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星漢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
“自從人類發現了一種叫做基因的結構之後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塵埃,隻要經過特別精致的編排,就能締造出像生命這樣的高級物質形態,並且,隻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一間賓館的電視裏播放著一部紀錄片,高飛端著咖啡,怔怔地望著平時幾乎從來不看的電視機屏幕,臉上神情數變。
年輕的高飛供職於某研究所,是該所人工智能開發小組的組長。
在最近的一個自持神經元開發項目中,高飛的小組遇到了大麻煩——他們根據六進製生物芯片編寫的指令集並不能像他們想象地那樣工作,上峰對他們的進度非常不滿,這個項目麵臨著下馬的危險。
一籌莫展的高飛外出散心,偶然間打開電視,電視偶然地調到某個科技頻道,該頻道偶然地播放著這部科普性質的紀錄片,數個偶然組成了一個強烈的提示,讓高飛豁然開朗。
高飛若有所悟,“我們以為我們的指令太複雜,其實是我們的指令太簡陋,如此簡陋的指令集怎麼能與如此優雅、如此精密的DNA相提並論?”
他腦中靈光乍現,一個大膽的念頭冒了出來,“如果以DNA序列為藍本,改換生物芯片的邏輯結構,會怎樣?”
高飛為這念頭感到顫栗,他一再告誡自己這不可行,DNA為什麼要這樣編排,這樣編排到底有什麼意義,迄今為止人類也隻弄明白了一點點,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不可思議的玄奧謎題。有人會去編寫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它會如何工作的程序麼?這實在太可笑了。
但是,從高飛回到研究所之後,這貌似可笑的念頭卻不停啃噬著他的心,不管他在哪裏,不管他在幹什麼,這念頭就像魔障一樣纏繞著他。
終於,高飛秘密去了趟醫院,拷貝了自己完整的DNA圖譜,隨後他編寫了一個小程序,用1、3、4、2、5代替A、T、G、C四種核苷及磷酸P這五種零件,將自己的46條染色體中的DNA分子翻譯成了生物芯片能存儲的六進製線性鏈表,並做了類似堿基對的相互指向,於是46條數據鏈變成了23對。
高飛把這奇異的數據結構偷偷地放入了生物芯片的寄存器中,並抹除了原先的拷貝。
這個結構在沒有任何指令輸入的情況下,自動地進行壓縮,在折疊32次之後停了下來,沉澱到了芯片中央。這時它的體積,已縮減到了原先的四十三億分之一,這樣的壓縮算法,已經遠非當代計算機程序所能實現的了。
此後,操作係統再也無法偵測該數據結構的動向,在沒有斷電,也沒有數據交換的情況下,這個結構似乎已憑空消失。
高飛知道它還在那兒,隻是操作係統再也不能理解它。高飛編寫了一個動態嗅探器,修改了操作係統的消息機製,這才在寄存器中找到了它——確切地說,是找到了它們。
數據結構變活了,它自我複製了無數副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占滿了整個寄存器空間,奇特的是,芯片在做數學運算時完全不受這些活體數據的影響,反過來,活體數據也完全不受芯片指令的影響,以至於若沒有嗅探器的幫助,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
在嗅探器的監測下,高飛看到的景象讓他瞠目結舌。
這些活體數據雖然由同一個數據結構複製而來,但它們之間正在激烈競爭著有限的寄存器空間,每一個活體數據都在向著空間的縫隙拚命地伸展觸手,又在拚命吞噬著自己的鄰居,奪取對方的存在基礎,這樣的競爭烈度絲毫不亞於生物界的血腥與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