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人員管理(二)(1 / 3)

儲蓄所主任應具備的觀念

儲蓄所主任作為銀行一個層次的領導者,“前沿陣地”的指揮員,應該具備以下觀念才能提高領導的有效性,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服務觀念

服務是社會主義銀行社會屬性的集中表現,儲蓄工作尤為突出。由於儲蓄活動是一種負債業務,因而其自身是不-產生經濟效益的:它的效益正是通過其服務轉化而來的:對銀行自身來說它籌集了信貸資金,從而產生銀行的經濟效益;對社會來說它可以把消費資金轉化為建設資金,可以指導和調節人們的消費,可以促進人們勤儉節約美德的建立,從而產生深刻的社會效益。所以從本質上說儲蓄工作就是一項服務性工作,它既給銀行自身提供服務,又給社會提供服務,這些都決定了儲蓄工作加強服務觀念的必要性。

又由於儲蓄活動是社會個人有償地讓渡貨幣的使用權,它是建立在完全自覺自願基礎上的、絲毫不能強迫的、個人與銀行之間的信用活動,因而儲蓄部門的服務態度、服務手段、服務質量,簡言之,整體服務水平就成為銀行對群眾參加儲蓄的吸引力,成為促動人們儲蓄行為的驅動力。試想,如果一個儲蓄所服務水平很低,服務質量很差,人們存一次錢或取一次錢就遇到一次麻煩,一次不愉快,還有誰敢來光顧呢?所以說服務出資金,服務出效益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所主任隻有樹立儲戶至上、服務為本的思想,牢固樹立服務觀念,才能自覺地、經常地教育和指導全所職工搞好服務,以優質服務贏得信譽,吸收更多的資金。

(二)競爭觀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在商品經濟中“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很正常的現象。在當前多家金融機構並存,相互間開展競爭是必然的。通過開展正常的合理的平等的競爭,可以促使其進一步自我完善,進一步加強經營管理,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柱作用,支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銀行之間的競爭重點和中心是爭存款,因為大家都懂得存款是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其中儲蓄存款又是競爭的焦點,因為企業存款有一個專業銀行分工問題,它在一定條件下又受貸款的製約,受結算的製約,雖然競爭也很激烈,但它畢竟要受“文明競爭”的道德觀念和有關金融法規所約束。而儲蓄存款則完全取決於人們的自覺行動,可以存此銀行也可以存彼銀行,可以存此所也可以存彼所,不受絲毫約束。在國家統一利率、統一儲蓄政策的情況下,磁行之間、儲蓄所之間競爭基本是平等的。要增強噅儲力,要在競爭中取勝,關鍵靠優質服務。以提高整體服務水平為基礎的競爭是最文明備可靠的競爭。儲蓄所主任隻有樹立牢固的競爭意識,才能率領全所始終保持高昂的鬥誌,千方百計擴大儲源,吸引儲戶,增加存嶔,

(三)信用觀念

銀行盛經營貨幣信用業務的經濟實體,它經營的對象是貨幣,經營方式是信用方式。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不是一次性買賣關係,而是長期的信用關係。銀行與服務對象之間存、取、貸、還等一切經濟往來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礎上的。試想如果不是出於對銀行的無限信任,誰敢把錢存到銀行來?

儲蓄業務之所以能夠開展,首先是建立在人民群眾對銀行無限信任基礎之上的。因此,每個所主任都要牢固樹立信用觀念,把嚴守信用作為立行之本、建所之根。在辦理業務對盡職盡責,誠實守信;I帳務記載,清晰正確;錢帳過手,分文不差;品德高尚,公私分明;嚴守秘密,確保信譽。

(四)利率觀念

群眾的儲蓄過程是貨幣祐累過程和貨幣增殖過程的統一。儲蓄利率的變化對儲蓄存款的增減雖然不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居民收入和消費構成),但也始終是儲蓄存款增減的重要杠杆。具有經濟誘惑力的儲蓄利率對人們儲蓄行為的吸引力是不可忽視的。

嚴格認真地執行利率政策,一絲不苟地按規定計息是保持銀行良好信譽的具體行動,也是維護儲戶正當利益的表現,同時也是擴大儲蓄存款的有力杠杆。為此,所主任應認真學習有關利率政策規定,並在實際業務工作中切實貫徹落實。

(五)效益觀念

儲蓄工作的效益主要從兩個方麵表現出來:一是社會效益。它通過儲蓄可以把為國家積累建設資金、誡節群眾的消費、培養人們勤儉節約的美德等功能顯現出來;二是銀行自身效益。它通過吸收擴大信貸資金、發放貸款來實現。

從銀行自身經營來說,存款利息是銀行經營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社會主義銀行作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應以收抵支,還要賺取一定利潤。“銀行的利潤一般地說在於:它們借人時的利息率低於貸出時的利息率。”(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第453頁。)就是說,貸款利率應高於存款利率,其差距應大於銀行的費用支出,否則銀行就不會有利潤。

儲蓄存款作為銀行負債的一部分,它必將轉化為信貸資產。在當前貸款利率較低。而儲蓄存款利率相對較高的情形下,貸存利差甚小,甚至形成倒掛。這就給儲蓄戰線的職工提出一個嚴峻的課題,如何提高自身效益的問題。作為儲蓄所主任應該明了其中道理,樹立效益觀念,並帶領職工以實際行動為提高本行處整體經濟效益作貢獻。例如,努力吸收儲蓄存款,擴大存款規模,用“規模效應”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再如,千方百計減少費用支出,用縮小成本來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又如,通過合理控製庫存備用金,及時繳庫等加強經營管理的方法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