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家趣篇(3 / 3)

下聯同樣有“虞美人”及“步步嬌”兩個詞牌名,也用擬人法來使形象生動,令人遐思無際。蘇東坡見小妹片刻間便想出這工整的下聯,不由歎道:“巾幗不讓須眉,小妹才華過人,乃女中豪傑。”

大人明察秋毫

梁啟超10歲那年,有一次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剛進大門,就被庭院一株蓓蕾初綻的杏樹迷住了,他偷偷地折了一枝,並掩掩遮遮的藏在寬大的袖筒裏。誰知他這一舉動被他父親和朋友家人看到了。

宴席上,梁父為兒子偷折杏枝的事惴惴不定,一心想不露聲色地暗示兒子一番。為了活躍氣氛,梁父當眾對梁啟超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果你對得上,而且對得好,方可開杯;否則,你隻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

小啟超不知父親的用意,毫無思想準備,略顯難色,但他轉念一想,憑自己的才學,相信不會出醜,於是滿口答應。梁父略加思索,念出上聯:

袖裏籠花,小子暗藏春色;

小啟超聽後一驚,稍頓,恍然大悟,但未顯大驚失色,隨口從從容容地對道:

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眾人聽後,連聲讚道:“妙!妙!”

姑嫂對

蘇家女眷除蘇小妹之外,蘇夫人也才華洋溢。蘇小妹雖然和家中男性對對時常占先,但從未能在蘇夫人麵前討得巧。

一天,蘇家男丁都出了門,蘇夫人閑來無事,便隨手拿了本《三國誌》來看。恰巧小妹進來,見蘇夫人正專心看書,看到“關雲長身在曹營心在漢”,調皮的個性又來了,一手便將蘇夫人手中書本搶去。

蘇夫人吃了一驚,問道:“臭丫頭,又在打甚麼主意?”

小妹說道:“我剛想得一上聯,還沒有下聯,特向嫂嫂討教。”

蘇夫人隻當是真,說道:“你說來聽聽。”

蘇小妹一揚手中書本,道:

嫂嫂看書……心思漢;

蘇夫人又氣又笑,伸手要打她,剛好樹上跌下一隻羽毛未豐的小鳥,蘇小妹咯咯一笑,和丫環捉鳥去了。

過了半天,蘇小妹手中拿著小鳥回來,心中好不得意。殊不知蘇夫人早有對策,一見她便道:“下聯我早已有了。”說完便拉長聲音道:

姑姑追禽……手拉郎。

吟畢還問小妹對不對,小妹一下子滿臉通紅,原來小妹剛巧正是和秦少遊一起捉鳥呢。

夫妻打趣

劉敬,宋時一落魄文人。一次他準備去省府趕考,妻子於是又忙著給丈夫烙燒餅,讓他帶在路上當幹糧,也好省點夥食錢開銷。

妻子在灶上烙燒餅,劉敬在灶下燒火,兩口子恩恩愛愛,有說有笑。妻子打趣說:“你每次到武昌去趕考,走去走回的,為妻好有一比。”

劉敬笑著問道:“哦,你把我比成什麼呀?”

妻子瞟了丈夫一眼,打趣說道:

充無罪之軍三百裏;

劉敬聽後樂了,從灶後跑過來對妻子說道:“噯,我每次去趕考,你在家裏,這也好有一比哩!”

妻子柔笑著問丈夫:“那你把我麼樣比呀?”

劉敬湊近妻子耳朵,小聲說道:

守有夫之寡二十天。

東坡戲小妹

蘇東坡邀友人黃庭堅來家做客,蘇小妹見東坡出門相迎,出個上聯戲謔他。

阿兄門外邀雙月;

“雙月”是個“朋”字,“邀雙月”即“邀朋”。東坡回頭一看,恰見小妹坐在窗邊捉虱子,便笑而應道:

小妹窗前捉半風。

“風”是‘風”的繁寫,“風”字去了左邊一撇,便成了“虱”字。這副趣聯,後來被人們傳為笑談。

挽妻

人生之大不幸有三:幼年喪父,老來喪子,中年喪妻。陳細怪不幸中年喪妻的時候,妻張氏曾含著眼淚口頤一聯自挽,並交代後事說:

妻別良人去也!大丈夫不可無妻,願郎君再續弦時,切莫向新人談舊婦。

子失慈母傷哉!小孩兒終當有娘,盼來日得蒙護養,兒須知繼母即親娘。

言罷而逝。陳細怪哭得死去活來。患難夫妻,半路訣別,陳細怪把自己的全部傷心,都托付在他的挽妻聯中:

跟我半生,可憐薄命糟糠竟歸天上,

囑卿來世,不是封侯夫婿莫到人間。

這挽妻聯叫人讀了,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難禁悲從中來,一字一淚。後來,陳細怪每當妻子的忌日來臨,總有挽詩挽聯悼亡妻。

有年張氏的忌日,淒風苦雨。陳細怪想到妻子長眠地下,荒草孤墳,便作了一首悼亡妻詩:

風風雨雨可奈何?空窗獨自淚成河。

可憐地下相思淚,還比人間十倍多。

到老來,陳細怪每到亡妻的祭日,不是挽詩就是挽聯地悼念張氏,其中有一副挽聯人盡皆知:

油也無,鹽也無,真把你苦死了,

兒不顧,媳不顧,倒比我快活些。

在陳細怪心目中,妻子沒有死,他對她有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