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遮陰小砧和嫁接部位較低的苗木,新梢生長期間應適當遮陰,可以栽植玉米、芝麻等作物遮陰,也可以用遮陽網,保持40%的透光率。
(7)田間管理接後立即灌水,保持土壤不旱不澇,經常鬆土除草,薄肥勤施。
(8)摘心、短截為防止偏冠,對春接苗,特別是小砧嫁接苗,如接穗(芽)隻抽生1個新梢,當其長到10~15cm時,應摘除頂端嫩梢一部分,促進枝條二次生長。側芽抽生枝條增加枝葉量,擴大樹冠,到冬季再進行修剪,確定最佳樹形。對於隻抽生1個新梢的,也可在翌春萌芽前進行短截,保留2~3個芽,抽梢後到冬季再確定枝條取舍,培養優良樹形。
四、施肥技術
1.土壤施肥
(1)施肥時間基肥(養體肥),采果後至翌年萌芽前施用,采果後至落葉前施用效果較好;長葉肥,在授粉前1個半月至授粉後1個月進行。具體的施肥時間、種類及數量根據上年樹體的結果、長勢、落葉等情況加以推斷,如上年是結果大年、樹勢較弱,落葉較早,則施肥時間在授粉前進行,反之應在授粉後進行;長果肥,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之間施用,宜早不宜遲。
(2)施肥種類基肥以遲效的有機肥(如綠肥、秸稈、人畜糞尿、廄肥、家雜灰、餅肥等)為主,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和磷肥或氮磷複合肥;長葉肥以腐熟的有機肥(如人畜糞尿、餅肥等)為主,配施適量的氮肥或複合肥;長果肥以腐熟的有機肥(如人畜糞尿、餅肥等)為主,配施適量的氮肥、鉀肥、磷肥或氮磷鉀複合肥。
(3)施用量一般每產50kg白果,全年需施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豬糞為例)400~500kg、尿素5~10kg、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各2~3kg,基肥、長葉肥、長果肥的用量依次為全年施肥量的3/5、1/5、1/5。
無機肥的用量小於有機肥,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應不小於1∶1(純養分),但禁止施用硝態氮肥,最後一次追肥必須在采收前30天進行。
(4)施肥方法成年樹施肥要離主幹基部0.6~1m向外到樹緣下,開放射溝、條溝或環狀溝進行施肥,在整個樹盤下進行撒施。
施肥深度以見細根為宜。幼樹根據樹體的生長、根係的水平分布而確定施肥範圍,施肥深度比根係分布層略深,以利引根下紮。
2.根外追肥
又叫葉麵噴肥。全年4~5次,根據植株生長狀況而定,選用的肥料種類和濃度分別為:尿素0.3%~0.5%、新鮮草木灰澄清水2%~3%、磷酸二氫鉀0.2%~0.3%、過磷酸鈣浸出液0.5%~1%、硼砂0.1%~0.2%,在展葉1個月後開始使用,每隔7~10天一次,最後一次葉麵施肥在采果30天前進行。
五、水分管理
銀杏雖較耐旱,但在發芽、抽枝、開花、結果期都需要大量水分。
若缺少生理用水,則會直接影響樹體的生長和發育,出現根係生長停滯,吸收能力降低,光合作用減弱,枝葉生長緩慢,落花落種嚴重,種子發育不良等現象。一般來說,在生長季節如遇幹旱,土壤田間持水量低於60%時,就應及時澆水。各地氣候、樹齡、土質不同,故澆水量大小要求各異。澆水或降水量原則上掌握在根係主要分布層的土壤田間持水量達到70%~80%,使根係主要分布層的土壤都濕透。根據各地的生產實踐,為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全年需重點澆灌好3次水,分別在3~4月份、6~8月份、9月份逢天氣幹旱時各澆灌1次水,每次灌透灌足。傳統的灌溉方法有溝灌、畦灌和穴灌等。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可實行畦灌。在水源不便的地方,可以在樹幹附近修圍埂,擔水澆灌,或者在樹冠下開溝灌溉。近年來噴灌和滴灌已開始在銀杏生產中運用,其最大特點是節約用水。噴灌是借助動力將水噴到銀杏園中,滴灌是在每株樹下有2~4個小滴頭滴水入土壤。成年樹每株每次澆200~300kg,幼樹酌情減量。灌後需及時鬆土保墒。
銀杏是喜濕怕澇的樹種。土壤水分不能太多,過多時土壤通氣不良,抑製根係的呼吸和土壤微生物活動。據經驗,園內積水7天以上,根由有氧呼吸轉為無氧呼吸,便會引起落葉和爛根現象,甚至整株死亡。因此,銀杏園必須做好排水工作,尤其在多雨季節或地下水位1.5m以內的園地。汛期雨過天晴,要及時中耕除草,曬垡晾墒,以加快土壤水分的散發,改善根部的通氣條件。為挽救積澇瀕死的銀杏,可用開穴通氣的辦法,即以樹幹到樹冠投影為半徑,轉圈挖溝翻土,深達主要根係分布層,晾幾天再回填土。積水嚴重的幼株,可將根係挖出,除掉濕泥,修去爛根,在蔭涼處晾二三天,再埋入坑中,亦能成活。在建園之初,應搞好園地的排水工程,結合道路挖深1m、寬0.5m的排水溝,以降低園內的地下水位。對園內排水係統要年年維修,確保各級渠道暢通,能及時排水。
近年來,不少銀杏園推廣了蓋草技術。園地蓋草不僅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減少雜草蔓生,而且草爛掉後翻入土層,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每年可蓋草1.5萬~2.25萬kg/hm2,均勻地將草撒蓋在園內或單獨覆蓋在樹冠下。一年四季都可以蓋草。幹旱季節蓋草應先澆水,土層薄的園地還應先深翻澆水,然後蓋草。不論何種蓋草方式,草上都應撒少量細土蓋壓,以防火災和被風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