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本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2 / 3)

比如,老師在講授一課有關香港旅遊勝地的文章,給學生布置的前置性作業是找出澳門旅遊名勝的英文名稱。澳門作為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城巿,同學們對名勝或觀光景點耳熟能詳,但談到他們的英文名稱,同學們卻一知半解。因此,通過同學們收集資料並在課堂上交流,他們很快就學到很多不同的名勝古跡英文,而且內容及數量遠遠超過老師的要求,老師不需費多大的勁,就有豐富的資源,學生也學得輕鬆愉快。

5.小組長在小組學習中發揮的功效

生本教育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個性、長處和短處,應該讓孩子們在小組中求得互動,在互動中達到互補,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生本小組學習”構成了生本英語教學中的“互動學習”的教學模式,透過同學們合作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本校推行生本教育改革,取得一些成效,學生在學習英語的興趣、信心、學習成績等方麵都有明顯的提高,但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小組合作使課堂氣氛活潑起來,但同時也給教師控製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有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讓同學進行小組討論;有些小組兩三人爭先恐後,同時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些小組始終隻有一人發言,其他人卻鴉雀無聲;有些小組互相推讓,無人作聲;還有些小組的討論活動變成了小組“自由講”,把老師命定的題目拉得老遠,甚至離題,這樣的課堂看似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

為了讓小組的活動開展順利,小組長的作用舉足輕重。身為組長要起凝聚、團結全組同學、組織組員投入課堂活動、管理組員課堂紀律等作用,組長不僅是老師的好幫手,也是名副其實的小老師。

初一年級有一位溫同學,品性善良,性格沉默寡言,去年由於成績不理想而須重讀初一。在今年度實行生本教育中,他被挑選成為小組長。起初,他對擔任此任務不太情願,但在老師的支持和鼓勵下,他不但成了一位稱職的組長,學習成績也進步很多。該生第一段英文成績為62.8分,第二段提高至79.9分,比第一段進步了17.1分。在分享成功的經驗中,他提到擔任小組長使他對自己提出要求,要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促使自己的成績有所進步,從而使其他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增加不少。

三、總結經驗 展望未來

1.學生認為生本教育優於傳統教育

在總結生本教育成效的同時,也應該總結我校學生對於生本教育的評價。雖然單靠學生對生本教育的評價比較主觀、不夠全麵。然而生本教育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因此,我們不應忽略學生對生本教育的評價。

此次問卷調查中,有51位學生(占54.8%)認為英語生本教育與傳統英語教育的成效差不多;有37位學生(占39.8%)認為英語生本教育較傳統英語教育的成效好;有5位學生(占5.4%)則認為生本教育較傳統英語教育的成效差。從學生對生本教育的評價來看,大部分的學生並未認為生本教育對其學習有好處,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其所帶來學習的好處與傳統英語教育相同或相差不大。因此,我們有必要分析造成這個評價現象的原因,原因綜合有以下幾點:①生本教育在我校推行的日子尚短,學生對生本教育的認識不足;②學生本身並未意識到生本教育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③本校英語教師對生本教育實施的掌握能力仍未充足;④需要按著本校實際的狀況,對生本教育的理論作出適當地調整;⑤傳統英語教學方法植根於學生之中,一時未能接受新的教學法。在獲得這些評價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推行生本教育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教師在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平衡的拿捏上,仍需下更多的工夫,以實踐累積經驗,期望利用生本教育去發展澳門的英語教育,使學生能在更愉快、更輕鬆的環境下學習,提高他們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2.學生認為生本教育應該加強或改善的地方

如前文所述,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生本教育與傳統英語教育的成效差不多,有少部分學生認為生本教育的成效比傳統英語教育遜色。學生們認為生本教育要改善的地方分別有:36人次認為學生的參與度應該要提高;27人次認為發揮學生思考能力方麵應該加強;43人次認為現時課堂的氣氛未夠輕鬆;27人次認為應該增加學生在課堂中使用英語的機會;10人次認為教師應給予更多時間給小組討論、教師應給予更多指引等。

總結學生對生本教育課堂設置上的意見後,發現在課堂設置上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間。我們了解到學生的希望和所需。這些寶貴意見,可以作為我們日後生本教育課堂設置的一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