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是擔當第一把手,作為局部分工的B型領導也能夠做到身體力行,發揮出他們應有的聰明才智。一個好的B型領導在進行工作時總是很有竅門,與他共事的員工們都會感到輕鬆愉快。而且B型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向上級領導表示不滿或提出建議的時候,心直口快且不留情麵。這種無差別待人的傾向,顯然會得罪不少人,而且在外人看來,甚至搞不清誰才是最高領導。
此外,B型領導比較看重本崗位的利益,較少抱有全局觀念,在需要進行協作的領域,常常難以和其他領導達成一致,容易發生相互扯皮的情況。尤其是在中國大中型國有企業中,這種事情更容易發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B型人不適合在國有企業任職,尤其是作為領導。如果真要讓B型領導人盡其才,最好是讓他們去作風嚴厲、獎罰分明的美資企業中經受鍛煉。因為在強有力的O型企業主麵前,氣質上的弱者B型分管工作的任何懈怠都會給他們自己帶來嚴重後果。不僅如此,即使在戰爭中B型人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帥;如若不然,兵敗如山倒或作鳥獸散的情況極易在B型的國度發生。
相對而言,B型領導適合自由度較高的工作,如營銷、廣告設計、律師等。如若自己創業、自己當老板,更能發揚B型人的長處。B型領導較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很快地引入新的思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經營理念。比起重實力和重品質,B型領導更看重市場的機會,一有機會,他們就會迅速闖入,並在市場飽和之前果斷地改弦更張。如果廣告轟炸能給他們帶來市場機會的話,他們也會不惜重金投入。問題是,很多時候B型領導的這種做法會導致嚴重的短期行為,從而有礙於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AB型人的領導風格
作為領導,AB型人並不比O型人遜色,如果說O型人多是以權威來樹立自己的形象,並以強有力的方式來進行領導的話,AB型領導則以不偏不袒的作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身體力行地去調動員工們的積極性。隻是,AB型人的權力欲望較為淡薄,且對人持有一定的距離感。所以,與其鋒芒畢露、高居廟堂,他們更願意身居幕後,扮演顧問、智囊的角色,而且他們的作用和影響決不亞於台前的領導。
如果時機成熟,AB型人對於領導的職位也不會過分地推托,至少不會像A型人那樣有畏難情緒。對於自己的能力,他們實際上非常有自信,也有潛在的表現欲望,一旦成為領導,他們就會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AB型領導屬於能攻能守的類型,而且理性始終貫穿其中,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散發出領袖的魅力,令下屬敬佩之至。在AB型人領導下工作,人們很少會因領導的情緒多變、反複無常而有疲於奔命之感。隻是他們有時會有過於嚴厲的傾向。
盡管AB型領導時常受兩種氣質的左右而顯得有些焦躁不安,但是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他們還是能夠堅定立場,分清主次。在這方麵AB型領導更接近於A型人,具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和責任感。他們不喜奢華、浪費,也不會故作寒酸。總之,他們強調合理,希望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在生活作風上,大多數AB型領導比較樸素,而且能夠尊重傳統。
尤其在協調性方麵,他們更適合做總指揮,提綱挈領地統領全局。AB型領導不僅有B型人的創新精神,而且有A型人的務實性和徹底性,所以,許多B型或A型領導看來是難於貫徹的方針,AB型反倒能夠很好地執行,而且富有成效。在公共關係方麵,AB型人更是處亂不驚、得心應手,這是因為他們既有A型人的細致、周到,又有B型人的隨機應變、廣泛話題。當然,在搞好公共關係的基礎上,經營的外部環境就有利多了。
盡管AB型領導也看重市場的機會,但很少會像B型領導那樣盲目跟風,無孔不入。他們還有冷靜的一麵,較少會因為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規劃。不過,也不會像保守的A型人那樣,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顯而易見,相比之下,AB型人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更容易獲得成功。
不同血型的元首魅力
O型元首——裏根(第49、50屆美國總統)
典型的O型性格:頑皮、好動、喜好冒險、吃苦耐勞、善於表現、社交能力強、爭強好勝、做事抓重點、權力欲望強、固執和觀念保守。
裏根的人生簡曆:
裏根自幼頑皮、好動、喜好冒險。有一次,他和哥哥從稍作停頓的火車下鑽了過去,嚇得母親不省人事。
由於交不起學費,裏根從13歲起就開始了勤工儉學。他曾在一家建築工地當臨時工,搬磚推土什麼都幹。
裏根的學習不很出色,但愛好廣泛,尤其喜歡遊泳、足球、籃球和棒球,還有話劇。他還是辯論社和戲劇隊的台柱,活躍的性格以及廣泛的社交能力使他很快成為學生會主席。
畢業時正趕上1930年代的大蕭條,一心想進入電影界的裏根四處奔走,卻一無所獲。後來口齒伶俐的他當上了一家電台的廣播員,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從影的夢想。26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
珍珠港事件以後,他應征入伍,直到戰爭結束。隨後重操舊業,但已風光不再。在從影期間,深受傳統教育的裏根,從不抽煙、喝酒,也不去夜總會,這在當時的影星中是少見的。
1947年,擅長搞社會工作的裏根出任演員工會主席。在此期間,他曾領導過要求增加福利的罷工。但由於受反共思想的影響,他還積極參與了把共產黨人從電影界驅逐出去的運動。裏根堅定的反共立場和保守作風就是由此開始形成的。與此同時,他還結識了影視圈內外的許多名流,包括一些政界人士和有權勢的富翁。
後來他到通用公司任職,並在那裏學會了與各種人,包括工人打交道的本領,而且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以後的從政積累了資本。據說,曾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競選洛杉磯市長,他自信地回答:我的願望隻有一個,要麼當總統,要麼做平民。
裏根任州長後,施政原則是:小事不管,大事靠別人出主意。他還美其名曰:當州長就和當董事長一樣,管好大事就行了。盡管有人對此議論紛紛,但州議員卻普遍稱讚他“知人善用”。當然裏根最終的目的並不是當州長,他當時曾表示:總統比州長更適合我。但由於其資曆有限,所以和1968年的總統選舉失之交臂。隨後他全力支持尼克鬆競選,並與之成為政治上的摯友。
最後在1981年,他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美國第49屆總統。從一位名氣不大的影星到堂堂美國總統,這是一條何等曲折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道路。
A型元首——尼克鬆(第46、47屆美國總統)
典型A型性格的範本——執著、感情豐富、耐心好靜、正義感、細致周到、平民色彩、坎坷、逆境強者、偷偷行動、大器晚成。
尼克鬆的人生簡曆:
尼克鬆在台上台下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他為發展中美關係和結束越南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1974年,因“水門事件”被迫辭職。
尼克鬆出生在一個雜貨店家庭,由於家境不好,幼年的尼克鬆就開始幫父親幹活。小弟弟的夭折使尼克鬆懂得了死意味著什麼,一連幾個星期都在為此傷心哭泣。不久大哥又病了,為了給大哥治病,他盡量出去打工掙錢。身穿破舊的衣服,不愛多開玩笑,努力工作,這就是少年尼克鬆的模樣。
尼克鬆中學時成績很好,但因經濟原因隻得留在家鄉就讀。也許正是早年的磨練,才造就了他頑強奮鬥的性格和擺脫這種生活的強烈願望。
大學期間尼克鬆十分用功,為此同學們都戲稱他為“鐵屁股”。他曾對曆史下過一番功夫,讀過十部美國史。此外他口才也不錯,並懂得如何迎合評判者的心理,於是在辯論賽中屢獲殊榮。但畢業後找工作不很走運,後來被推薦為一家政府部門的律師。在這裏他了解到了龐大政府機構的運作效率,他還發現許多學曆低、能力差的人級別反而比他高的秘密——徇私舞弊,但他並沒有效仿那種做法。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主動申請到海軍服役,並榮獲了2枚戰鬥勳章。戰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共和黨人看重,於是參加了議員的競選並贏得了勝利。此後,許多善於謀略的表現使他獲得了“詭計多端的狄克”的外號。後來一次“基金風波”差點葬送了他的政治生涯。當時他並沒有回避,而是沉著冷靜地做了一次公開的告白,並由此挽回了他的名譽。
在美國的政治製度中,副總統沒有什麼實權,經常從事禮儀性的活動。然而尼克鬆卻懂得如何在不重要的職位上作出成績。在艾森豪威爾患病期間,他都慎重而卓有成效地履行了總統的職責。他知道什麼時候保持沉默,什麼時候發表看法,總統曾評論他說:在美國曆史上還沒有一個人做得這樣周到。雖然總統脾氣不是很好,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卻比以往任何一對都更密切。
尼克鬆在此期間訪問過56個國家,並把不拘禮節的微笑、不斷的握手、在街上與人會見、隨時發表演說作為外交的武器,製造了不少轟動的新聞。他甚至在厄瓜多爾的街頭理發店理發。
1958年的經濟危機使執政的共和黨處於不利的境地。1960年的總統選舉尼克鬆僅以12萬選票之差敗給了形象和機會俱佳的肯尼迪。他暗暗發誓:事情還沒完,總有一天我還會回來的。可不幸的事再次發生了,1962年加州州長競選,尼克鬆再次失利。很多人認為,這意味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
肯尼迪遇刺後,尼克鬆沒有急於求成而是耐心地等到了1968年。這時約翰遜發動了越戰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民主黨威望驟降。於是尼克鬆趁機製定了現實的綱領,發出了體麵結束戰爭的宣言,結果尼克鬆大獲全勝。但好景不長,A型人傾向“悄悄秘密”地行動,最終導致“水門事件”發生,羞愧之餘隻好提前下野。
B型元首——田中角榮(第64、65屆日本首相)
典型B型性格的範本——聰明、能言善辯、善交際、重人情世故、中庸調和、無架子、樂於助人、少年得誌。
田中角榮的人生簡曆:
在中國,田中角榮的知名度很高,因為他上台不久就和中國政府簽署了《中日聯合聲明》,開辟了中日關係的新時代。在日本之所以家喻戶曉,還因為他是日本曆史上罕見的平民首相。
田中角榮兩歲的時候患了白喉病,因治療不及時留下了口吃的毛病。上小學時,一個同學搞惡作劇,引得哄堂大笑。老師以為是他幹的,就訓斥了他一頓。田中想起來分辯,可卻說不出一句話來,情急之下,把課桌上的硯台摔到了地下。
從此,田中決定要改掉口吃,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搏擊。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他不僅把口吃矯正過來,而且後來還成了能言善辯的雄辯家。
小學時,田中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多次被選為班長。但因家庭困難,他16歲時就隻身離家到東京謀生。他白天做工,晚上去夜校學習,第二天還要外出聯係業務,幾乎沒有放鬆的時間。他還自學了英語,後來還用英語在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說。
在許多國家,有錢能使鬼推磨,日本也一樣。而田中正是走了一條先賺錢後從政的路子。早在19歲的時候,田中就獨立創辦了一家建築公司。後來,他又與一位比他大8歲的寡婦女兒結了婚,並繼承了妻子家的產業。
戰後的日本成為一片廢墟,而田中的房產卻幸免於難。加之當時凶猛的通貨膨脹,田中頃刻之間成為了百萬富翁。29歲時當選為議員。
田中認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投奔大人物……而且可以借此打通關係,了解各種動向。於是,他投奔了自民黨總裁吉田茂,後因功被提拔為法務省次管。
在吉田茂的門下,田中不僅學會了官場技巧,還與池田和佐藤建立了友情。吉田茂下台之後,池田和佐藤各自為政,隨後田中加入了佐藤派,但並未與池田弄僵,而且還和池田結成了親家。可謂左右逢源。岸信介上台之後,便任命田中為郵政大臣——他成為日本戰後曆史上最年輕的內閣成員。
他先後擔任過三任大臣,每到一處都建立起自己的關係網。他很善交際,從不擺架子,而且樂於助人。甚至用自己的零用錢給下屬發了紅包。即使對於非本派的議員,田中也不會冷落他們。一次中曾根派係的議員野中英二的母親去世時,田中聞風後第一個跑去吊唁。結果,野中也跳槽加入了田中派。
在爭奪首相寶座的大戰中,田中采取了三步走的戰略:一是促成佐藤連任,防止在他羽翼未豐時把政權交給福田;二是在佐藤派內建立自己的勢力;三是對外積極和大平正芳、三木武夫派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於是,1972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大平、三木轉而支持田中,不久他成了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