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考試要緊,那就去吧。隻要考上進士,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有的是。"蘇軾回答說。
晚上蘇軾對妻子說:"娘子,看來要委屈你一段時間了......"
"發生了什麼事?"沒等蘇軾說完,王弗緊張地問。
"爸爸告訴我,朝廷來信要我們進京考試。"蘇軾回答說。
"要多久才回來?"王弗接著問。
"很難預料。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蘇軾說。
"為什麼多則幾年呢?"王弗不解。
"如果考不中,我很快就會回來;如果考中進士,朝廷分派在哪裏做官都不知道,怎能確定何時我們能在一起呢?"蘇軾解釋說。
王弗聽後緊緊抱住丈夫,生怕別人搶走了似的。兩人沉浸在幸福與痛苦矛盾之中。王弗不忍丈夫為她擔心,強裝笑臉說:"短別為久聚,考進士要緊。隻要你考上進士做了官,還愁我們沒有幸福日子過嗎!蘇郎,放心去吧,我會在家裏侍奉好母親的。"
嘉祐元年(1056)秋,蘇軾和妻子王弗揮淚告別。讓蘇軾高興的是,在離別時妻子告訴他說:"蘇郎,我已懷孕。你一定要平安回來見你的兒子!"
"你一定要保重,平安生下我的兒子,等我回來!"蘇軾高興地說。
嘉祐二年(1057)夏天,蘇軾和蘇轍兩兄弟連中進士。喜訊尚未送到家中,家書傳來,母親程氏不幸因病逝世。"三蘇"父子不得不回家奔喪。
夫妻團圓不到一年,朝廷再詔"三蘇"父子入京。蘇軾帶著妻子和不滿周歲的兒子蘇邁同父親、弟弟等一家三代遷往汴京(河南開封)。
嘉祐三年(1058)秋天,太監在門外叫道。"聖旨到,蘇軾接旨!"蘇軾夫妻慌慌張張跑出門跪在地上接旨。太監繼續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軾出任鳳翔府判官,即刻上任。欽此!"
蘇軾去陝西鳳翔府上任的第一個春天,傷感地詠道: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夏天,他聯想到和妻子在炎夏的樂趣時,信手寫了: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菩薩蠻》)
治平元年(1064)蘇軾奉詔還朝任職,夫妻倆得以團聚。好事難圓,治平二年(1065),王弗突然病故,死時年僅二十七歲。王弗死時蘇軾傷心欲絕,含著熱淚寫下的《亡妻王氏墓誌銘》說:"從軾官於鳳翔,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嚐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複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
從這篇墓誌銘上可以看出,王弗不僅是蘇軾的好妻子,而且是蘇軾的賢內助。所以,蘇軾在墓誌銘中特別講述她對他的囑咐,以資懷念與哀悼。
王弗死後的第二年,父親蘇洵也因病逝世,享年僅五十七歲。這對蘇軾來說又是一個沉重打擊。蘇軾帶著年僅十歲的兒子護送父親和妻子的靈柩回到家鄉眉州。他將妻子的靈柩安放回彭山(當時屬眉州管轄)王家祖墓地裏,讓她認祖歸宗。
王弗死後蘇軾一直對她念念不忘。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蘇軾調任山東密州知州,熙寧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他寫了一首眷戀前妻王弗的《記夢詞》說: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蘇軾續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為妻。蘇軾時年三十一歲,王閏之年二十一歲。王閏之美麗幹練,略通文墨,為人謹慎。蘇軾具有熱情奔放、心直口快、剛直不阿的個性特征,兩人在個性上略有差異。王弗在世時常提醒蘇軾,謹慎從事,防惹禍上身,從不責怪蘇軾,更不嘮叨,從而能給蘇軾以溫暖,賢惠的親切感;王閏之則常指責、嘮叨,因而給蘇軾以束縛感。王閏之最大的優點:一是不偏心,二是不吃醋。王閏之和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六年,給蘇軾生了兩個兒子。有一天蘇軾問她:"你為何讓老二老三撿大哥的衣服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