常普遍,而通過複合經營,可以有效緩解林農爭地現象,提高土地利用率。

對於純農和純林模式來說,其土地當量比被設定為1,而對不同模式來說,其土地當量比差異分布明顯,其中最大的為銀杏—小麥—花生模式,其土地當量比達到了1.81,而複合模式中最小的銀杏—桑樹模式也達到了1.73。說明複合模式較純林和純農模式有著不可比擬的土地利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