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廁所建築中的風俗與風水(1 / 3)

中國的民居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由於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以及季節氣候的差異,各地區、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居住習慣和居住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習慣,所以,中國的民居,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真個是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在這多姿多彩的背影裏,卻有一點是基本的、共同的,就是中國的民居非常講究風水,這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傳統。什麼地方能蓋房子,什麼地方不能蓋;什麼地方對主人有利,什麼地方對主人不祥;什麼地方吉,什麼地方凶,大門朝哪個方向開,都有很多方案可以選擇,但同時又有許多看不見的規則在製約。

其實,把風水學作為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過於簡單,把它奉如神明又非常可笑。同任何事情一樣,對風水和風水學,人們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風水作為一種風俗習慣也罷,作為一種學問也罷,既然能夠存在幾千年,就有它存在的理由。現在,很多人已經從地球物理、磁場幹擾、太陽光線、放射物質的射線傷害等方麵為風水學找到了物理化學等方麵的理論根據。筆者認為最簡單直接的應該是心理學方麵的根據。以住宅前方有兩條河或路相交成夾角為例,風水學認為此宅不吉。換一顆平常心,想想就明白了:每天打開門,往前方一看就是一個牛角尖。天天鑽在這個牛角尖裏,心裏能舒服嗎!心理上有了障礙做事想要順當也難。說了這麼多題外話,隻是為後麵要寫的內容作一個伏筆,因為古人在廁所建築中也非常注重風水的問題,我們隻是在介紹這方麵的曆史,而不是要宣傳提倡什麼東西。

清人張宗法在一本研究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著作《三農記》中曾專門講到農民住宅的建築問題,指出在修建廁所時應該注意以下方麵:“忌當前門、後門及屋棟柱,不可近灶、近井。出入當諱,掃治潔淨。”這裏對修建廁所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告訴人們應當忌諱避免哪些做法。表麵上看,張宗法在這裏講的是風水方麵的宜忌,實際上,如果從居家過日子的角度考慮,它首先涉及的是人們的一個心理接受能力的問題。毋庸諱言,由於廁所本身的特殊用途,它的不潔的形象、它發出的不雅的氣味,等等,使它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肮髒、厭惡、會給人帶來晦氣和噩運的印象,迫使人們對它疏遠。這樣一個處所如果正對著或正擋著前門後門,一開門看到的就是廁所,一出門要經過的就是廁所,這肯定會在人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同理,梁柱都是房屋的核心構件(俗語“頂梁柱”可見一斑),讓一個廁所日日夜夜對著它們會對房主人產生什麼樣的心理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至於不可近灶近井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這不僅有個心理問題,還有個衛生問題。要吃到嘴裏的飯菜是在糞坑旁邊做出來的,有幾個人會不惡心?廁所的氣味、蒼蠅蛆蟲都會影響廚房的衛生,不能近井當然是擔心廁所滲漏,汙染水質。所以,風水學實際上是祖先千百年生活生產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但因為曆史條件的限製,他們還無法說清其中的科學原理。為了讓人們信服並照著去做,而不得不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同樣,因為沒有辦法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和對自然力量的恐懼,人們也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迷信與虛幻。因此,對風水學首要的是研究分析,取其科學,去其迷信。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失之偏頗。

風水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自然界中風和水對人類居住環境的影響的學問。風是氣候環境,水是生命的源泉,這兩者對生活在農耕時代的人們性命攸關。也正因為風水對人們的生活的影響重大,所以,表現在廁所的安置問題上,就有了一些基本原則:一是要安置在房屋的次要地位,不要喧賓奪主;二是不能正對堂屋大門;三是不要處於風口上;四是不可正對後門;五是不能對著正屋的梁柱;六是要遠離鍋灶水井。如果廁所安排的位置不當,就有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廁所要是設在八卦中的“生”位,就會褻瀆衝撞吉星,那當然是大大不利。廁所破敗也會給主人帶來災難疾病。宅子前麵挖有糞池則主人會患水痘生毒瘡,甚至會因此而死——“來脈設廁痘瘡死”。說它是經驗原則,是說這是祖先在成千上萬年的生活與生產實踐中的經驗總結;說它是基本原則,是說這是我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東部平原還是西部山區都奉此為圭臬。風水下的南北差異

也是因為風水,南北方對廁所與住宅的方位就有一些微妙的區別。

1、四合院裏的廁所

北方典型的傳統民居是四合院,過去四合院中的廁所通常被安排在院子的西南角。在這個大前提下,各家會有一些小小的變通。有的人家會安排在外院的西小跨院,有的會修建在裏院的西南角——走廊拐角處的盝頂處。東、西廂房與分院矮牆或遊廊之間的耳房叫“盝頂”。“盝”的本意是盒子,可以想見盝頂的麵積之小。它可以作仆人住的下房,也可以作廁所。東邊的一問盝頂通常作廚房。

2、以惡治惡的實踐

為什麼要安排在西南角?因為西南角是八卦中的煞位,是大名鼎鼎的惡神白虎星呆的地方,也被認為是比較容易給主人帶來災禍的地方。中國有用汙穢之物避邪鎮惡的習慣做法,在凶位上設廁所正是此種理論的運用。以人們排出的汙物穢氣鎮在煞位上,是一個以惡治惡的省力辦法。不僅如此,據說這樣做還可以逢凶化吉,去禍添福,大概也是負負得正的意思吧。設在西南角,也符合廁所設置方位的基本原則:不在主位,不對正門後門,不近灶井等。這個方位也比較隱蔽,一般少有人涉足,有客來訪,人從東南角的院門進來,西南角正好是來人的視線死角,免得讓人家一進院門就看見不潔之所。

人們在參觀阜成門內西三條21號的魯迅故居時會發現院內廁所不在西南角,而在前院的西北角。因為西南角沒有獨立的小院,且與南屋相連的房屋做了客人的客房,讓客人傍著廁所居住顯然不大合適,所以,廁所隻能安排在比較僻靜的西北角。但本院的正房後麵有寬敞的後院,廁所並沒設在後院,所以這種布局還是大體符合古人的設廁原則的。(高巍:《四合院》,學苑出版社,2003年7月北京第1版,35頁)

3、西南西北的爭論

當然,也有人說廁所安置在四合院中的西北角才是正格,才符合風水學的基本原理。因為老北京人蓋房講究風水,以東南角為最吉,所以廚房一般設在東廂房;以西北角為大凶,茅房一般被安放在西北角這個不祥之地。以惡治惡,以臭治凶,以汙穢治妖邪,本來就是祖先們樸素的哲學思想。把廁所放在西北角這個大凶之所,正是以惡治惡理論的最好實踐。

西北也凶,西南也惡,廁所放在西南角有理,放在西北角也有理。同樣一個北京城,關於風水的論述竟然如此大相徑庭,真讓人有些手足無措。可見風水之學原不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把戲。

在河北農村,很多農家的四合院裏的廁所一般也是按照上述原則安排的。農家四合院裏沒有城裏那麼多房子,除了正宅之外就是倉庫、雞舍、豬圈、廁所這樣一些輔助設施。通常的布局是豬圈安置在西南角,緊挨著豬圈靠西院牆的是廁所,然後是倉庫、雞舍。在豬圈下的南牆根有一道小排水溝通往院牆外。

4、南方沿海的風水

南方城市看上去大都是先人們率性而為的產物,不像北方城市那樣橫平豎直,方方正正,而是亂七八糟,毫無規章。從主要街道到巷子弄堂,基本元方向感可言,也沒有如四合院那樣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居民住宅。所以,民居裏的方位要求當然也就不會有西南還是西北的爭議,符合前麵所說的基本原則就行。

南方農村很少有四合院式的建築,一般家庭就是正屋加廚房、畜禽舍、廁所,單獨的倉庫建築都很少有。南方農家的廁所一般不會安排在主屋的南麵,而多數都是在主屋的東北角或西北角,一般情況下會在主屋的偏後位置,而不會偏到前麵去,甚至廁所的前房簷也不會和主屋的前房簷並列。也會有些人家幹脆把廁所安排在主屋的後麵。

5、風就是風水就是水

北方的廁所在主屋之南,而南方的廁所在主屋之北,這不僅是一個居住習慣問題,還是一個風水問題,是嚴格意義上的風和水的問題的影響。南方多南風,尤其在春夏秋三季,通常以東南風西南風居多,而北方多北風。南方人要是把廁所建在主屋的前麵,風一起,主人豈不是要坐在家裏聞臭氣,北方亦然。前麵我們說過,風水之風實際上是個大氣候對小民居的影響,如果風水學不與自然環境氣象氣候相關,那麼,因為八卦的方位是一定的,所以南北方的廁所必須在同一個方位才對。東北一些農村的情況又有不同,他們把豬圈放在院內的西南角,而把廁所放在院子的西北或東北角,這可以說和河北農村是大同小異。

再說水。水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南方多雨,成為水鄉,北方幹燥,多為旱田。這樣,在肥料的使用上,南北方就形成了各自的耕作方式。南方主要使用水肥,即使是化肥也要用水溶解後再澆灑到田地裏,糞肥當然是以水肥為主,使用灰肥的機會很少。北方主要使用幹性肥料如灰肥,即使是人畜糞也要晾幹後搗成顆粒狀,然後灑到莊稼地裏。反映在廁所問題上,南北方的農家廁所在規格形製和建築上都有很大的區別。

6、南方水廁的建造

這裏的水廁不是指城市意義上的水衝廁,而是僅指糞坑裏積儲大量水源的農家廁所。南方因為施用水肥(農民自己稱之為“薄水糞兒”),糞坑通常都很大,坑體多為圓柱式或圓鼓式,坑底則是一個倒置的圓錐體,隻不過錐尖不那麼尖細罷了。廁坑是用磚頭石灰砌成。因為廁坑不能有滲水漏水的現象,故對操作工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砌的時候也很細心。砌的時候在廁坑裏操作的瓦工不能說話,據說他要一開口說話,砌成的茅坑非漏不可。在砌好廁坑裏的最後一塊磚頭後,主人家還會端上滿滿一碗熱騰騰的紅燒肉(哪怕是自己家的人砌的也會有如此一碗肉),讓瓦工就在廁坑裏吃完。這樣,主人家就會財源滾滾,大發大旺,養的豬又肥又大,種的莊稼就會苗壯子滿。如果砌的茅坑有滲漏現象,那不僅是肥源的流失,更是家道不興旺的象征,鄉村俗語常用“鈍灶漏茅坑”(鈍灶是說灶砌得有問題,做飯燒水既費時又浪費柴草)來形容一戶人家日子過得艱難,事事不順,且沒有前途,家道景象黯淡。

有些南方地區的人家圖省事,幹脆就買一個大水缸埋到地上作茅坑。不過這種缸質量要求也不是很高,通常人們會買那種缸上有一些瑕疵,甚至有幾條悶縫的,因為這種缸價格會便宜很多,在實踐中也不影響使用。

7、南方水廁的使用

廁坑設計成這樣的體形非常有它的科學道理。哪怕是滿滿一坑糞,隻要用糞勺在坑裏多攪動幾下,就能把滿坑的糞便上下攪和得很均勻,而不至於上麵太稀,下麵太稠,坑底也容易清空。每次清空後,都要挑上半坑的坐缸水,以便糞肥在裏麵漚製。這樣的存儲方法有個很大的優越性,就是當糞便沒有發酵時,因為坑裏的水量很大,就沒有什麼氣味外溢。事實上,糞坑裏的肥料很快就會發酵,冬天時間長些,夏天隻要幾天。而發酵之後,糞坑上麵就會有厚厚的一層懸浮物,這樣,糞便的氣味就封在這個懸浮層下麵,也不顯得刺鼻。由於它和豬圈相連,而豬圈的地麵鋪得稍有坡度,傾斜向糞坑,這樣,豬的糞便可以直接流入糞坑,和人糞攪和在一起,夏天人們還會扔些綠草在裏麵一起漚製發酵。這樣的糞坑,小的可以盛二三十擔水,大的能裝五六十擔水(三個立方左右),由於經常要挑水往裏倒,坑上麵多半沒有遮蓋。早先,有的地方的人們就直接蹲在坑邊上大便,因此晉侯那樣的悲劇不斷地重演,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以及癲癇病人,一不注意,就會陷入滅頂之災。細心的家庭主人會在糞坑邊上適當的地方立一根牢固的木樁,然後在樁上係一根結實的繩子或帶子,老人和孩子上廁所時拉住這根繩子就能夠安全些。很多人家喜歡在廁所的房簷前栽一排樹,房主人就把繩子直接係在樹上。為防止糞水濺到屁股上,有些人家還會在糞坑裏漂上一塊板,想辦法固定在人蹲的下方。這就有了一句歇後語:“茅坑的塊板——等死(屎)。”後來,很多人家學公共廁所的樣子,也做一個大便槽,人就跨蹲在槽子上大便,危險就沒有了。很多地方是在茅坑上專門建一個架子,再做一個坐椅式的東西連在上麵,椅麵上掏一個圓孔,人坐在上麵方便,既安全又舒適。架子以外的地方全部封閉,雅觀而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