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真正地把學習變成“遊戲”。在課堂上,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身心投入,而且學習效率高。記不清有多少次上完課,我收拾教具準備離開講台時,有幾個學生拉著我的手說:“老師,等一下我們還上語文課,好嗎?”還有一次,我和學生在玩“抽大獎”的識字遊戲,當我結束遊戲對學生說下課時,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大喊:“不,老師,我們還要玩遊戲!”於是,我又用了課間的十分鍾繼續進行遊戲。生本教育不止讓學生樂於學,還讓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和滿足。
三、注重學習方法 培養快樂閱讀習慣
1.在閱讀中,讓孩子體驗識字的快樂
生本語文要求一年級的小朋友第二學期認識2000個生字,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確實有點難度。怎樣才能降低學生的遺忘率呢?讓學生在閱讀中鞏固所學的生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孩子認識了一定的生字後,一方麵,我鼓勵他們買一些短小而簡單的課外書來讀,我在課前增設了“課前一分鍾”環節,讓他們拿平時讀過的課外書來展示:講故事,提問題。如:張藝藍繪聲繪色地講完《狐狸和仙鶴》的故事後,她提的問題是:①狐狸拿什麼盛湯給仙鶴吃?②狐狸最後為什麼會餓著肚子回家?③仙鶴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當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都搶著答。也可以是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等。無論是當“考官”的還是當聽眾,他們的熱情都非常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麵,我在上課的時候有意識地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給他們聽,當他們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我就突然停下來,然後告訴他們這些有趣的故事在哪些書裏麵,從而誘導他們選擇一些短小而有趣的故事來讀。在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樂趣後,我就告訴他們,如果想讀更多更有趣的書,就要認識更多的生字,結果他們在看課外書的時候表現得更加積極認真了。為了強化他們讀書的興趣,我在教室設立了圖書角,讓孩子有源源不斷的故事書可讀,我還舉辦小小故事會、猜謎語比賽,為孩子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
2.在閱讀中,讓孩子體驗個性發展的快樂
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又服務於生活。孩子們的興趣有個共同的趨向,那就是傾向於與自己關係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發生在他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或每一個人納入到課堂中來,會引起極大的興趣,產生共鳴。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人格的熏陶,如:在教學《狐假虎威》這一課時,學生學完文章後,我請小朋友們思考一下:“你想說些什麼?”小朋友們紛紛舉手,“狐狸真狡猾!”“狐狸真奸詐!”“我不喜歡這麼狡猾的動物!”絕大部分學生對狐狸的狡猾奸詐有了共同的認識。這時我問學生:“就這一課中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你對狐狸有沒有不同的看法?”這一問題一拋出,學生立即展開討論,隨後說出了自己不同的認識:“狐狸多聰明呀!”“與老虎相比,它是個弱者,在危險的時候,他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現在社會,許多弱者因在比自己強大的敵人麵前不會鬥智而受欺負,他們應該向狐狸學習。”又有學生說:“外表再強大,隻要不動腦筋也會敗在別人手中。”小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自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一股醉心的快樂湧上心頭,就讓他們去爭論、去分辨吧。這不正是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嗎?3.在閱讀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