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頤和園、動物園等遊覽區修建了一批提供服務的收費廁所,到1984年4月,已竣工十二對。這些廁所設備好,每天噴灑除臭劑,點熏香。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城裏人還是鄉下人,隻要付一角錢,進去後享受同等待遇——領到一份“金魚牌”高級手紙,還可以在盥洗室使用檀香皂,有消毒毛巾可以擦手。大熱天,人們甚至可以在這裏擦擦身子。這些廁所使許多中外遊客感到方便。
當然,此時的收費廁所也有些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進去時踏水,蹲下時滴水,衝洗時無水”,有的廁所髒和臭的程度甚至還比較嚴重。這與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轉過彎來有關,隻收費,不服務。
7、收費的抵製抗議
廁所收費,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乃至遭到不同方式的抵製和抗議。頤和園的收費廁所內,牆頭大書:“頤和園窮瘋啦,廁所也收錢!”一些人用小破壞的行為來發泄心中的不滿:有的人拿煙頭把尼龍綢窗簾燒幾個洞;有的人用小刀在廁門和牆壁上畫出橫七豎八的溝槽;有的人比賽誰的腿抬得高,把一個個烏黑的腳印留在牆上;有的人順手牽羊,離廁所時把香皂和毛巾帶走……在收費製度實行之初,各收費廁所幾乎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8、潘多拉的盒子——亂收費
一哄而起是很多人的習慣,廁所收費當然不能例外,一說收費,大大小小的廁所都收費,是個廁所就有人敢坐在那兒找你要錢。一般收費以一毛到五毛之間較為普遍,大致是南方高於北方,大城市高於中小城市。而收1—2元的也已不少。南方有個國家森林公園的公廁,收費的婦女問人廁者是大便還是小便,說大便收1元,小便收0.50元,令男士尷尬。在那裏連非常簡陋的坑廁也收1元。
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有一處公廁,廁前“每人次一元”的告示已使人不快,待入廁關門站定,牆上一行字赫然跳入眼簾:廁門將在20分鍾後自動開啟!這在國外也許是司空見慣,但在國內,就讓人甚至有了被強暴的感覺。假如沒留意,假如是文盲,假如患便秘,假如是……豈不嗚呼!
還有跟風漲價的。2004年春節期間,江南某城市火車站附近的收費公共廁所,外麵牆上明顯位置張貼著市物價局的告示,聲明:大便0.30元,小便0.20元,不得亂收費。但出廁所門結賬時,卻要收費0.50元。旁邊牆麵上,守廁人自己用毛筆寫著:因廁所虧損,無論大小方便一律O.50元!問一聲為何收費標準“內外有別”,答日:春運期間嘛,什麼都漲!
9、霸王收費
一群民工乘長途車回家過春節,一路被宰。在一家路邊餐館吃完“霸王餐”後,上車之前總得“方便”一下,可民工們找遍了整個大院,也沒有發現廁所。“哪位要方便請到院子外麵公廁!”見眾人找廁所,一飯店工作人員喊了起來。可進了院子大門,那就不是誰要出去就能出去的,站在大門兩側的4名彪形大漢負責收取乘客每位10元的“衛生費”——這可真是“霸王餐廳”裏的“霸王廁”了。10元上個廁所太心疼了,但為了解決“問題”,民工們還是不得不掏錢“解急”。
有人為了收“霸王費”,專門弄一身警服穿在身上,狐假虎威,借機亂收費。2004年8月21日下午5時許,成都市萬年場公交車站,市民楊先生突然內急去上廁所。“1塊錢一人,不給不行。”廁所門口坐著的一位婦女伸出手收錢:“這不是公共廁所,是不能收費的,即使要收費也不能收一塊啊!”楊的話音剛落,該婦女忽地站了起來,掄起板凳向楊砸去。人們注意到,這個拿著板凳砸人的婦女黑色的襯衣外麵居然套著一件警服。110人員趕到現場,確認其所穿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司法警服。為了賺錢,有些承包人甚至不擇手段,故意把廁所鎖起來,然後逮住因“熬不住”而隨地方便者進行罰款。
10、風吹縐一池春水
如廁收費,違背了國人幾十年養成的心理定勢,也使人感到一種實實在在的不方便,特別是身上偶爾忘了帶錢,或者恰巧沒有零錢的人,更是備覺尷尬。而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人現在對錢看得又是分外的重,收費者和交費者之間的矛盾有時形如水火。
本來,廁所收費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人們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社會環境更加幹淨衛生。但是,由於處置不當,結果卻適得其反,隨處方便的現象到處可見,環境衛生令人遺憾。有人因為身上暫時沒有錢或是為了省幾毛錢而隨處亂小便,這一症狀各類城市都不能幸免。牆根下,屋角落,大樹旁邊,廣告牌背後……都是熬急了而又沒錢或舍不得錢者的廁所。到了晚上更方便,陰影裏就是廁所。太陽一曬,臊氣逼人,甚而一堆堆大便,不堪入目。福州市倉前公園裏有一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的塑像,塑像因故倒在離一座收費廁所不遠的地上。許多人為了省三毛錢如廁費,就把烈士塑像當做了小便槽。天長日久,塑像胸部以下已經被澆蝕出一個大而爛的窟窿,裏麵塞滿了爛樹葉、廢紙片等亂七八糟的垃圾,其狀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