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蘇小妹兩嘲三難(1 / 3)

元林坤的《誠齋雜記》中說:"子瞻有小妹,善辭賦,聰慧多辯,其額廣而如凸。"蘇洵的小女兒蘇小妹十歲時,隨父到京城。少年時嫁給程濬之子程之才,結婚不久程之才因病死了,她回到娘家。蘇東坡很喜歡他的小妹,愛和她比試才智。小妹也不示弱,經常將哥哥的軍。有一天吃晚飯,大家坐著等小妹出來吃飯。小妹遲遲沒有出來。母親說:"小妹這孩子就愛看書,書一到手,飯也忘了吃!"

此時蘇小妹從屏風後蹦蹦跳跳跑了出來。笑著問:"你們又在說我什麼?"

蘇軾戲弄她說:"我們說'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蘇軾笑她人未到,額頭先露出來。

小妹隨即答對說:"去年一滴相思淚,如今流不到腮邊。"蘇東坡是絡腮胡,蘇小妹反唇相譏哥哥一臉絡腮胡,把嘴巴都遮完了。

全家人大笑不止,都稱讚她對得太妙。

蘇軾拍拍妹妹的頭說:"你這小靈精,算你對得好!"

在蘇洵住的院子裏有一樹繡球花,時值春天,其花盛開,蘇洵賞花心血來潮,展紙寫下:

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目爛漫總清幽。

白雲疑向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

蘇洵尚未寫完,突然門外來客,他就放下筆匆匆出去迎客。

蘇小妹跑進花園見石桌上有四句詩。她拿起來一讀,提筆接著寫下了:

瓣瓣折開蝴蝶翅,團團圍就水晶球。

假若借得香風送,何慕梅花在隴頭。

蘇洵送走客人回來一看,就知道是女兒的筆跡。他歎口氣說:"可惜你是個女兒。如果是個男兒,我蘇家豈不又要多一個科舉中人嗎!"

小妹出嫁後,回娘家探親,全家人圍著桌子吃四川名菜板栗燒雞。這道菜剛端上桌,蘇小妹一見說:"'栗破鳳凰見',哥哥你對下聯吧!"

蘇東坡想了很久都對不上來,心裏很不是滋味。但他仍不服輸,一直想了兩天。

佛印和尚是蘇東坡的好朋友,詩文造詣很深。佛印來訪問蘇東坡:"蘇學士新近有何大作,能否讓貧僧先睹為快?",

蘇東坡說:"大作倒談不上,隻有一副對聯,我想了很久,一直對不上來。"

佛印說:"能難倒蘇學士的對聯一定十分絕妙。不知是何對聯?"

蘇東坡說:"'栗破鳳凰見'。你看這下聯該如何對?"

佛印覺得這上聯出得很刁鑽,於是說:"東坡居士莫非想考貧僧?"

蘇東坡即刻解釋道:"我絕沒有這個意思,這是小妹給我出的難對。"

佛印想了一陣說:"下聯對'藕斷鷺鷥飛'如何?"

蘇東坡將小妹喚了出來問:"禪師對得如何?"

蘇小妹說:"對得好!對得好!"

隨即佛印出對說:"無山得似巫山秀,此乃同音兩意。"

蘇東坡立即對曰:"何葉能如荷葉圓。"

蘇小妹在一旁糾正哥哥說,不如對:"'何水能如河水清'。水對山,最為是對。"。

蘇小妹學識淵博,個性倔強,從小就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中豪傑氣概。她雖其貌不揚,卻看不上不學無術的少爺公子。由此,她的婚事也就圍繞其才華,產生出不少故事。

蘇洵到王安石府上討論朝政,兩人邊飲酒邊談。不一會兒就喝得酩酊大醉,相互間比起兒女的聰明才智來。王安石說:"我的兒子王雱,看一遍書就能背誦。"

蘇洵醉醺醺地說:"誰家的兒女需要看兩遍!"

"老夫失言,不該班門弄斧!"王安石立即道歉。

蘇洵接著又說:"不但我的兒子看一遍就能背誦,我的小女兒看一遍也能背誦。"

王安石驚訝地說:"我隻聽說你的兒子是奇才,從來沒聽說過你的女兒也是奇才!難道峨眉山的靈墨秀氣,都集中到你家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