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用紙“淨身”的最早記載見於1718年,美國則遲至1857年才有正式的廁紙。維多利亞女皇(1837—1901)婚後才從德國丈夫阿爾拔王子身上“發現”廁紙,他們於1840年結婚,可以想象此前英國人極少用紙上廁。
據《日常事物源起》的考據,單張廁紙1857年在美國上市,製造商為J.Gayetty;成卷廁紙到1879年為英國人w..Alcock所創,但市場對這些產品的反應甚差。直至1907年史各特廁紙(Scot‘Tissue)才獲得空前成功(史各特廁紙由費城人Edward和ClarenceScott兄弟經營),當年廁紙公司花了很大力氣(廣告)才改變人們抗拒“便便”後用廁紙的心理,此前普遍的抹穢物是用後可洗的布。據說目前隻有百分之九十八的美國人如廁後用廁紙.至於那百分之二不用廁紙者以何物善後,則屬於個人隱私的範疇。在德國和蘇聯的部分地區,人們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用報紙如廁。
1、卷筒手紙的麵世
發起了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在1880年第一次開始生產真正的廁紙意義上的衛生紙,那是一種粗糙的方形衛生紙,很得當時人的青睞。1928年,德國人終於也為衛生紙事業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從而在廁所衛生文明史上占有了恰如其分的一席之地。施瓦本銀行家漢斯·克倫克租用路德維希堡糧食局的一間空房,開始生產每卷1000張的衛生紙。無論如何,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出現專供廁所用的卷筒手紙。時至今日,卷筒衛生紙的使用已遍及全世界大部分地區。
據日本一位廁所專家計算,僅日本每天消耗的廁紙足夠把地球圍上十幾圈兒。他擔心的是,當全世界的人都使用廁紙時,會造成嚴重的資源問題。
2、沒有手紙的尷尬
2002年,美國最大的紙製品公司金佰利公司做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表示,他們最希望廁所裏有的東西就是衛生紙,這些人認為,向別人借衛生紙或者跑出去找衛生紙是他們最尷尬的事。不過,尷尬歸尷尬,大概每個人都有這樣難免的尷尬時刻——急匆匆奔到廁所,蹲下來才發現手紙沒帶,但這時已起不來了,隻有固守待援。阿城在《廁所》裏把這一窘境寫得比較傳神:老吳上茅房沒帶紙,等著第二個人來了借,結果也沒有,一直等到第五個,都是憋著借別人的紙呢。五個人就這樣蹲著,一邊聊天一邊等,等了一小時,不見人來,老吳站起來係好褲子,說,我的晾幹了。一個上海人帶著他的外國朋友去公廁,等了一會兒,忽然聽到外國朋友在廁所裏大喊救命,他慌慌張張衝進廁所,才知道那朋友是沒帶手紙急的。今天的西方世界,物質基礎十分雄厚,公共衛生設施相當完備,一般的公共廁所裏都備有衛生紙,甚至還有麵巾紙。中國的公共廁所一般不具備這種條件,當西方人來到中國時,常常忽略這個細節,那就免不了要出一回名副其實的洋相,難怪他要喊救命了。2004年7月,陝西商洛市一男子在某酒店如廁,見廁所內沒有衛生紙,就打電話到服務台讓服務員送手紙,結果他怪服務員送慢了,一怒之下將服務員打傷,送進了醫院。
3、提供廁紙的曆史
要認真考究起來,中國的廁所給如廁者提供手紙的曆史其實要遠遠早於國外。明末清初佚名作者寫的小說《掘新坑慳鬼成財主》中介紹,吝嗇鬼穆太公進城去了一趟,居然找到了一個發財的商機,回來後投資建了廁所,並請教書先生寫了百十張“報條”——就是今天的廣告——廣為張貼。報條上大書:“穆家噴香新坑,奉求遠近君子下顧,本宅願貼草紙。”意思是說,我們穆家新近蓋了一處香噴噴的茅坑,敬請遠近君子仁人前來方便,凡惠顧者,穆家情願恭送手紙。鄉下人便後擦屁股,“用慣了稻草瓦片”,如今穆太公白送草紙,再加上其他措施,穆太公的生意就如烈火烹油,“那些大男小婦,就如點卯一般,魚貫而人,不住穿梭走動,”忙得穆太公每天“五更便起,給放草紙,連吃飯也沒工夫”。因為穆太公的生意重點在賣糞,所以手紙是白送。(伊永文:《古代中國劄記》,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92._95頁)也有手紙要花錢的。《北京曆史風土叢書》記載:“京師溷藩,入者必酬一錢……與錢一文,給紙二片,誠方便經營也。”(張演生:《說吻·物事記趣》,廣東旅遊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1197頁)今天,社會上的一些廁所也有了拿錢買手紙的慣例,隻能說是重複了祖先的一些老套路罷了。
4、洗洗屁股的小城
據說,今天的世界上隻有三分之一的人如廁後是用衛生紙來擦淨的。其餘的人大多用手或水。
事實上,用水衝洗的習慣由來已久。遠在中世紀的時候,去西班牙桑迪亞哥城行朝香之禮的人,在進城的前一天,通常總要在一座名為拉伐科拉的小城住下來過夜。這個小城的名字實際的意思就是“洗洗屁股”。大概是朝香者們要在這兒搞一下清潔衛生,洗一洗屁股,以免褻瀆神明。([關]理查德·紮克斯:《西方文明的另類曆史》,海南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113頁)
5、南亞的古老習俗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印度人吃飯大多是用盤子裝上來。吃飯時,一般用手指去抓。他們的手指不僅能抓米飯,攪拌起來的菜湯拌米飯也能抓起來往嘴裏送,就是稀粥,他們也是用手抓入口中。在印度,不管是印度教徒,還是穆斯林,是大人,還是小孩,吃飯時都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就是左撇子也不例外。給客人遞東西,也必須使用右手。與他人接觸或傳遞東西忌諱用左手,如果那樣做,會被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因為,印度是一個典型的不用衛生紙的國度。印度人上廁所方便之後,不是用手紙,而是用水來衝拭。許多旅店衛生間或公廁裏都安有兩個水池,高的.洗手,低的衝洗屁股。廁所邊上通常掛放幾個水杯,以備停水時救急,衝洗時隻用左手。因此,他們認為,左手肮髒,右手幹淨。這樣,吃飯和與人交往就隻能用右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