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生本德育成為最美麗的風景線(1 / 2)

生本教育不隻是在教學上,就德育本身而言,也必須實行生本的改革。隻有學生自己進行選擇,自己進行體驗,才能提高人格的道德感悟,在德行方麵得到真正的提高。

我在擔任班主任的工作中獲得了一些經驗,在這裏願意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的角色定位

生本教育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在實施中首先要解決師生的角色定位問題。我以“教師布台,學生演戲”為原則,明確學生是主體,教師隻是引導者。學生不是教師的附屬物或單純的接受者,而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一個具有主體性、有自身內在要求和發展潛力的個體,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促進學生的自由發展。作為教師,悅納學生、欣賞學生、激勵學生從而心情愉悅;作為學生,一個個想法變成現實,被尊重、被欣賞、被器重,從而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準確的角色定位,為學生的全麵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班級“整體觀念”的形成

1.用“木桶原理”

每個學生都是由“長”“短”不一的木板組成的“小木桶”,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並存,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片麵地以某一個標準來判斷學生,而是應該將其長處加以發揚,短處加以彌補改進,才能提高學生這個“小木桶”的存水量,進而提高班級這個“大木桶”的存水量。

在班級管理中我實施“今天我當家”的做法。每天由不同的學生負責管理班級的日常事務。為此,我班設計了一本“今天我當家”的登記本,上麵要記錄的內容有:出勤情況、上課情況、衛生情況、課間紀律、宿舍情況、自由講、當家小結、班主任寄語。要求“小當家”學生記錄好當天的情況,其中“自由講”是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地方,由學生自己寫上去,可對某件事、某些現象、某個同學的評論等發表意見。班主任寄語是由班主任根據登記本的情況提出的希望和留言。這個登記本掛在教室了,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查閱和發表意見。“今天我當家”的做法,既讓全班同學都有參加管理班集體的機會,也培養了他們的整體觀念,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中,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班級是一個大家庭,隻有全班同學一起努力,揚長補短,這個集體才能走向成功。

2.實施“共生效應”

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眾多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這就是“共生效應”。在班級中,優等生和後進生之間的隔閡較嚴重,不利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因而,我充分利用“共生效應”,幫助學生建立互幫互助的“共生圈”,即建立學習小組。我將班級分為十多個小組,每四人為一組,每組的優等生比例、後進生比例相同,我班主要實施的是從德育分統計和舉手統計這兩方麵來評價小組。(1)德育分統計:每天由“小當家”按照班規的加分、扣分情況輸入電腦的班級管理係統,每周統計一次,算出各小組的德育總分進行排名獎勵(獎勵前五名);(2)舉手統計:每天由“小當家”記錄好當天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情況,每周統計一次當周的舉手次數,算出各小組舉手的總次數,進行排名獎勵(獎勵前五名)。這樣,每個學生就不僅要自己成功,也要關心、幫助其他組員成功,自然形成一個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