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繼續推廣和完善工傷保險製度。因為這涉及勞資關係及勞動者權利保護問題,也是一般醫療保障製度不易解決的問題。
第六,采取多種方式包括依法劃轉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強化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擴大征繳覆蓋麵,規範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5.健全社會信用體係
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大部分交易都表現為信用交易,信用關係是社會成員之間的基本經濟關係。信用交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主要交易方式。然而,社會信用秩序混亂已成為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失信現象不僅普遍,而且相當嚴重。大量銀行貸款逾期不能收回;企業之間債務拖欠嚴重;欺詐、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屢禁不止;資本市場中欺騙瞞報、發布虛假信息和坐莊炒作不乏其例;個人消費信貸中的一些惡意欠債行為也不斷暴露出來。
造成社會信用秩序混亂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缺乏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信用文化環境;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風險控製和管理製度;缺乏信用信息的社會共享機製;缺乏失信懲罰機製等等。因此,健全社會信用體係應當從以下方麵著手:
(1)普及現代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識。要大力普及信用文化,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宣傳、教育方式,利用學校、企業、社區、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廣泛開展信用道德教育,提高社會主體的守信意識和維權知識。
(2)引導企業健全內部信用管理製度。通過各種方式促進企業內部加強信用管理,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將其作為企業管理和選擇交易夥伴的重要條件之一。
(3)健全並完善社會信用信息的透明和開放製度。首先,應當建立社會基本信用數據的開放製度。應明確規定政府、企業哪些信用數據必須開放以及開放的範圍和程度。在信息開放方麵,對於應公開而未能及時向社會公布信息的行為,有關部門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次,鼓勵和支持在重要行業內部建立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通過對行業內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規範傳播,大大提高行業內的信息對稱度,減少行業內的失信行為。例如,金融機構掌握的社會成員的部分信用信息,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也應通過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向有關機構提供並允許合法傳播。
(4)加強信用方麵的立法和執法,健全失信懲罰機製。通過法律途徑,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這就要求:第一,盡快製定與信用信息服務有關的法律和法規。第二,應盡快研究並完善失信懲罰機製。應明確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失信與犯罪的區別及法律邊界、失信的懲戒形式和製裁程度、失信懲罰機製的操作和執行等等。
(5)完善政府的信用監管體係和製度。一是應明確政府的監管部門及其監管職能;二是明確監管部門的監督處罰權力和職責;三是建立體係化的監管製度。
6.加強法製建設。
(1)全麵推進經濟法製建設。按照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著眼於確立製度、規範權責、保障權益。完善市場主體和中介組織法律製度,使各類市場主體真正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完善產權法律製度,規範和理順產權關係,保護各類產權權益。完善市場交易法律製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安全,維護公平競爭。完善預算、稅收、金融和投資等法律法規,規範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完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勞動者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完善社會領域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麵的法律法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
(2)加強執法和監督。加強對法律法規的解釋工作,加大執法力度,提高行政執法、司法審判和檢察的能力和水平,確保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維護法製的統一和尊嚴。按照權力與責任掛鉤、權力與利益脫鉤的要求,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製,防止和糾正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本位主義。改革行政執法體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推進司法體製改革,維護司法公正。實行執法責任製和執法過錯追究製,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8.4加強國土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
國土整治是國家的大局,政府的重要職能。國土整治最終目的是使國土資源開發進入良性循環,使人和自然和諧協調發展。隻有把國土整治好了,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發展才能獲得廣闊、堅實的基礎。美國在麵臨世界經濟危機的20世紀30年代,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國土整治工程,例如人們熟悉的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胡佛水壩、大古力水壩等,對相對落後的地區進行了有效的開發和整治。蘇聯在其工業化過程中,也曾大力加強對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的開發(包括修築西伯利亞鐵路等),從而使蘇聯經濟獲得了廣闊的腹地,奠定了世界強國的基礎。對於像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土資源相對貧乏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無論是經濟的起飛,抑或是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要求我們必須把國土資源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在21世紀最初的10年左右的時間裏,打一場國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