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便秘
懷孕以後,由於排便的時間沒有規律或者腸道肌肉變得鬆弛,因此很容易導致便秘。孕媽媽在孕期需要常吃一些有助於排便的食物,例如粗糧、韭菜等。另外,日常還需要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孕婦瑜伽,這樣會對緩解便秘有所幫助。
孕期便秘症狀和原因
便秘,俗稱大便幹燥,孕期由於胃酸減少、體力活動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再加上胎兒逐漸增大,膨大的子宮壓迫小腸,使其難以蠕動,孕媽媽就容易發生腸脹氣或者便秘。另外,產褥期女性經常臥床休息,體力活動減少,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久之容易形成痔瘡。
孕期便秘的危害
便秘情況下,排便會用勁增大,就有可能導致流產、早產和痔瘡。
孕期便秘調理原則
孕期便秘適合多吃含纖維多的食物:
1.如各種製作較粗糙的糧食。如糙米、大麥、玉米。
2.多飲水。晨起空腹喝1杯淡鹽水,對防治便秘非常有效。
3.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粗糧、豆類、瘦肉等,可以促進胃腸蠕動。
4.多吃產氣食物。適當食用萵筍、蘿卜、豆類等,刺激腸道蠕動,利於排便。
5.選擇含水分多的食物。如鮮牛奶,自己製作的鮮果汁等。
孕期便秘的飲食調理
膳食纖維可加速腸蠕動,促進腸道內代謝廢物的排出,減輕孕期的便秘。每日吃一頓粗糧,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對便秘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妊娠水腫
妊娠水腫是指女性在懷孕5~6個月以後,出現腿部水腫,腹部脹滿,腹圍增大迅速,體重明顯增加,甚至頭麵及全身皆腫的一種病症。腿部水腫是由於下腔靜脈受增大的子宮壓迫,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
妊娠水腫症狀和原因
妊娠水腫的主要症狀表現為孕媽媽腿部皮膚緊而發亮,彈性降低,用手指按壓後出現凹陷。水腫的程度分輕重,由踝部開始,逐漸向上擴展到小腿、大腿、腹壁、外陰,嚴重的可蔓延全身,甚至伴有腹水。妊娠水腫症狀較輕者,要多休息,睡眠時抬高腿部。飲食中一定要注意控製鹽分和水分的攝入量,以免加重水腫。
孕晚期胎兒的營養需求增加,這時需要食用高蛋白食物,以補充血漿的蛋白含量,維持血漿膠體正常的滲透壓。營養不良性低蛋白血症、貧血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孕媽媽水腫的常見原因。
妊娠水腫飲食調理
患有妊娠水腫的孕媽媽飲食的主要目的,應該放在控製鹽分的攝入和水分的攝入量上。控製鹽分的攝入,就可以控製飲水量,防止水腫。
多吃冬瓜。冬瓜富含碳水化合物、澱粉、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等,有利尿消腫、解毒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對妊娠水腫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肝炎、腎炎、支氣管炎的食療效果很好。例如:取鮮冬瓜500克,活鯉魚1尾,加水煮成冬瓜鮮魚湯,味道鮮美,可防治妊娠水腫。
多吃鴨肉。鴨肉富含蛋白質、脂肪、鐵、鉀、糖等多種營養素,有清熱涼血、祛病健身之功效。青頭鴨肉通利小便,常吃可利尿消腫,尤其是對妊娠水腫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有慢性腎炎病史的孕媽媽常吃,可有效地保護腎髒。
多吃豬腰花。豬腰花有滋腎利尿的作用,適宜孕媽媽偶爾食用以滋補腎髒。但注意一定要將腎上腺割除幹淨。清洗腰花時,可以看到白色纖維膜內有一個淺褐色腺體,那就是腎上腺。它富含皮質激素和髓質激素。如果孕媽媽誤食皮質激素可使孕媽媽體內血鈉增高,排尿減少而誘發妊娠水腫;髓質激素可促進糖原分解,使心跳加快,誘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妊娠高血糖等疾患,同時可以出現惡心、嘔吐、手足麻木、肌肉無力等中毒症狀。因此,吃腰花時,必須割除腎上腺。
多吃荸薺。荸薺,又稱為地栗,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尼克酸、胡蘿卜素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清心瀉火、潤肺涼肝、消食化痰、利尿明目之功效。孕媽媽常吃荸薺,可以防治妊娠水腫、妊娠期間並發的急、慢性腎炎,妊娠合並肝炎等疾患。
荸薺加海帶適量煮湯,被稱為“二仙飲”,可以防治妊娠期間的缺碘、妊娠水腫、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痔瘡便血等症。例如:取荸薺、鮮藕、白蘿卜各200克,洗淨切片煎水同服,每日1劑,可以治療妊娠水腫。或者將荸薺榨汁當茶飲,可治療咽喉炎、舌炎及聲音嘶啞。
香菇海鮮湯
原料:斑節蝦100克,香菇、海帶各50克,牡蠣30克,枸杞子少許、精鹽適量,胡椒粉少許,柴魚醬油1/2大匙,雞湯1500克。
做法:
1.香菇去蒂、洗淨,切花刀;海帶洗淨,切成條。
2.將斑節蝦剝去頭、殼,留蝦尾殼,洗淨;牡蠣洗淨。
3.鍋中加入雞湯煮沸,下入香菇、海帶,用中火煮沸20分鍾,再放入斑節蝦、牡蠣、枸杞子,加入精鹽、胡椒粉、柴魚醬油煮至蝦肉變紅色即可。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俗稱“妊高征”,是一種常見的妊娠並發症。若孕媽媽平時血壓一直正常,而在妊娠24周後發生高血壓,同時出現水腫和蛋白尿的症狀,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產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要引起足夠重視。
大齡孕婦大齡的孕媽媽要注意了,即便不是很肥胖,依然容易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症狀和原因
妊高征主要表現為三大症狀
水腫:表現為體重過度增長,踝部、腿部、腹壁以及全身水腫。
高血壓:血壓≥18/12千帕,或較基礎增加≥4/2千帕,測量2次至少間隔6小時以上。
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3克/升為蛋白尿,測量至少2次,間隔6小時以上。其發病原因醫學上至今還不十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