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生本實驗教學中如何設置開放性作業(1 / 2)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作業的設置形式已遠遠滯後於課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許多教師設置的作業仍停留在“老麵孔”上,即: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應用意識淡薄,開放意識及探究意識嚴重缺乏。學生仍停留在“死做”作業的層麵上,這樣的作業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創新意識扼殺在“搖籃”中。

生本實驗中,數學課外作業既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前提,又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整個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布置適量和有效的課外作業,不僅可以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想、發展多方麵的興趣愛好,養成自學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為此,我們將作業進行了改編,力求找出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係,精心設計各種貼近兒童生活、具有很強時代性、應用性的家庭作業。既達到作業練習的目的,又體現了生本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

皮亞傑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作業本來是一種操作,不僅限於書麵作業,它既可以是一項活動,也可以是一件製作。作業設計應還其本來的麵目,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形式要多種多樣,才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一、低年級段的作業

1.情境式作業

學生對於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感到乏味。因此,我們可以給一些枯燥的作業創設一定的情境,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前,我布置了這樣的前置性作業:設計“今天我當家”的情境活動,展示琳琅滿目的商品架,讓學生放學後自己組合小組購物,算一算“20元錢可以買什麼?”“30元錢可以買什麼?”“你最喜歡買什麼?”“共要花多少錢?”……這樣,將枯燥的“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的題目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學生倍感作業的有趣,進而喜愛上了作業。

2.遊戲式作業

遊戲一直是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所學的知識蘊涵於遊戲中,可以提高學生作業的積極性。我們鼓勵學生閱讀數學故事、數學知識,開展數學遊戲活動,做到“寓做作業於遊戲中”。比如像《小學生數學報》、《趣味數學》等報刊書籍中有很多數學童話故事、數學遊戲(如數學跳棋,搶“30”遊戲,模擬購物等)、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知識(如高斯求和,畢達哥拉斯定律等)。學生對此類遊戲式作業樂此不疲,抓緊所有時間,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這種遊戲作業也能得到家長比較好的配合,獲得較好的收效。學生做起來和玩起來,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二、高年級段的作業

1.操作性作業

操作性作業是指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如試驗、測量、製作等),根據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的現象、實物、數據等,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或計算,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作業。學習了《年月日》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年份,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年月日的知識,自己動手製作一幅精美小年曆。教學《有趣的七巧板》後,布置學生用七巧板拚出一些有趣的圖案。又如學了《圓的認識》以後,布置學生用若幹個圓創造一幅美麗的圖案,如:奧運五環圖等。這樣做到寓做作業於實踐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增加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