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另一種“拿來主義”(2 / 2)

這種工具主義的傾向始於遊士,張大於遊民,影響到全社會。遊民是脫離了社會正常秩序的一群,在社會中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位置,缺少起碼的生活保障。傳統的意識形態、道德觀念在他們心目中都失去權威性。他們關注的隻是自己的衣食以及與他們發生關係的利益。他們沒有什麼固定的價值觀念,一切“形而上”的東西,都被貶作謀取衣食、攫取利益的工具。什麼“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君子固窮”等等說教都與他們無關。在封建社會的中後期遊民又是最積極、最活躍的一群。特別是社會大變動時期,遊民中的富於冒險精神的勇敢分子非常有可能“變泰發跡”上升為新的統治者。在社會各階層的垂直流動中,遊民最有可能爬上較高的階層,工具主義就成為他們與各個階層搏鬥的武器。這對其他階層所起的社會示範作用非常巨大,人們看到無原則、無是非還能在激烈的利益鬥爭取勝誰不群起而效尤呢?

儒以詩禮發塚。

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若何?”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下不布施,死何含珠為?”

接其鬢,厴其頻,而以金錐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戰國·莊周《莊子·外物》

附譯文:

儒生用詩與禮的教養去挖墳盜墓。

大儒站在墳上向在墳下操作的小儒傳話:“太陽就要從東方升起,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小儒在下麵回答:“裙子與短襖還沒有解開,口中的寶珠也沒有取出來。”

大儒接著說:“《詩》中說得好:‘青青的麥苗,長滿了山坡’。活著的時候不肯布施,死了含珠幹什麼?”

於是他們捏住死者鬢角、按住他的胡須,用鏈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輕輕地撬開他的兩腮,絲毫沒有損壞口中的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