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說:"吟詩是你的拿手好戲,你吟吧,我聽著!"
花蕊夫人隨即吟道: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脂香滿。
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日來,隻恐流年暗中換。
花蕊夫人用這首詩警告孟昶,國家岌岌可危,再不強兵除惡,隻怕很快就要改朝換代了。孟昶聽後說:"你呀,總是多愁善感,杞人憂天。"
公元964年,北宋從北、東兩路攻蜀,蜀軍將士對朝廷失去信心,節節敗退。公元965年正月,孟昶的北路軍統帥降宋,宋兵統帥王全斌直取成都,孟昶奉表到軍前投降。後蜀滅亡。花蕊夫人在後宮聽到孟昶不戰而降,氣憤萬分。她提筆寫了一首《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她批判孟昶的軍隊不戰而降,沒有一個有男子漢氣概。後來她將這首詩送給宋太祖,宋太祖讀後非常欣賞她的才華和愛國精神。
公元966年5月,孟昶帶著花蕊夫人進京(河南開封)途經葭萌驛,花蕊夫人在驛站的牆上寫下: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
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妾最嬋娟。
此去朝天,隻恐君王寵愛偏。(《采桑子》--題葭萌驛壁)
她用這兩首詞來表達她的痛苦心情與對未來的憂慮。
到達京都後,孟昶為了保住性命,將花蕊夫人獻給了宋太祖趙匡胤。因此,趙匡胤不僅沒有殺孟昶,還封他為秦國公。但他隻活了兩個月就"病"死了。
花蕊夫人被趙匡胤封為貴妃,但她一直懷念蜀國。花蕊夫人因思念孟昶,就根據他的特征,畫了一張孟昶像掛在她寢宮日夜參拜。
一天趙匡胤進花蕊夫人寢宮,看到牆上的畫像問道:"你供奉的是誰?"
花蕊夫人回答說:"此乃蜀中張仙神也,祭之令人有子。"
這件事傳回巴蜀後,巴蜀百姓信以為真,就把花蕊夫人假托的張仙(孟昶像)當成"送子神"供奉。
花蕊夫人如此忠於孟昶,孟昶卻是個不忠於愛情的人。有個宮女年輕貌美,孟昶很喜歡她。他們日則同車、同席;夜則同寢同眠。後蜀滅亡以後,那宮女隨孟昶到河南不久就因病而死,孟昶十分懷念她,他死時還要求和那個宮女合葬。
說也奇怪,後來在孟昶和那宮女的合葬墓上長出一棵樹,樹上開出一種類似交頸鴛鴦的花朵。因而人們就稱它為鴛鴦樹。那樹上常有鴛鴦棲息,它們雙宿雙飛,十分恩愛。有位詩人在樹幹上題詩說:
願為墳上鴛鴦鳥,作雙飛去作雙歸。
(史料來自《五代花月》、《古今情史》、《香豔叢書》、《中國曆代才女詩歌鑒賞辭典》等。)